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不是教你更高效而是如何设计你的人生晋级程序-七个高效能人士读后感简短
营销学经典《市场营销》(20章全)回顾 ▼
科特勒经典《市场营销》读书笔记及方法论(20章全)
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读高效能人士的成功法则系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四原则》
作为500强企业培训必备经典,这两本从思想及方法论上详细阐释了如何成为高效能人士的成长路径。

作者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
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他是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也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Franklin Covey)的联合主席,曾协助众多企业、教育单位与政府机关培训领导人才。柯维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
中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原则及方法论
本期核心观点
成为高效能人士的意义不止于高效做事,而是通过7个习惯影响你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积极高效的关系和环境,让你前行的路更加顺畅。
习惯不是靠刻意练习就能完全做到的,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决心改变,尤其是思想。我们总想找到适应的环境,殊不知没有”量身定做“的环境,只有自己去营造和运作才能适应。
每个人都是一个”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场“自然就对了,吸引到的人和机会也就对了。
现在开始,永远都不晚。
Part 1.
积极主动
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积极主动的人,不怨天尤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
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
|积极主动的定义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我们面对的问题分为3类: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
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
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
无法控制的问题
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
积极处事者只是更为机敏,更重视价值观,能够切乎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们对任何错误的回应,都会影响到人生的下一刻。所以一定要立刻承认并加以改正,避免殃及未来,这样我们也会重获力量。
Part 2.
以终为始
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根本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决定。
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创造出一个文化。
“和内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美国最后法院前大法官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即智力上的第一次创造和体力上的第二次创造。
另一个原则是“自我领导”,领导先于管理,更关注“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
——彼得•德鲁克and华伦•贝尼斯
再成功的管理也无法弥补领导的失败,而领导难就难在常常陷于管理的思维定式难以自拔。
以终为始,意味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家长角色或其他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为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我们还应牢记这些价值观,这会让我们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以价值观为行动准则。
当我们专注于这个核心,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时候,影响圈就会被扩大,这是最高水平的产能,会有利提高我们在生活各领域的效能。
以永恒不变的原则,作为生活中心就能建立高效能的思维定式,也就能正确审视所有其他的生活中心。
“我们是发现而不是发明自己的人生使命。”
——弗兰克尔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能说出想成为什么人,想做什么,能够写出使命宣言,甚至人生宪法。
施行自我领导不是只要撰写一个使命宣言就可以了,而是让自己的生活遵从愿景和价值观。
右脑会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你进行心灵演练,并对正确行为加以确认。确认包括5个基本要素:个人、积极、果断、可视、情感。
无论是在组织还是家庭里,成员们往往不认同集体目标。
唯有参与,才有认同。
Part 3.
要事第一
习惯三是习惯一和二的具体实践。
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
——彼得•德鲁克
高效能人士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上,完成这些活动能够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
集中时间处理第二类事务,在时间管理领域称之为帕雷托原则——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
|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6标准
和谐一致
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工作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平衡功能
管理方法应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提醒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的人生层面。
围绕中心
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一星期为周期制订计划,以事件本身的重要性来安排行事。
以人为本
有效的个人管理偶尔须牺牲效率,迁就人的因素。
灵活变通
管理方法随个人需要而调整。
便于携带
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自我管理4步骤
确认角色
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即七天时间里需要专注的领域。
选择目标
选定一两件要事作为目标。
安排进度
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实施时间。
每日调整
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一切重在身体力行。
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的优点在于将人际关系和结果放在第一位,将时间放在第二位。
|授权
授权是高效能的秘诀之一。
授权代表成长,不仅是个人,还包括团体。
管理者注重建立制度,然后汇集群力共同完成工作。
应将指令型授权的思路改为责任型授权。
责任型授权:
预期成果
双方都要明确并理解最终的结果。
指导方针
确认适用的评估标准。
可用资源
告知可使用的人力、财务、技术和组织资源以获得预期的成果。
责任归属
制定业绩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
明确奖惩
明确告知评估后的结果。
Part 4.
