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俗称的三山五岳是指哪三山哪五岳呢
#五岳三山雄四海#三山五岳,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有三种说法:
一种指华夏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三条龙脉:喜马拉雅山脉(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山山脉(西王母娘居庭)、昆仑山脉(玉帝居庭玉京山);第二种是道教传说中的三座仙山:蓬莱(蓬壶)、瀛洲(瀛壶)、方丈山(方壶);第三种是指现代著名的三座旅游名山: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东、西、中三岳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三山处于南方,相对于中原稍远,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
安徽黄山

黄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原名黟山,唐朝时更名为黄山,取自“黄帝之山”之意。传说是华夏祖先——轩辕黄帝修身炼丹而飘然成仙的地方。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向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佳话。黄山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黄山有五绝三瀑。五绝,指安徽黄山的五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黄山有名扬海内外的形态奇特的松树迎客松:位于玉屏楼东,黄山标志。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
江西庐山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三山之一,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之一。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最早关于庐山名称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尚书·禹贡》中:“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其中,“敷浅原”就是庐山别名;此外,庐山还有南彰山、天子彰等别名。而最早以“庐山”之名被写进史书的则是司马迁的《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1996年12月6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庐山,山势雄伟,山体多峭壁悬崖,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庐山各处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古人云‘庐山之美在山南’,庐山主要精华景区就在山南一带,有千年历史,主要胜迹有观音桥、白鹿洞、秀峰、桃花源、周瑜点将台、爱莲池、三叠泉。山上主要景点有仙人洞、含鄱口、美庐、会址等。山中牯岭,又名牯牛岭,以有大块岩石状如牯牛得名。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观景时间:最佳出游季节为夏季,每年7—9月的平均温度为16.9℃,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凉爽宜人,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
庐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内涵深厚,它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与陈运和等诗文名家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陈运和的诗作《庐山》称“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含鄱口难吐感触,芦林湖汇聚现实,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白鹿体壮养于书院 东林绿荫尽染佛寺”、“可见蒋介石残留足迹,敬仰毛泽东居住旧址,匡庐奇秀甲天下,世纪巨著出自此”。庐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丹青墨迹。有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唐寅《庐山图》中的观音桥;周敦颐写出《爱莲说》的爱莲池等。
浙江雁荡山

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 ,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公元2004年,雁荡山获准授牌为"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包括灵峰、三折瀑、灵岩、大龙湫、雁湖西石梁洞、显胜门、仙桥-龙湖、羊角洞、长屿硐天等景区。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也是流纹岩浆喷发的大型破火山。雁荡山除雁荡山主体山脉外还包括苍山支脉。
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文化底蕴丰厚。雁荡山大尺度的奇特景观形象,给诗人、画家、文人学士以强烈的美感和灵感。于此赋诗作画,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诗词5000多首,以及龙鼻洞等400多处摩崖石刻,还有南阁牌坊等历史古迹。2007年,温州市雁荡山风景名胜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景区。雁荡山是以白垩纪流纹质火山地质地貌为基础的自然公园;保存有良好的地质、岩相、岩石等火山地质景观,奇特秀丽的嶂、峰、门、洞、飞瀑等地貌景观,具有1200多年历史淀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传统名山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自然美学、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寰中绝胜”、“天下奇秀”的名山。
雁荡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5℃。雁荡山云海平均日数随季节发生变化。春季(3—5月)云海出现日数最多,秋季(9—11月)最少。
雁荡山最突出的形象美是奇。由于雁荡山地形复杂,景象丰富,一景多象的景观特点,风景区内蕴含着雄、奇、险、秀、幽、奥、旷等所有形象。雁荡山自然景观之奇,奇在流纹岩特有的造型上,奇在峰、嶂、洞、瀑、门的奇特形态及其有机组合,构成变幻无穷,气势逼人的景观形象,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和灵感。因此,雁荡山是一个具有多形象美,全方位审美,美学价值极高的风景区。
东岳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泰岳,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1982年,泰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002年,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文化名山”之首。泰山风景旅游区包括幽区、旷区、奥区、妙区、秀区、丽区六大风景区。泰山四大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泰山上下的气候呈垂直变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山脚1月均温—3℃,山顶为—9℃,山下7月均温26℃,山顶为18℃;年降水量随高度而增加。山下四季分明,山顶三季如春,冬如玉,即冬有雾凇晶莹如玉,为重要景观之一。春季风沙较大。泰山冬季较长,结冰期达150天,极顶最低气温-27.5°C,形成雾凇雨凇奇观。游泰山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5月到11月。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地层为华北地台典型基底和盖层结构区,南部上升幅度大,盖层被风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杂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层,其绝对年龄25亿年左右,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
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1630余台阶。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影似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
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历史,集国家兴盛、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 ,承载着丰厚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 ,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起至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祇的仪式。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祇,增大地之厚以报地之福广恩厚。泰山祭祀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泰山崇拜)。
西岳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华山之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和《禹贡》中,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山"之名。《白虎通义》载:"西方为华山,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山峰:
北峰
海拔1614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西峰
西峰海拔2082.6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宋名隐士陈抟在他的《西峰》诗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
东峰
东峰海拔2096.2米,是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东得名。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日出的地方,人称朝阳台,东峰也因之被称为朝阳峰。东峰由一主三仆四个峰头组成,朝阳台所在的峰头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楼峰居东,博台偏南,宾主有序,各呈千秋。古人称华山三峰,指的是东西南三峰,古时称登东峰道路艰险。东峰有景观数十余处,位于东石楼峰侧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纹,象一巨型掌印,这就是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巨灵神开山导河的故事就源于此。
南峰
南峰海拔2154.90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为"华山元首"。南峰由一峰二顶组成,东侧一顶叫松桧峰,西侧一顶叫落雁峰,也有说南峰由三顶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内。落雁峰名称的来由,传说是因为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峰顶最高处就是华山极顶,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绝顶而引以为豪。历代的文人们往往在这里豪情大发,赋诗挥毫,不一而足,因此留给后世诗文记述颇多。
中峰
中峰2037.8米,居东、西、南三峰中央,华山主峰之一。峰上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奇花异草多不知名。峰头有道舍名玉女祠,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又被称为玉女峰。中峰多数景观都与萧史弄玉的故事有关。如明星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马、玉女洗头盘等。玉女祠建在峰头,传说当年秦穆公追寻女儿来到华山,一无所获,绝望只好建祠纪念。祠内原供有玉女石尊一尊,另有龙床及凤冠霞帔等物,后全毁于天灾人祸。今祠为后人重建,玉女塑像为1983年重塑,其姿容端庄清丽,古朴严谨。
主要景点:
西岳庙

