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知恩善报,他以师公之名建立了一家泉学博物馆-泉学汇是什么
相信玩儿钱币的朋友,一定对戴葆庭先生的名字不会陌生。
他是近代著名钱币收藏家、鉴定家与泉学家,堪称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收藏眼光精准一流,钱币研究著作立身。1949年以后,他相继把珍藏的钱币名品捐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成为美谈。他与其子——中国钱币博物馆首任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戴志强更是一段泉界“子承父业”的佳话。
今年是戴葆庭先生诞辰125周年,所以今天的推送,小编要给大家讲述一家博物馆与它背后的故事。这家博物馆名为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浙江绍兴,是国内首家以钱币学家名字命名的民办博物馆。
以戴葆庭名字命名建造博物馆,无疑为绍兴人做好名人文章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博物馆的创办人陈宝祥,是戴志强先生的弟子,也是浙江泉友会会长。前不久,浙江泉友会迎来了自己的五周岁生日。此时此刻,当他聊起建馆的来龙去脉与未来畅想,不知不觉间便让人对于浙江钱币文化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壤,有了更为真切的认知。
一起来走进藏泉的世界吧——
《中国收藏》:浙江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在钱币文化方面,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陈宝祥:浙江钱币收藏大咖云集。在近代,泉界就流行“钱币文化看浙江”之说法,张叔驯、沈子槎、陈达农是从湖州走出来的大家。不仅如此,宁波有郑家相、张綗伯、陈仁涛,绍兴有陶庭耀、戴葆庭、戴葆湘,泉学大家马定祥也是杭州人。传承有绪,则是我对浙江泉界较为深刻的感触。比如我的师公戴葆庭与我的师傅戴志强,父子之间的文脉相传,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2019年10月18日,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在绍兴水街文创园揭开面纱。该馆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图为开馆当天,中国钱币学会、中国收藏家协会领导及近百位泉界资深人士出席了此次盛会。
《中国收藏》:能具体给我们说明一下吗?
陈宝祥:有一个从足斋到续斋的故事。1895年,戴葆庭出生于绍兴的一个匠人之家,自小就酷爱钱币。25岁那年,他便与胞弟戴葆湘结伴出去闯荡。从25岁到35岁的十年时间里,他为了收藏钱币而走遍了大半个中国。35岁时他到了上海,开设了一家钱币商店,同时从事钱币文化研究……数十年下来,他练就了一番过人的眼力,这也是他钱币收藏的特点所在。当时在泉界就有着“南戴(葆庭)北骆(泽民)”之称誉。
“足斋”是戴葆庭的号,怎么来的呢?正如刚才所说,那十年当中,他挑着一副担子,四处奔波收藏钱币,风餐露宿,非常辛苦。在他看来,自己的每一枚钱币都是用脚走出来的;他又是一个心态特别好的人,每收到一枚好钱都会感到欣慰和满足,这就是足斋的寓意。早年间,戴葆庭曾在故乡绍兴获得一枚“续铢”古钱,断定为东汉初期所铸之币,十分稀有珍贵。他本人对此喜爱有加,不仅作为自藏之物,还特地为儿子戴志强取“续斋”为号,用意非常明显——冀望他能继承自己毕生追求的钱币事业。而事实也确实如他期待的那般,如今年过七旬的戴志强先生原是中国钱币博物馆的馆长,当下中国钱币收藏界的领军人物。我想,这正印证了父子身上的薪火相传。
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常常高朋满座。图从左至右为: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馆长陈宝祥(左),收藏家、演员杨子(中)与北京公博古钱币艺术品鉴定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洪刚(右)。
《中国收藏》:又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创办了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
陈宝祥:我出生于工艺美术世家,父亲是浙江省第一代工艺美术大师。在匠人之家长大,让我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成为个人的最大爱好。1982年我考上公务员,1988年陪夫人到上海买结婚礼服,身上带了5000元,结果其中的3000元全部被我在古玩市场买了钱币。2004年,我放弃体制内的工作“下海”,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自己的收藏梦想能够更好地实现。至今我收藏钱币已有30余年,之前收藏古泉,后来专注于民俗花钱,尤其是浙炉花钱的收藏研究。这一路走来,越来越觉得“独乐不如众乐”,于是就有了建立博物馆的念头。
2015年,我选好馆址,注册了“越王钱币文化博物馆”。很巧的是,在创建的过程中,我和戴志强先生结下了师生缘。因此我考虑,一方面作为戴门弟子,应该知恩报恩,另一方面也应该为钱币收藏文化留下点什么,所以就把博物馆更名为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从2019年9月通过审批、办理证照变更,到同年10月18日,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传承师道、修行泉德、弘扬文化,对于我们泉友来说,是责任也是使命。
《中国收藏》:关于这家博物馆的亮点,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陈宝祥:目前博物馆馆藏近400件藏品,包括钱币、文史资料、拓片等等。陈列上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戴葆庭纪念馆,另一个是南宋钱币文化展。众所周知,绍兴的历史与南宋有很大的关系,当年宋高宗驻骅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铸绍兴元宝、通宝年号钱币,绍兴这个地名,至今已有890年历史。绍即继承,兴为振兴,当时宋高宗改名的用意是要恢复大宋王朝,光复祖业。在我看来,这与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收藏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意味。
戴葆庭纪念馆中有两件藏品尤其值得一说。一个是当时中国泉币学社创刊杂志《泉币》的大全套,市面上成套的已不多,这是戴氏家人捐赠的。从中不难看出,戴葆庭先生多年致力于钱币研究,这些珍贵的文字资料便是有力的历史见证。
另外,《泉币》杂志中有一篇文章令我特别感动,它是戴葆庭先生发表在创刊号上的。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的钱币收藏属于自学成才,同时他的治学精神又是求真务实。在这篇文章中,他自我否认,列举出一批自己之前认为是真品的钱币,表示经过考证以后发现有误,这就是一种人品和泉德的体现。
《泉币》杂志全套32期
中国泉币学社主办 戴氏后人捐
从中不难看出,戴葆庭先生多年致力于钱币研究,这些珍贵的文字资料便是有力的历史见证。
《中国收藏》:作为“戴门弟子”,戴葆庭先生给您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陈宝祥:是“匠心”二字。我有两点理解:一个是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二是不怕吃苦,在实践过程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好平台。
你想,假如戴葆庭先生当年没有从绍兴走出去,没在上海扎根,或许他找不到实现爱好梦想的平台;假如没有坚守初心,专注泉学,他的事业也不可能做得这么大。可见,走出去看天地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合适的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并且做事专注坚持,才能成功。
正因如此,讲好泉学宗师薪火相传的故事,是我们办馆的特色,而当中最可贵的就是弘扬他们的百年匠心、潜心泉学的精神。钱币收藏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先辈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不但要延续下去,还要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也是我对博物馆的设想和努力。
本文节选自
2020年第11期《中国收藏》杂志钱币专辑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编辑:王菁菁 校对:子毅
以上就是关于《专访|知恩善报,他以师公之名建立了一家泉学博物馆-泉学汇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61073.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