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怎么写文献综述。?-论文怎么写文献综述模板范文图片

2023-08-10 12:43:17

 

文献综述工作一般包括两个步骤,分别是文献调研和文献综述的撰写。文献调研又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检索文献、筛选文献、阅读文献和梳理文献。

大多数教程都是按照检索文献、筛选文献、阅读文献、梳理文献和撰写文献综述的流程进行介绍。这个流程虽然符合文献综述工作的顺序,但缺点是迟迟看不到工作成果,容易令人烦闷。

一、参考文献的作用和文献综述的作用

1、参考文献的作用

我们谈文献综述,首先从文献开始。文献又叫参考文献,标注在论文后置部分。使用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论文言之有据。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作用。

一是作为研究现状的基础材料。研究现状位于引言的第二部分。在开展研究之前,需要梳理分析已有研究情况,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出发点。

二是作为分析、论证的依据。在论文正文中,开展分析论证,需要提供依据。这些依据并非全部来自于作者搜集的原始资料,有时来自他人的研究成果。

如,《限速值对信号交叉口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一文中,使用了 SSAM 模型,故在论文中引用了《Surrogate safety assessment model and validation》中关于交通冲突的标准,作为自己研究的依据。

三是作为讨论、论证时参考。完成论文、形成论点之后,可能还需要对论点进展开讨论,此时可能需要参考观点。这些观点既可能是与论文观点一致,作为论证的佐证;也可能与论文观点相反,从而成为论文驳论的对象;但也可能对论文观点所有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观点。

如,郭文汇等人在介绍研究结果——「高认知需要的个体更容易受到理性诉求广告的影响,而高情感需要的个体更容易受到恐惧诉求广告的影响」后,指出「与 Haddock 等人[7]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佐证。

在以上三个方面中,最重要还是第一个作用,这就本章所要讲的内容。

关于参考文献,还需要做两点说明。

一是,使用参考文献,是因为需要在论文引用他人的观点。但如果所引用内容是专业内的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就不需要引用。如,有的学生写到「交通系统包括人、车、路三要素[1]。」这是一个常识,完全没有必要的。

二是引用他人的观点有三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引用原文,此时需要用引号将原文内容标出;第二种是对原文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主要思想,大部分学术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第三种则是尊重原文的意思,对它作进一步解读。这三种表达方式,参见《高效写作的秘密》。

2、文献综述的作用及概念

「凡为过去,皆为序章。」在开展自己的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知道他人的研究情况:

(1)他人是否已经研究了我的课题,我的研究是否具有唯一性或者说独创性?

(2)我的研究与他人研究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的研究在「江湖(本领域)」中地位如何?

(3)我的研究的假设条件、研究方法等是否存在依据?如果没有依据,我的研究就是空中楼阁

为了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我们必须开展如下工作:

(1)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通常搜集范围要大于课题的研究范围,这一工作称为文献检索

(2)阅读并分析这些文献,找到这些资料与课题的关系,这一工作称为文献阅读

(3)综合介绍他人的研究情况,证明课题的研究价值——独一性、理论价值、合理性,这一工作称为文献综述。

这个综合介绍称之为研究现状,有时又被称为文献回顾、文献综述,一般是论文引言的第二部分,也有跟随在引言之后,独立成一章,并作为正文的第二部分。

文献检索、阅读有时合称为文献调研,将在下一节进行介绍。而文献综述工作则在本节进行介绍。有时,这三者又被统称为文献综述。

因此文献综述,有时是指搜集、阅读文献和撰写文献综述的科研活动,有时是指介绍研究现状的论文成分。

按照毕业论文工作要求,学生在选题后开展文献综述工作,并将文献综述结果撰写到开题报告中,一般要求用 2000 到 3000 字介绍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在撰写论文时,需要将它压缩到 400 到 500 字,放到论文中。

在学术界,有一种学术论文就称之为文献综述。它是某些学者,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如,本节后面所举的《女性驾驶人特性与行为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就是一篇围绕着关于女性驾驶人特性和行为机制这一主题的文献综述。如果研究者想快速、全面了解相关研究领域,那么文献综述是一种很好的入门读物。

二、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的结构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章的其他部分都是废话。绝大部分读者关注就是一件事情,如何把文献综述写好,也就是「给我一个文献综述的模板/结构,让我快速写好」。接下来,本章给你一个万能结构。