西岳庙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锁关
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关门城楼始建于唐,明末道士胡真海进行了大的改建和修葺。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道家认为,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所以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谣。
苍龙岭
苍龙岭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其位于救苦台南、五云峰下,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其如履薄刃,绝壑千尺的地势使得很多游客胆战心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愈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并引发了大量的相关典故和考证,而该处也因此留下了"韩退之投书处"的文化遗产。
长空栈道
长空栈道位于南天门外,是华山著名险道之首。栈道分三段:
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为上段。
折而下,崖隙横贯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为中段。
再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须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千尺幢
千尺幢位于回心石之上,是华山第一险境。山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两边铁链垂直下垂,坡度为70°。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
百尺峡
百尺峡位于千尺幢北,是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
"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两壁欲合,却被飞来的两颗石块从中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就是"惊心石"。
鹞子翻身
鹞子翻身位于华山东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为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其路凿于东峰的倒坎悬崖上,下视唯见寒索垂于凌空,不见路径。游人至此,须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交替而下,其中几步须如鹰鹞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故名"鹞子翻身"。
华山还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
北岳恒山

恒山(北岳恒山),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古称玄武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广义的恒山,或称恒山山脉,是山西省大同市东南部、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桑干河、滹沱河之间一系列山峰的总称,最高峰为山阴县、应县边界处的馒头山,海拔2426米。
自明代,被列为北岳,清初,北岳国家祭祀也逐渐由河北曲阳移至浑源恒山,五岳文化融入恒山文化中。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恒山的主峰地区,即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主要由天峰岭、翠屏山相对的两峰组成。主峰天峰岭,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被誉为北国万山之宗主。恒山的主脉位于西起朔州市朔城区、山阴县与代县交界-应县、浑源县南部-灵丘县与广灵县交界,东至山西、河北交界。景区所在地浑源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多晴。早晚温差大。恒山地区年平均温度为6.1℃,1月最冷,平均-12℃,7月最热,平均21.6℃。极端最高温为35.9℃,极端最低温为-37.3℃,是避暑的理想圣地。
主要景点有:
金龙峡
金龙峡,居于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金龙峡内,悬崖中腰有古栈道盘绕,名为"云阁"。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这里是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这里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古人沿峡东崖绝壁间凿崖插木,飞架栈道。建有一座连接东恒山松西的高空飞桥,合称云阁虹桥,后成为恒山十八景之一。 现存古栈道位于金龙峡东西两侧山崖峭壁上,为南北走向,木构已毁,现仅存栈道插孔。
桃花洞
桃花洞,古已有之,属恒山"七宫八洞十五庙"之一,位于真武大殿后的恒宗峰上。洞口坐北朝南,高有丈余,宽近八尺,入深约15米。传说,这里是桃花仙女修行的所在。玉女原在王母娘娘蟠桃园值守,后下凡投胎到北岳富户人家,因素喜桃花,人称桃花女。虽然桃花女的故事是传说,但桃花洞外的奇花异景却真实存在。
恒山云
恒山云,变幻无穷。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庙的不远处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静,阴雨来临,洞口便游出缕缕白云,引人遐思。
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为恒山第一景。民谚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说法。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
南岳衡山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衡山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所以名为衡山。2007年5月,衡山风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衡山主体部分位于中国湖南省偏东南部,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
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山麓为26.3℃,山顶为21.5℃;各月气温平均日较差山麓为12.3℃,山顶为6.1℃;年均气温山麓为17.5℃,山顶为11.29℃;1月气温最低,山麓为2.2℃,山顶为0.1℃;7月气温最高。衡山风向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多东南风或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或北风,春秋两季风向转换。在山谷地带,有明显的山谷风出现。
祝融峰

