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五彩龙袍由兰州工匠订制-大明五彩大缸

六百年前,兰州有一种名扬天下的特产,有许多兰州居民以此为生,还以此为材料,为大明皇帝加工过龙袍。如此兴盛的一个产业,最终却被人为整垮,只留下了一些只言片语的记载。
这就是兰州曾经火爆一时的羊绒加工业。
最近半个月,困居家中,读书打发时间,偶尔翻到这样一段记载,遂录于此,以为不忘。明代,兰州手工业水平,达到了一个今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兰州成为当时规模最大、技术力最强的羊绒加工业中心,清末左宗棠在此设立织呢局,也沿着这个思路来的。
现在,知道兰绒的人不多了,因为已经消失了差不多150年了。实际上,从明末天下大乱,兰州羊绒加工就已经走下坡路了。不过,现在兰州民间还有大妈不时念叨,说是,兰州呱呱绒如何如何……这种呱呱绒就是兰绒的一种。
兰绒其实是羊绒。在六百年前,中国最好的羊绒就出产在兰州。兰州产的兰绒,引领着全国服装行业的时尚。大明万历年间,要给万历皇帝制作龙袍,大内织染局专门派人到西安办事,从兰州征调上等兰绒,然后在西安织成五彩龙袍,以供万历皇帝在庆典上使用。
为何选择兰绒,大概有两个好处,一是保暖性超级好。为此,大明大内织染局专门上奏:兰州绒褐堪以御寒,请采买物料,用各羊绒毛织彩龙袍,曳撒衣之类。上允所请,乃差太监开局西安,而羊绒必取之兰州"。为何要派遣太监在西安开设管理局,因为当时兰州归临洮府管辖,而临洮则属于陕西。
在明代,也是有甘肃这个称呼,不过这里的甘肃,特指是河西走廊。《明史》中大凡提到甘肃,多是指河西走廊。其他黄河以东的地方,则是归陕西布政使司及陕西都指挥使使司管辖。故而,大明大内织染局派出太监,坐镇西安,筹划此事。
其二,兰州的羊绒纺织技术高超。据记载,在明中期,兰州绒、褐的生产工艺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造为织金妆花之丽,五采闪色之华”,其价格相当昂贵,“一袍费至百金,一匹价十余两”。一些兰州人家,纺织几两羊绒,就能维持一家一年的生活费。
兰州绒织造技术似乎和西域有关,大约在唐代传到兰州。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凡绵羊毛有二种:一曰裘衣羊,剪其毛为毯,为绒片,帽袜遍天下,昏出此焉。古者西域羊未入中国,作褐为贱者服,亦以其毛为之。褐者有粗而无精,今日粗褐亦间出此羊之身……一种裔芍羊(番语),唐末始自西域传来,外毛不甚裘长,内毛细软,取织绒褐,秦人名曰山羊,以别于绵羊。此种先自西域传入临洮,今兰州独盛,故褐之细者皆出兰州,一曰‘兰绒’,番语谓之‘孤古容’,以从其初号也……
明代兰州生产的绒在全国享有盛名。这表明,明代甘肃绒褐的生产达到空前的繁荣。据人们记载,当时兰州有百万人,依靠着兰绒为生,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
陕西织造龙袍,由来已久,在弘治正德年间就开始了,不过不是常例,到了嘉靖、隆庆时,逐渐成为一种常规,(万历间)陕西制造羊绒八万四千有奇。这时,兰州的羊绒加工生产,基本技术原理和标准,和现在已经相差不多。同样采用的梳绒,然后加工成线,再用专门纺机进行纺织。
规模庞大的兰州羊绒产业,最终引起大内太监的垂涎。打着为皇帝织造龙袍的旗号,大肆盘剥,最终导致整个产业破产。到清早期,兰州羊绒加工业已经是苟延残喘了。
□王文元 文/图

以上就是关于《大明皇帝五彩龙袍由兰州工匠订制-大明五彩大缸》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6607.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