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家长:孩子做错,妈虐自己,“内疚式教育”不可取!-孩子做错事情
红家长注意到,最近一档新上映的教育类节目引发了热议,一位妈妈讲述了这样一段自己的育儿经历。有一次女儿学校布置背诵作业,可是孩子怎么也背不下来,各种出错。一直拖到凌晨十二点,这位妈妈终于忍不住发火了。可是她不是将火气发泄在孩子身上,而是当着孩子的面用力抽自己耳光,孩子错一次她就扇自己一巴掌,孩子因为妈妈的行为惊恐不已。相信在生活中也有不少家长和这位妈妈一样,舍不得打骂孩子的情况下,采取了另一种同样不良的教育方式,不是惩罚孩子,而是在孩子面前惩罚自己。这种教育也具有一个颇有意味的名字:内疚式教育。

节目现场,教育专家和嘉宾均表达了对孩子的担心,而这位妈妈也渴望改变自己。很明显,一方面人们并不认可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但是,另一方面,许多父母也同感到这位母亲的无能为力——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大人们一方面相信,孩子的学习需要自己去承担和督促,必须为孩子的成功与幸福负责,一方面又把管理情绪的钥匙交给孩子,认为自己的坏脾气都是被孩子的顽皮点燃的,于是,大家纠缠在一起,分不清彼此的界限在哪里。加上大人们自己还顶着一堆破事需要处理,工作、生活、钱、感情、健康、关系……辅导作业时,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把大人的暴脾气点燃,孩子则感到恐慌、厌烦、畏惧,连带爸妈、老师和作业。
1“内疚式教育”无处不在
其实这位妈妈的内疚式教育离我们并不遥远,多数人小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经历。“你这么没出息,爸妈的辛苦全都白费了!”“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你对得起我们吗?”“家里已经给你花了这么多的钱,爸妈自己都不舍得!”知名畅销书作家、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她的《情感勒索》一书中谈到,当一个人陷入失控的情绪状态,渴望让另一个人服从自己的意愿时,常常会使用一些忽视“双赢”策略。据红家长了解,这些策略在无助和失控的父母那里也颇常见。比如,大吼、拿戒尺、直接威胁要没收玩具和手机;比如,沉默以对,铁青着脸;比如,考验演技,悲情演绎,愁眉苦脸、眼含泪水、叹气、倒苦水:“妈妈真的要被你们累死了,你们好好写作业啊,不要让我操心了。要是我那天真的死了,你们就没有妈妈了。”当然,也有本文开头提到的内疚式教育。2“内疚式教育”的影响
根据苏珊福沃德的观点,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因为在这些改变对方、影响关系的手段中,真正的逻辑是激发对方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适当的内疚感会让孩子更加体恤父母,促进对自我的反省。因此一些父母把内疚式教育当作成功的育儿经,因为在他们情感绑架的“努力”下,孩子更努力更听话了。但这种内疚感一旦持续时间长了,会让孩子在面对父母时一直充满负罪感,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更多的焦虑和压力。有的家长认为,把情绪发泄在自己身上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他们把痛苦转移给了自己。殊不知,他们的所作所为,将在孩子心里留下抹不去的阴影,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变相惩罚,此时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仅剩内疚与亏欠。

内疚式教育极易让孩子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同时,强烈的负罪感使他们变得敏感脆弱,对这种教育方式充满恐惧。于是这些孩子只能一切遵循父母的意愿,努力达成父母的期望。他们慢慢开始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失去自我,变得内向自卑。有些孩子在面对内疚式教育的时候容易产生严重的抵抗心理,他们不堪重负,使家庭关系急剧恶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寻求远离父母远离家的生活状态,想要逃离父母的情感掌控,让亲子之间的关系产生难以磨灭的裂痕。还有的孩子,可能将一辈子活在对父母的内疚当中,被迫努力偿还父母的恩情。而通过内疚感来驱使孩子向前,最终只会将孩子拖垮。据红家长了解,这些并不恰当的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可能会让处于人际力量对比弱势位置的儿童,变得屈服和妥协,阻碍他们发展出自己的身份感、信念、意愿和人际边界。如此看来,虽然爸妈们的一些“极端”方法看上去或许有效,但是长期来看,它们或许会让孩子失去了发展真实自我的安全环境。为了孩子长远的发展,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好心情,扔掉内疚式教育,降低鸡飞狗跳指数,大人们需要承担起更多责任,学习用尊重的方式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3正确的教育
好的家庭教育要拒绝以爱为名的情感绑架。
01倡导有原则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过程中缺少不了原则,有规矩而成方圆。有原则的生活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他们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做了会受到批评,懂得明是非,这比用爱绑架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和接受。同时父母遵循原则教育,也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孩子的某个失误而失控。在原则范围内,亲子的相处达到一个平衡,可以避免很多矛盾发生。
02家长学会换位思考
作为家长要懂得换位思考,去体谅孩子的情绪,避免用粗暴的方式唤起孩子的愧疚,达到让他们听话的目的。循循善诱不需要强加负罪感,唯有主动去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状态,将自己的高度放低,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过: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断地下结论,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
03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避免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的情绪其实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一味指责和抱怨,让孩子徒增内疚,只会让他们更加否定自己,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情绪反馈,肯定他们的付出,对孩子进行鼓励,才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应该存在谁亏欠谁这样不平等的关系,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教孩子识真理,看世界;同时孩子也可以成为父母的老师,让家长们在教育的马拉松中发现自己的问题,逐渐找到正确的节奏。如果你的家庭也存在内疚式教育的问题,那么赶快调整状态,克服心浮气躁,摒弃绑架孩子为手段的教育方法,用耐心与爱引导孩子走向阳光的未来,这才是教育的初心。
以上就是关于《红家长:孩子做错,妈虐自己,“内疚式教育”不可取!-孩子做错事情》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5856.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