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功成不必在我 矢志航空报国印度圣女:年幼时进入寺庙,表面至高无上,却沦为僧侣泄欲的工具-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哪些名人

舰载“飞鲨”,隐身“鹘鹰”,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航空工业蓬勃发展,捷报频传。新战机的每一次起飞,都让人心潮澎湃。而每一件新型航空装备的精彩亮相,背后都凝聚着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不为人知的奋斗。
2018年,一位80岁的老人平静地离开了。他叫李天,正如自己的名字,他的一生都与祖国的蓝天紧密相连。
1963年,25岁的李天从清华大学毕业,来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奋斗了55年。李天先后担任歼8系列飞机和歼11系列飞机气动力专业总师。这些型号都作为空、海军的主战装备,支撑起国家领空的安全。而在成果背后,李天感受更多的却是差距,他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理论的预先研究上。
很多人觉得搞型号是最有成就感;而搞预先研究,出成果慢,技术风险大。李天却并不在意,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真热爱这个事业,就得坐得住冷板凳。
“远离“聚光灯”,甘坐“冷板凳”,李天就这样把对预先研究的执着和热情坚持了半个多世纪,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事业。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李天就注意到,隐身技术是提高战斗机生存力的关键技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气动隐身一体化理论,为突破四代机关键设计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我国第四代战斗机已经披着隐身的外衣飞上了蓝天。
从“50后”到“90后”,李天带领几代人摸爬滚打。一直到70多岁,已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仍然坚持跟现场、做试验,指导年轻人成长。罗阳、孙聪、赵霞,这些曾经与他并肩奋斗的年轻人,都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中坚力量。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李天仍然记挂着他提出的航空前沿项目,每当同事们去探望他,他都让护士把病床摇起来,听同事们讲最新的研究进展,听得非常认真。后来,他陷入昏迷,但嘴里说的还是“这条曲线不对”“这个数据不对”,依然与他一辈子研究的、钟爱的航空事业有关。
2018年4月11日,我国隐身专业领域的开创者,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奠基人,李天在沈阳逝世。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不同形式,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国资委党委追授李天“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李天同志学习。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人从零做起,无论我们走到多远,都不会忘记是谁带领我们出发。他曾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是中国共产党培育起来的,是劳动人民把我抚养大的,我的一切都属于党,属于人民。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暗自下定决心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航空人将继续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情怀,践行“航空报国”的初心,带着李天院士的梦想,以天空之名,继续出发,为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实现航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功成不必在我,只为祖国蓝天!
以上就是关于《追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功成不必在我 矢志航空报国印度圣女:年幼时进入寺庙,表面至高无上,却沦为僧侣泄欲的工具-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哪些名人》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6726.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