双赢思维
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来思考。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双赢是指利人利己。
这种模式会促使人不断的在所有的人际交往中寻求双边利益。
如果无法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放弃交易)。
|双赢思维的5个要领
双赢品德
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
- 诚信
- 成熟
“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赫兰德•萨克森年教授
- 知足
双赢关系
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
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
如果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信用就不再是问题。
双赢从来就不是轻易实现的,需要解决生存问题和本质差异。如果双方都意识到这一点,并未之努力,而且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事情就容易的多。
你对双赢的态度越坚持,越真诚,越积极,越投入,你对他人的影响力就越大。就是对人际领导能力的真正考验,它超越了交易式领导的范畴,升华至转换式领导的层面,后者能让个人和关系发生转变。
没有双赢品格和双赢关系为后盾,书面协议就形同虚设。
双赢协议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 预期结果
确认目标和实现,方法不计
- 指导方针
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 可用资源
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 任务考核
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 奖惩制度
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
双赢体系
所以只能存在于体制健全的组织机构中。
如果提倡双赢,却奖励赢/输模式,结果注定失败。
双赢必须有相应体系支撑,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等,而且所有体系都要建立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
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源于体系,而不是人。
再好的人置身于一个糟糕的体系中,也不会有好结果。
双赢赋予个人明确的任务,说明预期结果、指导原则和可用资源,个人要对结果负责,并完成自我评估。双赢体系要为双赢协议创造有利环境。
双赢过程
采用以下4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
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它体现在能有效阐明并管理人们的期望和成就协议中;在起支持作用的双赢体系里蓬勃生长;经由必要的双赢过程来实现。
Part 5.
知彼解己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当我们不再迫切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倾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
对方获得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理防备,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顺畅自然。
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接受过倾听训练的人少之又少,这样反而妨碍了建立真正理解他人最需要的性格、交往基础。
如果要建立影响力,首先要了解对方。
你的影响力在于你的榜样作用和引导能力,前者源于你的品德是你的真我。
如果你与人交往,忽冷忽热,时而刻薄,时而亲切,或者表里不一,很难让人敞开心扉。
|移情聆听
如果你想养成真正有效的人际沟通习惯,不能单靠技巧。
首先你要有能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然后建立情感账户来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
这种人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
而移情聆听是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聆听本身就是巨额的情感投资,极具治疗作用。但前提是只有对方认同,你的投资才有意义。
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
|先诊断,后开方
平庸的业务员推销产品,杰出的业务员销售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之道。
万一产品不符合客户需要,也要勇于承认。
首先理解别人是在生活领域里广泛适用的正确原则。
|4种自传式回应
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如下回应:
价值判断
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和不接受。
追根究底
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
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
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习惯五非常重要,因为它位于个人影响圈的中心。
不要过于心急,要有耐心,要尊重对方。
在问题出现之前,在评估和判断之前,在你表达个人观点之前,先理解别人,这是有效的相互依赖关系最有用的习惯。
如果你真正想寻求理解,就要丢掉诡计和伪善。
——史蒂芬•柯维
Part 6.
统合综效
不按双方的方式,而创造第三种更好的方式。
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还称赞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把握机会的手法。
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½),不以妥协为目标(1+1=1½),也不仅仅止步于合作(1+1=2),他们要创造式的合作(1+1>2)。
我以圣者的期望自勉:对关键事务——团结,对重大事务——求变,对所有事务——宽大。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就职演说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见地。
运用统合综效的方式完成的项目,其内容及精神会深深留在每个人脑海中。
缺乏安全感的人都想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要实现人际关系中的统合综效,关键是首先是先个人的统合综效。
个人的统合综效在前三个习惯原则中都有体现,他们赋予人们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变得开放、坦率、不惧风险。只有将这些原则内化,我们才能有双赢所必须的知足心态,才能真正做到“知彼解己”。
以原则为中心,会让我们变得真正完整起来。
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时,应该说,“你跟我有不一样的看法,这很好。”
如果你坚持双赢模式,确实愿意努力理解对方,你就能找到一种让每一个人都受益更多的解决方案。
Part 7.
不断更新
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
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对组织而言,该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会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路。
对家庭而言,通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每天的个人领域的成功”,即每天至少用一个小时实现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的更新是培养7个习惯的关键
,完全在个人的影响圈范围内。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良知指引着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一旦具备了自我意识,我们就必须选择自己需要遵循的目标与原则。
修身励志没有捷径。
为了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
以上就是关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不是教你更高效而是如何设计你的人生晋级程序-七个高效能人士读后感简短》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61230.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