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三月初一晴,遍地起新坟,父母买儿女,都怪初一晴,真的吗-百度三月初一
时间真是个可怕的东西,不知不觉得已来到了农历的三月份,这个月份是春季的开始,也是万物复苏各自书写新篇章的开始,三月份在四季中是最具有活力的一个月,此时大地活跃起来,花草树木开始萌芽,春风拂面,春意盎然,一切充满着生机。
今年的三月可不一般,因为在三月一日这个冬春交替的日子里,也是二十四节气中,谷雨的日子,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排序,以及它在二十四节气中所主导的信息,谷雨这个节气应该出现在下半月,但是今年有点反常,它不但出现在了上半月,而且还是在三月一号这个冬春交替的日子里出现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因此在民间也有关于谷雨在三月初一这一天的俗语说法,在我们老家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三月初一晴,遍地起新坟,父母买儿女,都怪初一晴。

“三月初一晴,遍地起新坟,父母买儿女,都怪初一晴”的由来!
在谷雨这个词汇中,“谷”代表的是五谷杂粮,“雨”就不用说了,代表的就是雨水,意思是:在五谷杂粮的生长期,有了雨水的加持,秧苗才能茁壮成长,为下一步的粮满仓奠定基础,所以谷雨这天下点雨是最好的。
而三月一号是冬春交替的一天,所谓“春雨贵如油”,可见这一天下雨是多么的重要,今天不下雨,就好比咱们去公司面试,没有带简历给领导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一样,未来的日子注定不好过。放在庄稼上也是一样,三月一号不下雨意味着今年的庄稼收成就会受到影响。
根据传统的中国农历,三月初一通常是"惊蛰"节气,它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和冬天的结束。“人过留声,雁过留名”,所以在古代人们相信,这一天是春雷始鸣,万物开始复苏的日子,而雨水是唤醒它们的“秘密武器”,可遗憾的是今年的三月初一阳光普照,风平浪静,意味着万物想要复苏会很艰难,因为没有雨水的帮扶。

庄稼的成长依靠的是:温度与湿度的相呼应,湿度与肥力的紧密配合,这三样缺一不可,而这里面的湿度是最重要的,湿度就是水分,所以说没有雨水,庄稼就长不好,就会影响收成,人也是一样啊,没有水,活下去的希望都没有。
在古代包括近现代史上,一个家庭的人员数量是很多的,平均都在七八口人以上,不信的话可以问问家中的老人,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那时没有计划生育,也不太平,人们的思想也没有现在这么开阔,认为多生一个孩子,长大了就会多一个劳动力,也不会受外人欺负。
但问题是,那时的人们家里都很穷,大部分人都是给地主或者达官贵人做长工,来赚取微薄的口粮,补贴家用,粮食丰收了还好点,减产了就闹饥荒了,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俗语:“三月初一晴,遍地起新坟,父母卖儿女,都怪初一晴”,就是这么由来的!

《 三月初一晴,遍地起新坟,父母卖儿女,都怪初一晴》的意思:
这句俗语讲的是:三月一号冬去春来交接的这一天,如果天气晴朗,田地里就会增加许多的新坟,有些父母为了活下去,甚至会卖掉自己的儿女,为了开脱自己,人们都会把问题怪罪在三月初一晴上。
《三月初一晴,遍地起新坟,父母卖儿女,都怪初一晴》这句话是真的吗?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地主老财和达官贵人霸占着土地,普通的农民只能给他们做长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存,每年领取的那点粮食,不省吃俭用温饱都是个问题,如果收成不好了,分的粮食就会减半,而张口吃饭的人还是那些,保不齐还会增加。

因此遇到饥荒年,饿死人是常有的事,人去世了就要入土为安,所以地里就会增添许多的新坟,有些人家的孩子多了,实在养活不起,就会卖小保大,这是无奈之举,总不能都饿死吧!
所以说,这句俗语表达的意思在解放以前有可能是真的,因为血淋淋的历史就摆在眼前,五几年的天灾,就饿死了很多的人啊,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我们要相信,在很久以前这句俗语的真实性。
放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俗语就是“扯淡”,祖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科技难关攻克一城又拔一寨,农民的就业面也多了起来,生活也全面奔小康了,基本不会再出现吃不上饭的问题了,就算国家没有,现在国际贸易这么发达,国家是不会让农民饿肚子的,所以饿死人这种事情放在现在就是“天方夜谭”。

写在最后:一些俗语是在当时大背景下诞生的,它顺应着那个时代的潮流,所以在最初的时候是有一定依据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也在不断改变,历史的年轮走过了一年又一年,许多的东西都失去了它最初的本质,但我们不能否认它曾经存在过的价值。
以上就是关于《俗语:三月初一晴,遍地起新坟,父母买儿女,都怪初一晴,真的吗-百度三月初一》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4261.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