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老人重病,32岁男子崩溃:近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经来临…(四个老人家)
作者:嘉莉妹妹
来源:十点读书 ID:duhaoshu
在小红书上,看到博主@七七漫读的故事,很扎心:
我今年45岁,初代独生子女。

去年失业后,决定提前退休,就没再出去找工作。
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安静静读书写字的理想生活。
没想到,家人接二连三的生病,将我的生活,拖到了崩溃的边缘。
先是一家人全部中招,发烧、咳嗽、咽痛、浑身无力。我照顾完老公、孩子,又接着照顾父亲、母亲,忙得团团转。
期间,我自己也开始发烧。
但还是得强撑身体,照顾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
这,还不是最崩溃的。
家人相继好了后,我父亲的身体又出现了新状况:直肠癌。
跑医院、联系医生,做各种检查,守着输液,带父亲去外地做手术……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
同病房的另外两个老人,都有子女轮班,看我忙里忙外,他们不止一次问:
“为什么总是你自己?”
我只能打着哈哈说:
“我爸妈就我一个宝贝闺女,我不来谁来?”

另一边,我母亲的身体也出了问题。
我只能,上午把父亲安顿好,下午带着母亲去做检查。
屋漏偏逢连夜雨。
老公也在这个时候,痛风发作,疼得走不了路。
而女儿正值初三,马上中考,成绩也不能被耽误。
“那个时候,我特别希望,自己能拥有三头六臂。
可以把父母照顾得很好,把家庭经营得很好。
可是,我没有。
我多希望我有个哥哥姐姐,或是弟弟妹妹,在我家里忙得昼夜颠倒的时候,可以帮忙照顾一下父母。
可是,也没有。”
@七七漫读的故事,无疑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们的写照。
身后没有能支持的兄弟姐妹,碰上另一半也是独生子,只能夫妻两个照顾四个老人。
万一再碰上工作繁忙,孩子有点别的什么事。
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想哭不能,想歇不敢。
只能将自己一个人活成千军万马,除了坚强,别无选择。
1
不敢病,不敢穷
不敢死,不敢崩溃
“我现在特别想找一个地方,大哭一场,宣泄一下心里的压力。”
32岁的独生子孔旭,面对镜头崩溃说道。

刚过完年没多久,他的母亲,就生病住院了。
母亲稍微有点好转,丈母娘又住院了。
紧接着,孔旭接到一个电话:姥爷去世了。
还没到一个星期,他的父亲又住院了。
接踵而来的坏消息,孔旭的内心有多崩溃,可想而知。
在医院吃饭的间隙,他一边吃饭,一边抹眼泪。
身旁的亲戚劝他:
“你得坚强,你是个男子汉。”
“你别表露出这种表情来,回头你爸看见了,更受不了。”
没有兄弟姐妹,凡事只能靠自己,没有人给出主意,也没有人分担内心的压力。
就连崩溃,都要小心翼翼的,不能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就像孔旭。
吃完饭擦干眼泪后,他还是要打起精神,笑着给父亲喂饭,陪父亲治疗。
“对我来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父亲,能尽快好起来。”

