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摘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读后感

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的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每一步都十分重要,并且需要时间,不能跳过。(但是知道了路径与方法,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下面就来简单阐述这七个习惯(emmm,搞得我好有书生气派~)
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1-定义(积极主动的人如何表现?)
积极主动的人都深谙其道,不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无论阴雨绵绵还是晴空万里)、外界环境或他人的影响。 (通俗点就是: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但并不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感应,只不过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2-积极主动模式(如何操作?)
①(外界)刺激——②选择的自由(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③回应(言语回应、行动回应)
*选择的自由(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
①自我意识:超脱肉体,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
②想象力:超越当前现实,在脑中进行创造想象。
③良知: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
④独立意志: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
3-关注圈与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更倾向于扩大影响圈)
影响圈:专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能量是积极的。
关注圈:紧盯他人的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畴的事情
积极主动的人:影响圈>关注圈

*言谈辨别圈属
关注圈相关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要是我的花呗付清了,我就不会感到烦闷了......”:“如果我以前好好学习,也不会来到这所学校了........”
影响圈相关的语句多半体现这个人的品德修养:“我可以更耐心、更努力、少抱怨、多实干.....”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1-定义(大道理:制定计划)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功夫。
2-撰写个人宣言(有点意思,本人写了十几个 个人宣言,哈哈哈。)

个人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等等。
个人宣言因人而异,因角色而异,因目标而异。
*举例
·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再做回答。(品德素养)
·不在背后议论他人(原则、素养)
·保持幽默感(价值观:豁达乐观)
·每周一本书,并写读后感。(自我提升)
·生活与工作合理协调(原则)
·每个月进行一次志愿者活动(贡献)
.........And so on.
3-付诸实践 (一碗鸡汤送给你)
只要心中秉持着永恒不变的真理,就能屹立于动荡的环境中。因为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取决于他对自己的本性、人生目标以及价值观的不变信念。
所以说,Just do it !!!
习惯三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1-定义
一天内的计划,并非所有事情都是重要的,为了提高做事效率,我们得明白什么第一要事。
2-时间管理象限
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象限三四,因为不论是否紧迫,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们还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现象事物上,以此减少象限一事务的数量。

3-制定你的长短期计划
个人奋斗目标→职责→具体任务→计划(时间表 分配时间)
习惯四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态意图,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竞争。
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 知己知彼(移情沟通的原则)
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于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
作为聆听的最高层次,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移情倾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需要你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不再急切回答,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度提升沟通效率。
(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太多了,没必要展开讨论...本人觉得,想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光看书是没多大作用的,很多道理、方法还是要自己去亲身体会 实践。)
习惯六 统合综效(创造合作的原则)
即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遇的手法。
习惯七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从四个层面磨练自己1-身体(锻炼 营养 压力调节)
2-精神(实现价值 忠诚 学习 冥想)
3-智力(阅读 想象 规划 写作)
4-社会情感(服务 移情 统合终效 内在安全感)

良性循环:学习、坚持、实践。


只读了两遍,多少会有遗漏的部分....这是初稿,以后有新想法了,再改!!!(内心在拒绝)
以上就是关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摘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61157.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