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行吟山水》| 徒步朝台听梵音

2023-07-20 23:19:54

 

读书品山水,伴君走天涯。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户外散文集《行吟山水》。这是忻州日报高级记者赵富杰历时十年,用双脚走出来的一本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到户外,去品味山水、品读历史、感受清欢、领悟人生。

徒步朝台听梵音音频:00:0015:02

朗诵 | 贾晓东

▲ 杨国军摄

台山有大美而不言。那种美是一种震撼心灵的美。

咱忻州人如果不去徒步朝一次台,不走遍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真是一件憾事。我们户外QQ群有位资深“老驴”曾八次去朝台,每一次在身体受虐的时候,她总是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次。但到了来年,她又抵挡不住诱惑,按捺不住冲动再一次踏上朝台之路……

台山魅力如斯,难怪,这里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徒步路线之一。

仲夏的一天,我们一行十二人,踏上了朝台之路。陪我上路的还有一根登山杖、一个背包,里面有压缩饼干、水、毛巾、雨具、墨镜、防晒霜等必需品。为了减轻徒步给身体带来的痛楚,我在临行前专门从天籁梵音网站下载了几首好听的佛教音乐——《六字大明咒》《南无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师心咒》《六字心经》等。让这些耳熟能详、美妙动听的佛教音乐伴我走过这艰辛的朝台之路吧,听着祥和的乐曲,腿的酸困感、脚的疼痛感也许会少一些。

五台山朝台分为小朝台和大朝台两种方式。大朝台要走过五个台顶,全长七十多公里,几上几下,穿松林、过草甸,五个台顶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上,气候变幻无常,你需要经受风雨雷电霜雪的考验。

五台山因五座主峰峰顶平缓犹如垒土之台而得名。这五座台顶上,分别供奉着文殊菩萨的五个法身。东台望海峰,海拔两千七百九十五米,有寺名曰望海,主供聪明文殊,信徒们以为拜之可使人聪明。北台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有寺名曰灵应,主供无垢文殊,拜之可心地纯净。中台翠岩峰,海拔两千八百九十四米,台顶遍布龙翻石,有寺名曰演教,主供孺童文殊,菩萨在此以孺童之像宣示学佛修行者应如婴孩一样纯净无邪。西台挂月峰,海拔两千七百七十三米,有寺名曰法雷,主供狮子吼文殊,以喻菩萨说法如雄狮怒吼,拜之可使人勇敢。南台锦绣峰,海拔两千四百八十五米,有寺名曰普济,主供智慧文殊,拜之可使人获得无穷智慧。在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有一座黛螺顶,集文殊菩萨的五种法身于一寺。朝拜黛螺顶为小朝台,黛螺顶是当年乾隆皇帝五上五台山因不能完成大朝台愿望专门让修建的“五方文殊殿”。登临台山东、南、西、北、中五个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为大朝台。

我们的徒步行程自然是大朝台,而且是最艰苦的顺朝台,按顺时针方向从东台到南台、西台、中台、北台。一路爬升,强度较大。

▲ 叶儿摄

第一天从忻州乘火车到砂河,从砂河坐汽车到鸿门岩,从鸿门岩徒步到东台共十公里。同行的有来自苏州、北京、张家口、平遥的驴友们。一群“快乐驴”怀着兴奋的心情,行走在如画的风景里。十公里山路对户外的老驴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犹如闲庭信步,但对于新驴来说也算不小的挑战。同行的来自苏州的帅哥驴友烟缸已是第六次朝台,来自北京的美女葡萄干也是第三次朝台了。这两位一南一北的老驴竟然对朝台的道路非常熟悉。

第二天登南台,经佛母洞、金阁寺、狮子窝、吉祥寺到西台,共三十五公里,上升高度一千米。凭的就是耐力、意志力和徒步的技巧。我的膝盖曾经受损,早晨起床稍有不适。心中默许,愿文殊能保佑我走过最艰难的朝台路。

