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裁编制,公交停运,作风问题:一系列动向背后,是怎样的主线?(公交全面停运)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574篇原创文章
时代的浪潮和大势波动,和每一个小老百姓都有着直接而又密切的关系。
打工的尽头,是卷进体制。
这个观点,是很多人的共识了。
尤其是当毕业找不到体面工作、承受30岁危机,以及受够了996,也想拥有朝九晚五生活的时候。
拼命想进体制,是看中了体制内工作的稳定。
毫无疑问,这是当下千万级别毕业生和更大规模的年轻适龄工作群体心目中的共识。
但是,进入2023年以来,这样的信仰和认知,可能正在面临着时代大势的冲击和颠覆。
一些微妙,但是关联本质的变化,正在持续发生。
中国经济领域,关联体制和公务系统的一条至关重要主线,正在逐渐浮出水面。
这篇文章,就将为各位梳理2023年以来,几个关联国家体制和公务系统的重要动向,解读动向背后,一条重要的时代主线。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同样的剧本,同样的结果,公交停运的故事,2023年又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23日当天上午,河南省商丘市公交公司在公众号上发布的公告。
其实,从去年开始到今年2月份,全国南北方有多个县市的公交公司都发布了类似停运的公告,以北方为主,但是都没有商丘市公交公司引发的社会舆论大。
2022年8月,河南省周口郸城县公交公司发布通告称,因经营困难,驾驶员工资连续几个月发不上,准备城市公交全部停运。
2022年12月,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瑞通公交公司通告,因公司严重亏损,部分车辆保险到期无法续保,导致部分线路车辆停运。
2023年1月中旬,广州市番禺区
多条便民服务车停运,原因是公司经营不善、亏损严重。
2023年2月1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公交公司通告,由于亏损严重,车辆贷款还不上,员工工资发不出,充电桩电费及员工养老保险交不起,拟暂时停止运行。
2023年1月份,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公交车依然处于停运状态。之所以今天河南省商丘市的事件,引发的社会关注度最高,这是因为商丘市可不是小城市,而是户籍人口超过1千万、常住人口高达700多万的大城市。
3年疫情,公交公司几乎颗粒无收。同时改换为电动车之后承诺的补贴不到位、地方财政困难。
从主流媒体的采访结果来看,商丘市公交公司的职工已经至少5个月没有领到薪水了。
哪怕该市公交公司早就改制为了民营企业,但是这几年的营业收入,完全超过了一家民营企业的能力范围,却又承担着如此重要的社会公共职能。
如此大城市的公交车停摆,在缺乏地铁的情况下,起码几百万没有私家车的市民,只能打贵的出租车出行,当地社会秩序必然会受到一点的冲击。
停运事件引发了较大的社会关注度,很快,商丘市工作小组进驻公交公司,摸底了解经营情况,感受企业经营困难,并且雷霆表示,将马上解决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于是,公交公司很快又发布了另一则公告,将克服困难,确保公交不停运,不影响公众出行。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事件看似得到解决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定是当地领导,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从地方财政的口子里,将本来使用到其他地方的预算资金,暂时垫付给公交公司了。
可问题在于,这只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
并且,原本定好投入到其他民生领域的钱,比如学校、医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公园的,也势必减少。
这个剧本是不是很熟悉?好像是逼宫啊。
从公交到暖气,原因无一例外:公共服务外包,财政补贴没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除河南以外,四川江油市、陕西西安市、天津市、福建永安市、湖南新化县、山西吕梁市、广西玉林市、广东汕尾市等,都发生过公交系统欠薪停运事件。
事情并不复杂,就是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无非就是两条路:
刀刃向外就是乱收费增加预算外收入,刀刃向内就是精简开支过紧日子。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城市未来的命运走向。
从越来越多的同类事件出镜的表现来看,时间紧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023年以来,关于铁饭碗的信仰,开始受到现实的冲击:
以往不少人引以为傲的铁饭碗,体制内的工作如今正在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
现如今,在全国各地已经开始逐步试点,目的是推行打破铁饭碗的举措。
在山西省,已经有六个县实施了机构改革,其中河曲县原本有1964名事业编,如今进行了裁撤,直接裁掉了1305人,裁撤幅度就相当于67%。
另外186个事业单位也裁撤了146个,裁撤幅度更是高达79%。
此外,党政机构同样进行了精简,原本有36个党政机构,如今精简之后只剩下22个,减少了39%。
在经过此番大刀阔斧的裁撤大动作之后,河曲县在工资福利支出方面,出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统计,一年可以直接减少1.33亿元,而公用资费支出方面也直接少了一千万。
不止是山西,前不久,黑龙江齐齐哈尔、鹤岗等多地也实行了撤街设镇的做法,并且已经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理性预判:
一旦顺利推进,以后中西部绝大多数地区基层政府将会面临改革,铁饭碗将不再铁。
观察一下这些地方,其实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人口不断流失,本地又没有一些优势产业,因此缺乏税收的基础,加上这几年楼市拖不起来,土地财政基本熄火。所以征收有压力,只能够在减少支出上面开展。
另外,现在不少体制内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在搞形式主义,喝茶看电脑,只有一小部分时间在处理业务,可以说机构臃肿,队伍庞大,工作量少。
很多岗位人浮于事。因此,减少社保福利支出以及缩编财政供养人员,打击铁饭碗就势在必行。
此时此刻,中华大地上一场重大变革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中,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很多人意识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这场变革就是打破“铁饭碗”。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都会往个别中心城市聚集,多数城市都处于人口净流出的收缩状态,就更不用提县城和乡镇了。
人口少了,相应的财政收入它肯定也少了,从理论上来说,公共单位是服务公众的,人口少了,服务人员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了。但是由于铁饭碗的存在,很多地方长期都在用越来越少的人口去供养越来越多的公职,那压力当然是越来越大,所以打破铁饭碗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2022年年底,浙江宁波市教育局也发布了“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这里面的退出就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和解聘。
除此之外,正在进行编制改革的地区应该还有很多。只是还没有公布出来,被舆论关注到。
从现实出发,打破铁饭碗绝不是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事,虽然阻力很大,但是趋势就摆在那儿。
未来某一天,可能只有那种偏远的艰苦的岗位,要做出较大个人牺牲的岗位,才值得国家给出铁饭碗。
一个重要的信号:基于当下中国经济现实的捉襟见肘的困境,从国家层面态度坚决,逼着各地各级体制和公务系统要下一个大决心,那就是降本增效。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从2022年开始,舆论的放大镜,就对准了长期游离于公众视野之外的体制和公务员,取而代之的,是明星八卦,各种娱乐新闻,热度直线下降?
