高频电子线路笔记5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高频功率晶体管的结构和特性

甲类、乙类、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点比较与集电极电流波形





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质上是一个能量转换器,主要功能是将电源的直流能量转化为高频能量,这个能量转换的能力以集电极效率η来表示。若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P0为





功率放大倍数与增益

电路特点
1、采用具有较高特征频率Tf的晶体管三极管作为控制器件;
3、大信号输入方式;
4、为提高效率,必须工作在丙类状态;
5、集电极电流为尖余弦脉冲波(输出波形中含有大量谐波成分);
6、为有效输出基波,抑制谐波分量,必需以并联谐振选频网络作为输出负载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
(欠压、临界和过压状态分析,中介配谐、天线调谐及工程实用意义)
根据谐振功率放大器在工作时是否进入饱和区,可将放大器分为欠压、过压和临界三种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的划分
1、欠压状态
若在整个周期内,晶体管工作不进入饱和区,即任何时刻都工作在放大状态,称此时的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为欠压状态。Uce最大,Ucm最小,Ic最大。
2、临界状态
若放大器刚进入饱和区的边缘,称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Uce较大,Ucm较大,Ic较大。
3、过压状态
若晶体管工作时有部分时间进入饱和区,则称放大器工作在过压状态。Uce最小,Ucm最大,Ic最小,并发生凹陷。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参数影响及外部特性
负载特性(谐振电阻的影响)
随着负载电阻增大,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从欠压状态-临界状态-向过压状态变化。
随着集电极直流工作电压增大,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从过压状态-经临界状态-向欠压状态变化。利用该特性可实现晶体管集电极调幅。
振幅特性即放大特性(输入电压的影响)
随着Uim增大,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从欠压状态-经临界状态-向过压状态发展。导通角也在变大。
随着VBB增大,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从欠压状态-临界状态-向过压状态变化。在此期间,导通角也在变大。利用此特性可实现晶体管基极调幅作用。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及应用
功率合成技术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目前已经集成化、模块化了。对于更大功率的产生需要,一般采用专用集成固体器件的功率合成方案。


匹配网络与馈电电路
匹配网络(即中介回路)
谐振功率放大器与负载(例如天线)之间不能简单连接,必须解决好阻抗匹配问题。一般采用具有选频作用的匹配网络作为中介回路来实现连接。
匹配网络的主要作用是:(1)实现阻抗匹配,满足电路间的最大功率传输条件;(2)选取有用信号,有效滤除各次谐波干扰;(3)减小匹配网络的损耗,提高传输效率,让有用信号的能量最大限度地传送给天线(或负载)。
匹配网络的结构形式主要有L型、π型、T型和H型等几种。其中L型为非平衡非对称型;π型和T型为对称不平衡型;H型为对称平衡型。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馈电电路
在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中,直流能源通过集电极馈电方式提供;静态工作点的设定由基极馈电方式解决。
1、集电极馈电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
以上就是关于《高频电子线路笔记5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1227.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