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内部的因素,是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企业组织的作用
前言
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企业组织内部的一系列因素是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和主观力量,其中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组织规模与组织效率、绿色技术能力和绿色创新投入等。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自组织模式
自组织模式是指在绿色化市场需求和绿色政策的引导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自身的组织能力、技术能力和资源禀赋进行绿色产品、绿色制造工艺、绿色材料等技术研发,并自主完成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转变,从而获得预期商业利润目标和社会服务目标的全过程。这种创新模式主要是凭借中小企业自身力量来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突破,而且主要的绿色技术创新环节活动基本都是在企业内部自主完成。自组织模式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具备充足的研发经费投入和很强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绿色创新意愿与动力,这样企业才可能依靠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自主完成绿色创新活动的全过程。

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高的成本壁垒和原创性,一般企业在短时间内很难模仿、解密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同时专利权制度也会保护绿色创新成果,因此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带来先发竞争优势。在建设绿色生态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绿色创新型企业既受政府政策激励,又会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有助于奠定其市场领先地位,并发展成为绿色新市场的开拓者,企业也将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垄断利润;而高额的利润回报又将进一步激发企业主动进行持续性的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将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和品牌知名度。自组织创新模式包括三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原始性创新模式表现为企业通过投入研发资源进而获得了技术发明或者科学发现,对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或者开发新产品具有根本性作用,因此这种模式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和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
集成创新模式是对企业的各个创新元素进行整合,对创新内容进行优化选择,围绕一些具有较高的产业带动性和技术关联性的重大项目或者关键产品,将企业的各种创新要素和技术融合起来,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或形成重大创新成果,从而形成创新元素与创新内容相互协同和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并取得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主要是利用多种渠道(如许可证贸易等)吸收已有的科学创新成果、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或生产模式,通过学习、模仿或借鉴进行二次创新,进而形成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这种创新模式对促进产业转移和技术跃迁以及建立先进的生产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常,在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大多数技术创新行为都属于自组织创新模式。由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基本都是由中小企业自行组织,能够把技术创新动机与市场需求有机整合,有利于企业对创新进度、创新质量和创新效果进行监控。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创新能力较弱,因此创新的组织规模受到制约,这不利于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合理性。

二、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组织因素
(一)绿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组织内部情境因素,是影响组织行为的根本原因。如果企业信奉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就会将绿色理念渗透到企业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全过程,并乐于投入资源进行绿色产品开发、绿色技术研究和绿色工艺应用等。这种绿色技术与工艺的开发应用不仅能够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减少物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还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的绿色产品,并有可能获得政府的税收优惠和政策补贴,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建立了绿色企业文化,那么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观愿望和动力就会大为提高。
(二)企业家社会责任
企业家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企业内部是否能够投入足够资源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或采纳绿色技术和工艺,并决定着组织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和生产运营是否符合生态理念和低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企业家回报社会的基本责任,所以企业家应引领企业研发环保节能新技术和绿色新产品,致力于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的绿色创新发展。
(三)组织规模与组织效率
绿色技术开发和应用本身存在最小规模经济效应,由于研发投资和运行费用比较昂贵,我国很多技术含量不高、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达到绿色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最小规模要求,限制了中小企业对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另外,中小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不光是对绿色技术的创新率低和采用率低,而且由于种种条件限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开发高端绿色技术,通常只采用低端的绿色技术,而且使用率也不太高。

(四)绿色技术能力
绿色技术能力是指组织为支持绿色技术活动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实现,而附着在组织内部的人员、设备、制度、管理、信息和其他软硬件中的内生化知识以及技能。相对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掌握和运用这种内生化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比较弱,不具备大企业所具有的研发创新能力,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够充足。
(五)绿色创新投入
研发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持续高强度的创新投入意味着将产生较高的创新绩效和创新产出。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都表明,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正向影响关系。因此,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营业收入能力和利润能力相对有限,所以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投入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消耗高、污染高和效率低下。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一)加强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
绿色企业文化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经过不断培育而形成的,被企业所有员工所认同并遵守实施的,对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的认识、理念、精神、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的总和。在精神文化层面,要通过学习、教育、培训、会议等多种方式使员工树立起绿色环保的价值观和信仰。在制度文化层面,要制定出各个层次的政策、制度、规章和办法,把绿色理念贯彻进去,形成遵守绿色行为、鼓励绿色创新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在物质文化层面,可以通过标志标语、内部刊物、厂容厂貌等方面宣传绿色理念和绿色行为的重要性,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和工艺等方面采用绿色技术和进行绿色改造。
(二)提高企业家履行绿色社会责任的意识
要注重发挥企业家的绿色精神,使其认识到绿色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为绿色生产、绿色流通和绿色消费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企业家要在组织内部塑造绿色文化的氛围,利用制度设计使员工自觉成为绿色制造、绿色流通乃至绿色供应链的执行者和服务者;企业家还可以通过与上下游的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合作,在企业内外建立起绿色低碳生产运营体系。
(三)通过纵向横向组织间协作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规模效应
组织规模偏小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和运用绿色技术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绿色技术创新需要投入较高的研发成本,而创新型绿色技术应用也需要企业承担较高的运营成本,而中小企业往往不具备这个能力。如果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与同类型企业或者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围绕相似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以及流通技术进行联合研发,通过合理分工协作共同承担高昂的研发经费,并共同分享绿色创新成果,就有可能使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成本和运营成本由于规模经济效应而得到降低,从而使科技型中小企业主动实施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能力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自身的自组织能力和企业有机系统的立体化、协同化、网络化的互联互通与智能化调适,由管理者和员工通过信息交流对企业的文化理念、制度机制、组织管理、生产设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研发经费投入等创新要素按照绿色化目标进行整合组配,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的软硬件协同作战体系,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五)利用多种途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创新投入
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要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研发基金;二是企业要利用科技金融政策从金融机构获得绿色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三是利用政策激励机制获得政府渠道的绿色环保财政补贴,增加绿色创新储备金;四是利用社会绿色投资基金获得研发经费支持;五是创新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在企业间进行绿色创新资金的融通;六是通过政府或民间绿色技术创新科技计划专项获得研究经费。
结语
由于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与创新产出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性,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逐步建立起以企业自身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补充、金融市场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创新投入体系。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组织内部的因素,是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企业组织的作用》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63785.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