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原著江德福把儿子打残疾:父母的心结,子女的劫难-父母爱情中江德福官大吗
我是作者//习惯了相思
《父母爱情》原著与电视剧的各有所爱,在于时代与时代的激烈碰撞之下,产生的无声火花。
我们看不懂那个时代的父母爱情,所以电视剧巧妙地做了一些改动,我们不否认编剧改编的成功,但也要承认原著的真实。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又哪里来的岁月静好?
即使完美如江德福,也有着性格的缺陷,看原著的时候,我看到了人性的善与恶。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头狼,但这却不是一句贬义,而是一种真实。
《父母爱情》其实不止有爱情,更多的是父母。作者刘静用半带批判的笔墨写了这部小说,却尽显生活的真实。
即使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的父母,也可以在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身上看到些许痕迹。古人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剧中,编剧极力的想要刻画原著的真实,却也不能百分百的还原。
因为有些真实的情节,真的太疼了。面对真实的黑暗和残酷,我们总是本能的逃避,但有些事情,不是你选择逃避,它就可以消失的。
如今再写原著情节分析,并非诋毁剧版。只是斯人已逝,我们需要尊重原著。
“越长大就越明白原生家庭的深远影响,只是在那个吃饱饭都成问题的年代,子女教育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原著里,江德福与安杰生了七个子女,三个儿子四个女儿,作者刘静是他们最小的女儿,最后嫁给了王海洋。所以有读者问作者的原型,其实这个问题还挺难回答,算是江亚菲和江亚宁的综合体吧。
如果你以为他俩生了七个孩子,而且儿女双全,那生活一定美满幸福,那你一定错了。
“数量有时候什么也不能说明,只是一次次行为的重复罢了。”这是作者写在原著里的原话,也是她对于父母的评价。
七个子女,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不能想的。独生子女泛滥的今天,我们尚且不能教育好子女,更何况那个年代。
所以,剧中两个人的孩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江德华的话说就是“少教”。
子女对于安杰的感情是很淡的,女儿们倒是比较愿意与江德福亲近。和所有的父亲一样,江德福对于女儿总是偏爱的。
而对于儿子,江德福总是没有耐心的。在那个年代,父母远没有现在的理智与慈祥,对孩子施加于暴力常常是家常便饭。
作者刘静说:“因为孩子的密集和父亲本身的素质,打起我的哥哥是经常的并且是不分青红皂白的。”
生活到现在,我们应该庆幸,至少没有一个暴力且不讲理的父母,即使如此,原生家庭也常常会毁了一个孩子,更何况从小接受暴力的江德福的孩子呢。
“对于孩子的暴力,是那个时代常有的事情,不止是江德福家。即使到了现在,农村很多地方,仍旧是崇尚武力解决一切的。”
在《父母爱情》剧中,江德福只打过孩子一次,是因为老大江卫国欺负了烈士子女的孩子。在那一次,江德福是动了真怒,也是剧中为数不多的发火。
编剧在细节方面处理的很到位,保留了原著的情节,也美化了江德福,这大概就是剧版《父母爱情》的成功之处。
而在原著当中,江德福的雷霆之怒,却让他多了一个聋了的儿子。
被欺负的孩子叫许萌萌,他是许放的孩子。许放死的时候,许萌萌还很小,养了一只猫给自己作伴,那是他近乎所有的情感慰藉。
而在江德福的大儿子偷肉喂那只叫做“反帝”的犬被发现之后,它为了给“反帝”找到肉吃,就杀死了那只猫,而许萌萌知道以后,大病了一场,高烧不下。
作为父亲,江德福是生气的,原著里的教训远比剧中来得惨烈。用尽全身的力气,一个巴掌将儿子打的满脸是血,之后安杰带孩子去医院,发现孩子的耳膜破裂,成了终身残疾。
作为父亲,江德福是没有错的,孩子犯了错,理应接受惩罚。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细节,只有心思细腻的作者注意到了。那就是许萌萌的父亲,也是江德福的同事,他是因为江德福去世的,甚至岛上的人都说死的应该是江德福。
这件事情,一度成为江德福的心结,所以他对许萌萌母子很好,给予格外的照料,甚至后面还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导致安杰上吊。当然,这是后话了。
面对许萌萌,江德福是愧疚的,这种愧疚已经深入骨髓,甚至让江德福的心里有了一些扭曲。对于一个老实善良的人来说,最大的惩罚莫过于此。
“父母的心结,是子女的一场劫难。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大多来源于此,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接受教育之后,突破这种禁锢,学会自洽。”
如果说江德福只打了一次孩子,就扣上这样的罪名,却是有些冤枉,但是真实的情况却不知这样的。
原著里的江德福,常常是窥视且企盼儿子们和许萌萌之间的纷争,然后作为一个正义者出现,教训自己的孩子。
在那个十二三岁的年纪,男孩子之间的口角之争是常有的事情,而江德福在打完孩子之后,累到气喘吁吁,脸上会呈现一种奇怪的神态。
“那时我太小了,不可能理解且诠释父亲的那种神态。长大以后,我感受了生活并靠近了文学,恍悟了父亲的那种打人后的神态——生活中的那种痛快,文学上叫做快感。”
这种快感,是将内心的愧疚发泄在了儿子身上,因为自己内心的愧疚,毁了孩子的一生,这样的错误认知,理应接受批判。
在江德福的认知里,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潜意识里的愧疚,让他面对这样的情况,愈加难堪,只有痛打孩子,才能减轻他的心理负担。
将儿子打成残疾,不知道算不算是父债子还,但是对于江德福来说,却一定是心理轻松了很多。
有一种爱,于孩子是压力。生而为人,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性格里的缺陷,很大程度上是会发泄到孩子身上。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农村大学生大多混得更差?”
其中一条高赞回答是关于原生家庭的,父母的影响,对于孩子是一生的。
对于父母来说,尽可能地不要让孩子承受到来自于自身的压力。而对于孩子来说,原生家庭却并非原罪,打破原生家庭负面影响的禁锢,才是胜利者。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错的,是潜藏在人性里的那头狼,在为人父母之前,他们首先是一个人。
父母的心结,则是子女的劫难。
而破解的最好办法,就是修炼自我。
我是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微风不燥,遇见你刚刚好
以上就是关于《《父母爱情》原著江德福把儿子打残疾:父母的心结,子女的劫难-父母爱情中江德福官大吗》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6658.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