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神经科学上的事实,没有一定神经科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神经科学的发展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乙酰胆碱的个人简历
读音:酰读 xiān,一声。
英文:acetylcholine,缩写 ACh
籍贯:特别多。但脑里主要有四个,按它们的地理位置和所生产的乙酰胆碱最后作用的位置,可以分为两组。一组在在基底前脑里,basal nucleus of Meynert 和 medial septal nuclei ; 另一组在脑干里,叫 the Pedunculopontine nucleus 和 laterodorsal tegmental nucleus,这两个合起来又被称为 pontomesencephalotegmental complex。(这几个词汇我真的找不到中文翻译!如果你知道,务必私信告诉我!)
常居地:和去甲肾上腺素类似,也是个大脑里四处安家的浪子。

图 12: 乙酰胆碱在人类大脑中的分布图。黑框里的标记为产地,箭柄为通路方向,箭头则为常居地。乙酰胆碱在大脑里有三个主要的产地,它们相对应的通路已用不同的蓝色标识出来了。(图片来源:赵思家)
不能不说的尼古丁
乙酰胆碱的认知功能,实在是太不好概括了。
想要切身了解乙酰胆碱的认知功能,最简单的方法,大概就是来根烟。因为香烟里的主要化学成分尼古丁长得和乙酰胆碱特别像,所以吸入尼古丁的反应约等于吸入大量的乙酰胆碱。
根据 2007 年的统计,中国有 3.5 亿烟民,22每年因为吸烟导致的早夭超过一百万。「23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这里我就不举例论证了,这里最主要是想从纯神经科学的角度看看,尼古丁是怎么影响大脑的。
因为尼古丁的燃点低,大部分的尼古丁摄入都是通过燃烧后吸入,这样的方式利用度很高。从口鼻中吸入肺部后,因为尼古丁能够溶于水,它可以以颗粒的形式聚集在肺泡表面的液体上并覆盖肺泡,然后经过肺泡和氧气一起进入血液,进行全身血液循环。尼古丁能够快速通过血脑屏障,从吸入到进入大脑,全过程不超过 10 秒钟。
从本质上来讲,尼古丁是一种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剂。受体(receptor),这个我们在第一章图 2 以及血清素那章里都简单介绍过,是一种位于神经细胞的外壳上的接收器。当乙酰胆碱靠近受体的时候,就会像是一片面包片放进烤面包机一般,将受体激活。受体一被激活,就会在神经细胞里产生一系列反应,这样信息就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细胞。说「尼古丁是一种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剂」,就是指尼古丁和乙酰胆碱长得很像,会模仿乙酰胆碱的活动,激活乙酰胆碱受体。
不仅如此,相比于乙酰胆碱,尼古丁和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效果太好了,比乙酰胆碱更好、更强、更紧。为了避免持续激活神经细胞,乙酰胆碱和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非常简单和短暂,而且被释放后很快就会被高活性的其他酶给分解掉。但尼古丁和乙酰胆碱受体一碰上,就很难分开。这两者差多远呢?从它们的半衰期就能看出来,乙酰胆碱在大脑里的半衰期为 1 分钟,而尼古丁的半衰期长达 2 小时。因为尼古丁和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时间大大加长,等于大脑里乙酰胆碱的量被人为地大大地增高了。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大脑的「设计」非常精密,什么时候该生产乙酰胆碱、生产多少?如何让它有效地传播?如何被神经细胞给接收、接受力度是多少?又该如何回收?这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是被恰到好处地平衡好的。而人为地在大脑里加入大量尼古丁,就像是在一个原本健康的经济体里注入大量的假钞,而且这个假钞不仅比普通纸币经用,从实际价值上还是 1 元假钞兑换 100 元真钞的那种神奇物种。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脑试图适应。在吸烟者的神经细胞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数量要比一般人多得多,大部分与尼古丁相结合,剩下的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数量才和一般人的差不多。因为大脑已有的调控系统无法调节外来的尼古丁,只好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的产量来与尼古丁竞争。
因为乙酰胆碱有着唤醒大脑和身体的功能,吸烟之后人会感觉到「能量感」,甚至能短时间内提高反应速度,同时还能让人感到平静和舒缓。很多人因此在工作之余会通过抽烟来缓解疲劳。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正面效果是非常短暂的。一旦上瘾后,这样能量感会消失,取而代之的疲惫感。问题在于,不抽你还会觉得难受……完全沦为安慰剂。
那为什么尼古丁令人上瘾呢?抽过烟的读者应该有过体会,抽烟后会有种莫名其妙的愉悦感。这是因为尼古丁能间接地刺激负责管理奖励系统的神经细胞,让它们分泌多巴胺。但正如在第二章提到过的,大脑会适应这样的信号,其实有烟瘾的人不是真的感受到了每次吸入尼古丁的愉悦感,而是为了避免戒断所带来的不适才持续吸烟的。
以上就是关于《有哪些神经科学上的事实,没有一定神经科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神经科学的发展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9227.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