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拉响,降息还有多远?

2023-07-12 01:05:46

 

今天(5月1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CPI和PPI。数据显示,通缩迹象有所加剧。

最近的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为0.1%,创下12个月以来的新低,距离转为负数只有一步之遥。

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跌了3.6%,也创下了12月以来的新低,有点“继续沉没”的意味。(下图)

CPI是生存指数、“穷人指数”,主要反映基本衣食住行的价格走势。

CPI再创新低,表面上看是鲜菜价格、水产品价格、交通通信、居住价格下降所致。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经济偏冷,大家不愿意花钱、企业不愿意扩大再生产,导致需求下降、供应过剩。

经济偏冷至少有三个原因:第一,疫情冲击才刚刚结束,尚未完全恢复;第二,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快速加息、缩表,全球需求低迷;第三,中美博弈造成部分产能外流,减少了就业岗位。

PPI持续走低,直接原因是在欧美大幅加息压力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让工业原料越来越便宜。需求的下降,则反过来让很多工业品降价促销,比如汽车、手机等。

PPI在某种程度上是CPI的先行指标,它的走低,会引导CPI进一步走低。

最近,民间出现了强烈的通缩预期。所谓通缩,就是通货紧缩,要么表现为货币总量(M2)下降,要么表现为物价(CPI)下跌。

中国目前的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还在12%以上(估计4月会略有回落),但CPI距离“转负(下跌)”只有一步之遥了。

如果CPI的同比为负数、并持续几个月,我们就很难否认通缩出现了。

最近1个月来,宏观政策进入了观察期。比如在一季度央行货币委员会例会新闻通稿里,删除了“逆周期调节”和“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表述。

随后,4月末研究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通稿里,对宏观政策的表述也中规中矩,显示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进入了观察期。

之所以不继续轰油门,一是防止出现资产价格飙升、通胀抬头;二是防止货币发行太快、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人民币国际化。

今年在人民币国际化上,动作比较多。比如跟巴西等多个国家,签署了外贸用人民币结算的协议,这反过来要求人民币汇率稳定。

今年前4个月,出口整体过得去。但两大短板不容易忽视:

第一大短板是: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口下降幅度仍然非常大,基本上都是两位数跌幅。

第二大短板是: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都出现了两位数跌幅,出口增长主要靠汽车、钢铁、成品油、陶瓷、服装、鞋帽等。除了汽车,基本上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商品在增长。

现在,又看到了CPI创出1年新低,即将转负;PPI继续走低,并将拖累CPI。

所以我的判断是:再次轰油门的时间点快到了。

希望6月能降息,年内再降准一次。

也就是说,逆周期调控还是不能放松的。攘外必先安内,国内的经济问题始终是最重要的、最应该优先考虑的。


以上就是关于《警报拉响,降息还有多远?》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1671.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