1、文献综述写作中现存的问题

大部分新手的论文中质量最差的部分,就是文献综述。新手总会得到这样的评语——这不是文献综述,而是文献的罗列、堆砌。为什么会得到这样评语,因为他们将文献综述写成下面这种样子。「文献[1]认为……;文献[2]认为……;文献[3]认为……」。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获得学术发展脉络。上述这种罗列方式,并没有给出学术发展脉络,至少脉络是不明显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文献之间是在争论、还是继承,还是创新。非常遗憾的是,有人被质疑了他在罗列文献,仍然坚持说:「这不是很明显的吗?」既然是明显的,请写出来。可是让他写出来时,他却写不出。

有的教程告诉你,要分国外和国内两个部分写作。第一段写国外在这个方面如何开展研究,第二段写国内在这个方面是如何开展研究的。这种结构,虽然区分了国内和国外,但是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不还是罗列、堆砌吗?

还有的教程告诉你,文献综述按照「学派发展式结构」进行架构。「这种结构就是指将某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某些学派代表性学者的观点为主要脉络依次分别叙述。这其中,会有可能产生多种微样式。既有并列式的,即学派 A、B、C、D 相对独立的叙述;也有交叉式或分叉式的,即学派 A 中衍生出了学派 B,或是学派 A 和学派 B 的结合中生成了学派 C 等。以王帅的《当代西方主流教育领导理论新进展》一文为例,其在文章中列举了六类当代西方主流教育领导理论。[4]六类在时间上都同属于当代,但都是教育领导理论的主流代表。相互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是相对独立而存在的。但是,作者经过总结发现了教育领导理论发展所存在三个方面的特征。」(引自网络,佚名)这种结构合理,但不是文献综述的底层逻辑,不适用所有场合。

2、文献综述的底层结构

那么到底文献综述的底层结构是什么样的,怎样正确的撰写文献综述呢?

我们先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基于交通冲突的高速公路实时安全状态评价研究》一文中的研究现状部分。引文用楷体标出,括号中的加下划线,为本书作者批注,后面几个案例均采取这种批注方式。

「20 世纪 70 年代,国内外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事故数、交通事故率等统计数据上[2-6](最早的研究:基于事故和事故率的高速公路安全状态评价——用事故和事故率评价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态)。而基于事故统计的评价方法需要搜集大量故统计数据,具有小样本、长周期、大区域、低信度等特点(基于事故和事故率的高速公路安全评价的特点),不适用于高速公路实时交通安全状态评价。(最早研究的不足:不符合「实时」的要求。)90 年代以来,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大量高精度交通流数据的获取越来越容易,许多学者利用交通事故发生前后检测到的交通流数据建立量化模型[7-9]。(新技术出现,带来新机遇;建立起交通流参数与交通事故关系模型,然后用交通流参数评价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态)如 Lee C 等[7]认为,交通事故风险与交通流扰动存在密切关联,提出了交通事故率与车道速度方差、交通流密度、上下游车速差等参数之间的量化模型。这些量化模型采用较长时间段内交通流参数平均值进行建模(基于交通流参数的高速公路安全评价的特点),无法反映交通流短时间变化(如 5 min)对交通事故风险的影响,因而难以用来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实时评价(指出不足——新进展还不能让「实时」达到「5 分钟」这个级别)。一些既有研究表明[10-11],交通冲突对交通事故有很好的替代性,基于交通冲突的安全评价方法能避免事故统计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交通冲突技术,从而保证了「实时」评价)目前,交通冲突研究方法已成为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和交通事故预测的有力工具,由于其评价方法具有高信度、短周期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12-14]。如周俊昌等[14]以交通冲突数与交通流量、路段长度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利用 Vissim 对交通冲突进行仿真,提出了基于模糊评价的高速公路安全状况评价方法。(用已有研究证明交通冲突技术能保证实时交通安全评价)

综上分析,考虑到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与交通流状态参数(如速度差、交通密度和上下游断面流量差等)之间存在显著关系[15-16](举出若干个与高速公路安全有关的交通流状态参数)。笔者将把交通冲突数作为高速公路实时交通安全状态的表征指标,分析交通流状态参数与交通冲突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实时交通流数据的交通安全状态评价模型,以期为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综合上述文献,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将交通流参数、交通冲突技术结合起来,评价高速公路安全)。」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篇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是如何组织的


以上就是关于《论文怎么写文献综述。?-论文怎么写文献综述模板范文图片》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62709.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