祝融峰是衡山最高峰,是我国纪念人文祖先祝融氏的山峰。"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北宋黄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
天柱峰
天柱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海拔1061米,位于南岳镇延寿村境内。从山下仰望群峰,有高峰扑入眼帘,其上又有两个峰顶,如双柱插天。因奇峰挺拔,形似一柱,有撑天立地之感,故名天柱峰。《九域志》载: "名山三百六十有八柱,此为第六柱也。
回雁峰居800里衡山72峰之首,故称南岳第一峰。南岳第一峰含义有二,其一就地理位置来讲,它是南岳72峰从南到北的首峰,与祝融、天柱、岳麓诸峰同负盛名;其二南岳"香文化"历史悠久,历来有南岳进香自第一峰开始之说。千年古刹雁峰寺座落于回雁峰上,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历代高僧曾在此传经布道,海拔96.8米,峰名传说有二,一曰: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二曰:山形似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欲腾空飞翔。
岳麓山
岳麓山是南岳72峰之尾峰,海拔300.8米,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包容了历史上思想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山下有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山腰有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古麓山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
紫盖峰
紫盖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太平御览》卷39引盛弘之《荆州记》曰:"衡山有三峰,其一名紫盖,每见有双白鹤徊翔其上。"《舆地纪胜》卷55衡州:紫盖峰"在南岳。有紫霞笼罩之状,其形如盖"。南岳诸峰皆朝于祝融,如拱揖之状,独紫盖一峰,面南挺立。
石廪峰,俗称雷钵底,或叫大岭。其东侧的石壁上,有两个斜突的峰尖,从下面望去,像高耸云天的大米仓。
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 “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它东西横卧,雄峙中原,群峰耸立,层峦叠嶂。因山高镇守中原而得名。西邻古都洛阳,东临郑州,属伏牛山系 。嵩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名胜风景区,为五岳中的中岳。
嵩山是佛、道、儒学三大教的策源地,对三教的形成和传播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嵩山是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的地方。嵩山是佛教名山,佛教文化丰富而灿烂。
嵩山也是道教名山。中岳庙始建于秦,原名太室祠,曾有“飞薨映日,杰阁联云”之美称。中岳庙是道教圣地之一,有“道教第六小洞天”之称。
嵩山是儒家文化影响很大的地方,在国内名山中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先秦原始儒学、西汉神化儒学、宋明理学、现代新儒学。
主要特产有:冬凌草茶、中岳仙茶、金银花茶、玉米糁小杂粮、原汁柿子醋。
主要景点有:
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据传,印度名僧菩提达摩禅师曾驻锡于此。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重修少林寺,唐代以后僧徒在此讲经习武,禅宗和少林寺名扬天下,千年来少林僧人潜心研究佛法与武学,使得佛教文化在中国广为传播,影响日渐深远,少林武术更是中华武术的瑰宝,蛮声海内外。现在与少林寺题材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经久不衰,反应了现代人对少林精神的喜爱。
中岳庙
中岳庙是道教胜地,历代名道士曾在此著书讲经。位于太室山东麓的黄盖峰下,始建于秦,原名“太室祠”。汉武帝时增修“太室祠”,北魏时改名为中岳庙。
嵩阳书院位于太室山南麓,原名为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改为道教活动场所。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以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高等学府之一,它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并称我国古代的四大书院。
观星台
嵩山观星台,即告成观星台,大约建于1276年,设计者是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嵩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摇篮。唐代僧人一行在会善寺编修了《大衍历》。
嵩山碑刻
嵩山碑刻,石碑是嵩山分布较广的文物。作品多达2000余件,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等历代的大书法家,都在山上留有墨宝。嵩山最大的碑刻为现存于嵩阳书院西南草坪上高达九米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
以上就是关于《国人俗称的三山五岳是指哪三山哪五岳呢》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2145.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