从山脚到佛母洞一千多个台阶,我已走得大汗淋漓,紧接着是五公里的上坡,经过四个半小时跋涉,终于登临南台顶。顶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清风拂面。将身上三十斤的背包扔到地上,仰面倒在草丛中,望着天边悠悠白云,好不惬意。那一刻让我想起了佛家常说的一句话——“看破、放下、自在”。背包放下了,确实自在了,但明天呢?明天我的背包还必须背起来,如果放下了,明天那三十公里的路上,可真的是不能“自在”了……

南台到金阁寺是一段平缓的下坡路。走在花海和草甸之上,听着《文殊菩萨心咒》《梵唱大悲咒》,心中的那一份安静与祥和真是难以言表。

▲ 破浪摄

朝台路上会听到真正的天籁之音,风声、雨声、流水声、鸟叫声、蝉鸣声汇成一曲曲优美的自然交响曲,边走边看,边看边听,对你的视觉和听觉来说是一份难得的纯粹的享受。特别是在五个台顶上看日出日落、云起云涌、花开花谢。你要清空内心,去静听、去品读、去感悟。

台山对众生是平等的,不管你来与不来,更不管你是何人,满台山的金莲花兀自灿烂着,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到达金阁寺的时候已过中午,两位新驴的脚上已经起了血泡,只好放弃前进,坐车返回。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继续前行。路上来来往往的都是来自各地的朝台者,大家互相鼓劲,友好地打着招呼。

迎面走来两个年轻的尼姑,有两个后生嬉笑着过去搭讪,女尼面露不悦走开了。众人大笑。女尼虽已出家,毕竟年少,修为尚浅,既已看破,对些许小事又何必一脸愠色……

晚上八点,我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到达目的地西台,法雷寺善良的僧人和居士们为我们准备了素斋,清淡而可口。夜里二十多个驴友挤在庙里的地铺上,虽然简陋,但睡得异常香甜。

第三天我们从西台到中台,再到北台,共二十五公里行程。相对前一天较为轻松,但脚和膝盖在隐隐作痛,好在美景让人眼花缭乱,忘记疲劳和痛楚。中台顶上一会儿祥云缭绕,一会儿黑云压山,庆幸的是预料中的大雨没有到来。北台顶上仍有积雪,穿着厚厚的抓绒衣仍冷得瑟瑟发抖。

▲ 叶儿摄

朝台的路上挤满了形形色色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旅游观光客以饱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为主;佛教徒朝台是为朝拜圣迹,表示对佛和文殊菩萨的信仰,见庙进香,遇寺供佛,一步一叩首,行三叩九拜之礼。

我常常驻足看着那些虔诚的佛教徒,心里一直在想,他们谁是一棵“菩提树”,谁的心如一个“明镜台”呢?佛教如此博大精深,而佛教真义又如何众生可得,佛光普照?有人修行学佛多年未得真义,而有人却能顿悟。唐代神秀大师参悟多年写下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一种入世的境界。而年轻又一字不识的慧能对佛的参悟却到了更高的境界。他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一种出世的境界。两种境界是对佛参悟的两个高度。

对于佛教我只略知皮毛,但我以为对我等凡夫俗子来说,对世事看淡即可,无须看空;完全超然世外,真的很难。

煎熬了筋骨,安慰了心灵。朝台归来,我的内心一直充盈着满足与祥和,尽管脸被晒黑一圈,鼻尖还起了皮。

▲ 吉会锋摄

这次朝台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在北台顶山麓,我发现一块奇石。石头左边是红色和绿色组成的有点浑浊的颜色,右边是清澈的纯白色。右边的白色部分有点像一个女郎的模样。我对意外发现的石头爱不释手,请几位朋友取名。有人取名“台山奇石”,有人取名“般若石”,又有人取名“难舍红尘”。后者,众人叫好,一致通过。

好一块“难舍红尘石”。这块石头是本次朝台一份难得的纪念。

本期编辑:赵菁

来源:忻州在线

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


以上就是关于《静听《行吟山水》| 徒步朝台听梵音》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3951.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