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的这三件临作,见证了他临摹的功力和能力美国首富将自己冰封了50年,本该在2017年复活,如今究竟怎样了?
疫情期间,正好可以宅家临帖。大师的经典之作,自然是首选。

王铎的书法,如果借鉴物理、化学之法来分析“成分”的话,应该是三分“二王”,三分米芾,二分颜鲁公,剩下来的“二分”,则有章草、隶书,褚遂良、欧阳询、柳公权、黄庭坚等阁帖中诸多晋唐书家,主要是“颜米王”,实践了“一家为主,多家为辅”的宗旨。
王铎临二王,嘴上常不离“吾家羲之”、“吾家献之”,分外亲切,这当然有刻意标榜正统的心思,与当时个人所处的情境相关。王铎学二王的方法,统而言之,即“拓而为大”,将咫尺间的刻帖尺牍,演绎为巨幅宏制,有的甚至达到丈二,可谓戛戛独造。
三件临作跨度近六年时间,分别是行楷、大草和行草。共通之处在于,王铎临摹极少亦步亦趋,重在整体上的趣味和意境,意与古会,自抒胸臆,不计工拙,贵在天真自然。
46岁所临为行楷书,乃是颜和米的结合。此阶段王铎学米正炽,是用颜米之法来演绎王献之,呈现出世所熟悉的王铎代表性的风格,字形欹侧而复归平正,节奏感非常明显,跌宕多姿。

49岁所临大草书,是王觉斯草书的典型风格,与竖幅行楷书临作的共同点是“创作式临摹”,可见古人的临创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不那么刻意。这件临作虽然形式上与范本不同,本质上确实一脉相承,用的正是王献之“一笔书”的方法,几个字甚至十几个字,一气呵成,枯浓自成,但因为字形放大,又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51岁所临横幅,行楷草夹杂,所谓“破体”是也,和范本最为接近。全篇冶颜米王于一炉,笔势跌宕,轻重反差强烈,将王献之诸多法帖“一锅煮”。这也是临帖的一种巧妙方法,融汇百家。王铎的节奏感非常明显,止于当止,此是精要处。

三件临作展现了王铎不同的侧面,见证了王铎临摹的功力和能力,极富启示。
《墨缘》小贴士
1、研究王铎临摹,读帖时重要环节。除了研读临作本身,更要读原帖范本,弄懂大意,熟悉内容,特别像王铎的大草,多连绵,就要一气呵成,切忌看一笔写一笔。这方面的功夫正好可以通过读帖来完成。
2、进入具体的临摹环节,一定要考虑到纸笔的效果。既要研究王铎的纸笔,也要结合现实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行楷书可选狼毫,行书可选狼毫或羊毫,大草书最好选长锋羊毫。要想体验王铎临摹的不同风格,工具变化是条件之一。
3、研究王铎的临摹,要关注的是王铎对同一范本能够有不同的理解角度,虽有时间间隔的原因,但更主要是自己的“想象力”,故而能够多元发挥。书法家要想做到临摹一时有一时之态,就得把握好自身不同的状态。
(原标题:玉树临墨 王铎临《静息帖》)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薛元明
流程编辑:u005
以上就是关于《王铎的这三件临作,见证了他临摹的功力和能力美国首富将自己冰封了50年,本该在2017年复活,如今究竟怎样了?》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3757.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