进入2023年,这样的舆论趋势,更加明显。
2月份比较热闹的,是2月21日,贵州贵阳一公职人员相亲失败对女方出言不逊引起热议,该男子称:因为聊天时被女方冷漠回应所以带着情绪说出了截图中的话,目的是为了引起对方重视,男子坦言,自己的发言确有不妥,事后已向女方道歉,并向单位递交检讨书。
图片来源:网络
像极了2022年江西周公子,不过这位公职人员显然只能算个低配版的,引人鄙视。一个统计局的员工,最多只能算低配版的周公子,哪来这么大的优越感呢?
你是上岸,又不是上天,真以为自己位列仙班了?
引发舆情之后,不但要给女方道歉,还要写检讨,丢人丢到家了。
大家可以观察到,最近几年,这种现象愈发严重。
当然,更明显的,是关于官员的作风问题,相关的曝光和舆论关注,也明显出现了增加:
2023年2月,河南焦作不雅信息事件仍在发酵。
1月,扬州官员绯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全国皆知。
仅2022年下半年以来,还有三起众所周知、引爆舆论的类似事件,分别发生在成都、扬州和云南,女主角一位是正处级的副区长,一位是副科级的副局长,还有一位是极其年轻的正厅级干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这种桃色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起,频繁的有点不可思议。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偶然?
一个很清晰的主线:某些地方官员的生活作风问题,越来越容易意外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究其原因,还是经济下行,社会提供的饭碗有限,大家都想捧个铁饭碗旱涝保收,而有的人一旦捧上,优越感就来了。
就以贵州那个统计局的员工来说,透露出来的就是傲慢和无知,最基本的低调也不知道保持了。
还有那些个人作风问题的官员,实际上稍微对体制有点了解的,都知道,这些东西如果不是有人主动拿到台面上来说,基本上都是看不见的。
岸上的工资永远都是潮水发的,这个本质改不了。
对于体制和公务编被舆论放大镜盯上,这本身就是国家层面缓和管理矛盾的一种重要手段。
市场上的钱不容易赚,一帮旱涝保收,优越感爆棚,看不清状况的官员,恐怕已经已经引发了国家的不满和调整想法了。
就这么简单粗暴,一轮大洗牌,或许已经在进行之中,当然,这是任何时代都会必然存在的向内改革阶段。
下面这个标语,写的是什么?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几个国家层面的最新态度表达,值得关注:
图片来源:见图
图片来源:见图
结合以上的动向分析,大家有没有一种时代大势在奔涌向前的共鸣?
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同时也是为了降低不必要的人员和支出消耗,铁饭碗岗位的变动也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
或许对于体制外的人来说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也只不过是看个热闹,但是体制内的人却要有危机意识了,岗位变动随时都会到来,那么想要保住铁饭碗就得早做筹谋。
越来越多的动向和国家态度表达,都预示着“铁饭碗”的概念或将会打破,这就是文章开篇所说的时代大势。
文章最后,谈几点个人的观点,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
1,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2023年在选择就业方向的时候也不要跟风,还是要结合现实情况做决定,考公考编是好方向,但也不是唯一的出路,特别是人口萎缩的城市的公务和体制岗位,值得慎重考虑。
2,对于体制内的群体,要看清形势,收敛低调,非常必要。
在经济大环境没有发生逆转以前,收起没有任何意义的优越感,每天上班多看看进门那5个字,多去想想你们的收入是哪里来的,到底是谁在给你们发工资。
这不是揶揄,这是现实。
3,新一轮作风和内部清理,是必然趋势,有些干部,好自为之。
从国家对内动手,体制清理,以及提升管理要求的动向来看,要意识到当下中国经济真实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这或许,是2023年,最值得关注的重要动向和趋势信号,没有之一。
中国国家,主动向内要求,向外修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
以上,就是对2023年以来,一系列管理层面的动向,进行的主线挖掘和分析思考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友好的分享和交流。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以上就是关于《撤裁编制,公交停运,作风问题:一系列动向背后,是怎样的主线?(公交全面停运)》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62045.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