B站UP主@饭岛要要要,在视频《独生子女的中年压力》中说道:
“人生就像烟纸店的啤酒瓶,捡起来这个倒下去那个,风一吹全部就倒了,还哗啦哗啦乱滚……”
但那又能怎样呢?
不管生活多消沉,我们还是得迎头面对。
因为我们的身后,空无一人。
如果我们都倒下了,那父母怎么办?孩子怎么办?
每个人都在教导我们要做个情绪稳定的中年人。
而中年人的责任之一,就是把家庭稳住,无论是原生家庭还是新生家庭。
作为独生子女,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依赖。
只能逼着自己独当一面,让自己变得坚强,变得强大。
变成那个为父母,为家庭,最后兜底的人。
不敢病,不敢穷,不敢死,不敢崩溃。
“因为,他们只有你。”
2
最怕电话响起
是父母生病的消息
独生子女,最怕什么?
“我最怕电话响起,是父母生病的消息,而我却有心无力。”
半年前,莉莉的妈妈因脑梗住院。
“你妈妈突发脑梗被送进医院了,你赶紧回来一趟吧。”
接到邻居电话时,她正在参加一项工作会议。
挂掉电话后,她赶紧订了最早的一趟飞机,从北京飞往老家。
莉莉是90后,独生子女。
自从多年前爸爸因车祸去世后,她就和妈妈相依为命。
莉莉也比较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留在北京,并结婚生子。
目前,在一家私企上班。
“我也想过接妈妈来北京生活,但妈妈住了一个多月,就借口住不惯,死活要回去。”
回去之后,她经常跟妈妈打视频电话。
妈妈每次都说:
“我好着呢,你不用记挂我,忙自己的事就行。”
因为工作忙得连轴转,她那段时间,也就没多给妈妈打电话。
谁想到,就出事了。
要不是邻居及时发现,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来到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妈妈,她的眼泪一下子掉了出来。
妈妈反而安慰她说:
“这不是缓过来了嘛,没什么大碍,别担心哈。”
住院的日子里,她一个人跑上跑下。
找医生,拿药,喂妈妈吃饭,帮妈妈翻身、上厕所……
单位的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催她回去上班。
她不想接,又不能不接。
生病需要钱,做手术需要钱,生活也需要钱。
这一切,都离不开工作的经济支撑。
妈妈看她为难,几次想提前出院,劝她赶紧回去。
丈夫也打电话,说女儿一直在闹,哭着要找她,不肯吃饭。
那一刻,她崩溃到了极点。
给妈妈找好了护工,安顿好医院的事,最终还是回去了。
虽然现在,妈妈已经顺利出院了。
但她的心,一直在悬吊着,不敢放下来。
手机不敢静音,不敢关机,生怕电话那头,是母亲生病的消息。
一看到家里的电话,就莫名紧张,害怕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害怕父母生病,发生意外,自己不能第一时间出现;
害怕一个人,顾全不了大家,也照顾不好小家;
害怕自己应付不来,生活中的不确定与风险。
“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那些有个兄弟姐妹的朋友,他们可以轮流陪着父母,甚至有些就留在老家陪父母。
而我真的,有心无力。
每天都在考虑要不要回老家,每天都在害怕我妈出点什么事。”
3
独生子女
该如何面对父母衰老?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
父母,一直不让儿子回家,并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
儿子瞒着父母,偷偷跑回家后,才发现:
父亲中风了,母亲腰扭伤了。
父亲因中风嘴角都歪了,打开门后,对着屋内的妻子喊了声:
“儿子,跑回来了。”

正在餐桌吃饭的母亲,看到回家的儿子,委屈地哭了出来:
“谁让你回来的,我不是告诉你都好着呢。”

报喜不报忧,是中国式父母的通病。
在我们年少时,他们恨不能把最好的都给我们。
等到他们年老时,却怕给我们添麻烦,怕我们在外担心。
但父母可以这样做,我们却不能这么坦然地接受。
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隐瞒”,忽略父母正在衰老的现实。
人一老,各种疾病就容易找上门。
该如何面对父母的衰老、疾病?
是摆在2亿独生子女面前的难题。
既然无法摆脱,不妨提早做好准备,及时应对:
1. 带父母定期体检。
预防大于治疗。
体检的意义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定期的体检,可以更早地让专业介入。
治疗代价也会更低。
不至于措手不及。
2.配置商业保险。
有条件的话,可以给父母配置一些商业保险。
比如: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等。
保险,是对未来风险的一种保障。
万一罹患疾病或是出了意外,可以减轻我们金钱上的负担。
3.对父母生活的强参与感。
这并不是说要强制每天打一次电话,或者每个月回家一趟,这也不现实。
而是了解与父母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事情。
比如:
父母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平时一般吃什么药,一次吃几粒?
父母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有没有走得近的好友?
物业、社区、居委会的电话是多少?
这些信息,能让你心里更有底,万一出了事,可以迅速给出解决方案。
4. 居家适老化改造。
“适老化改造”指的是,改造家庭设施或环境,使它更适合老年人。
就比如,卫生间进行防滑处理,添加防滑垫、防滑浴椅、适老椅,多功能拐杖等。
让老人居住的环境更友好,以减少不必要的意外。
同时,也可以购买智能手环或家庭监控,即时同步父母的健康情况。
4
对拥有兄弟姐妹的人来说,“独生子女”或许是让人羡慕的一个群体。
从小,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下长大。
没有人争抢零食、玩具和房间。
但这种“独宠”,在长大后,却成了想象不到的孤独和压力。
活在父母的过高期望里,人生中的所有选择,都要尽可能地兼顾到家人的境况和情绪;
怕父母生病,更怕自己生病,因为无人分担,没有退路,只能靠自己。
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依靠,只能独自去解开,人生中的一道道难题。
当然,写这篇文章,不是单纯为了诉苦与抱怨。
而是想让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困境被更多人看到。
只有被看见,才有希望去解决。
愿父母的养老,不再是个困局。
也希望,你我的晚年,都能少些病痛和无助。
参考资料:
小红书@七七漫读《提前退休后,我遭遇了初代独生子女困境》
北京卫视医疗纪实节目《生命缘》
B站UP主@青年TALK《独生子女的中年压力》
B站UP主@LI道长在躺平《40岁独生子女 应对父母养老的方法论与实践》
以上就是关于《4位老人重病,32岁男子崩溃:近2亿独生子女的困境,已经来临…(四个老人家)》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64345.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