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迎来好消息,EDA工具取得新进展,“中国芯”开始反击了(芯片eda龙头上市公司)
近日,国产EDA有了新突破,该公司表示核心关键产品突破3nm工艺节点,具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构建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这家公司就是概伦电子,公司于2010年创建,主要从事EDA工具的自主设计及研发,通过战略合作、自主研发不断完善产业链,推动国产EDA的发展和生态建设。
还有一家企业华大九天,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EDA工具提供商,能够提供模拟电路、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以及晶圆制造领域的EDA工具。
华大九天也公告:公司部分EDA工具可支持5nm先进工艺制程,并且已经实现商业化。
两家公司的公告无疑是振奋人心的,这标志着国产EDA工具已经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为国产芯片打造全产业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今天我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EDA工具,以及国产EDA工具的发展状况。
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提起EDA来,很多网友感觉有点陌生,单单从字面来看,就是一个“英文三字经”,根本无法理解。
其实EDA就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翻译成汉语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是芯片设计的核心工具,因此也被称为EDA工具或“芯片母机”。
在EDA工具出现之前,工程师们只能徒手画芯片的设计图、布线图,当然那时候的芯片十分简单,只有几十组电路。
随着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布线图也越来越复杂,徒手绘画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人们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绘制设计图。
1980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被提出,芯片开始利用编程语言来设计,一年后,EDA工具开始商用,自此芯片的复杂性开始快速的增长。
EDA的出现,对开发大型芯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世界各国纷纷布局这一行业,其中美国速度最快,
1981年,明导国际创建,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威尔逊,通过多年运作后,这家公司成为了EDA三巨头之一,2016年被西门子以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1986年,新思科技在美国加州创建,公司主要提供EDA解决方案,芯片接口IP、信息安全服务等,是EDA三巨头最具实力的公司。
1998年,同样在美国加州,三巨头的最后一家公司铿腾电子成立,提供智能设计策略,硬件、软件、IP服务。
你无法想象,“芯片母机”EDA工具三大服务商居然全部诞生在美国,但事实如此,我们只能一声叹息。
我国芯片一直处于“卡脖子”状态,尤其是在制造端,在设计端出现了华为海思这类国际领先的企业,这一度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芯片设计很简单,其实并非如此。
EDA设计流程包括:前端设计和仿真、后端设计及验证、后仿真、signoff检查、数据交付代工厂等,每一项工作都很复杂。
前端设计:主要是模拟电路设计和Verilog代码;仿真就是功能和性能的仿真。
后端设计:从设想到实体,也称物理设计和版图设计。将用器件符号和字母组成的数据转换为图形。制造厂商将以此作为掩膜版的制作依据。这个过程会引入寄生电容和寄生电阻。
验证就是确认逻辑代码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是否符合原来定义好的规范,包括随机验证和形式验证。它是芯片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占用了设计企业相当多的时间。
后仿真:前端设计无法预料到后端设计的全部内容,因此在布线、引入电容、电阻时按照理想状态来设计。此时,后仿真就是一个验证过程,如果无法通过就必须返回重新设计。
Signoff, 翻译成中文为“签核”,即按厂家的要求做最后一次的规则验证,通常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会将厂家要求的标准提高一些来做。
数据交付:以gds的形式,同时确保验证和仿真全部通过。
这些操作都要依靠EDA工具完成,而且很多流程只靠一家EDA工具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许多芯片设计大厂选择了最强的三家,也就是“EDA三巨头”。
国产EDA一度自废武功其实早在美国的EDA三巨头创建之前,我国就着手研发EDA工具了,可以说起步不算晚,甚至说起步很早,那为什么“赶了一个晚集”呢?
1978年秋,在广西桂林召开了一个“数字设计自动化学术会”,这个研讨会就是讨论如何发展国产EDA工具,并做到世界领先。
当时参会的单位达到了67个,行业技术人员多达140多名。会后,他们撰写并刊登了18篇文章,涉及排版布线、自动逻辑、模拟技术、电路分析等。
这个会议拉开了国产EDA研发的序幕,但当时研发机构大都各自为战,研发进展缓慢,而且并没有什么好的成果。
80年代,EDA工具受到了国外的限制和禁运,国内芯片研发受到了严重影响,芯片产业意识到必须要自主研发。
很快,国家层面动员了17家科研单位,共200多名相关专家赴京,共同研发自己的EDA工具。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独有的优势。无论是大生产还是搞研发都不在话下。1993年,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EDA工具问世,命名为“熊猫系统”,寓意珍贵且稀有。
熊猫系统斩获多项国家级大奖,一举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而且价格只有进口工具的1/10,不仅在国内热销,甚至很多外企也选择了熊猫系统。
熊猫系统不断的完善系统,代码达到了180万行,设计工具也有28个,电路模拟、仿真、自动布线、行为功能、验证、测试码等功能一应俱全。
短短几年,熊猫系统就开发出了200多种芯片,安装了55万套系统,建成了7个单元库。整体性能与世界先进EDA工具差距5年。
这下急坏了海外三巨头,三家公司主动说服了美国政府,“禁令”被打破,三巨头迫不及待的涌入中国市场。
1994年,新思科技向清华大学捐赠了价值约500万美元的20套Design Compiler软件。这对当时的我国来说,就像是雪中送炭。
就这样新思电子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在1995年时就携手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新思科技高层次电子设计中心”。
此后,新思电子与国内大学合作呈现了野火燎原之势。就这样,“捐赠+培训”就攻陷了中国市场,而且这种方式很奏效,让国人认为“造不如买”。
国产熊猫系统性能不足,而海外系统连送带培训,关键很好用,就这样熊猫系统被打入了冷宫。
在今后的10多年中,海外三巨头攻城略地,兼并重组。而以熊猫系统为代表的国产EDA软件则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反退。彻底失去了追赶超越的绝佳机会。
如今,随着中兴华为事件的爆发,国产芯片再次被“卡脖子”,我们才重新意识到了自主研发的重要性。
为什么EDA一定要走自主研发之路EDA工具究竟有多重要呢?芯片产业需要EDA工具,就像打字需要Word一样,关键EDA比Word更高级,技术含量也更高,有了EDA工具才能有芯片设计,才能去制造、封装、使用。
目前,全球EDA市场约120亿美元,但是它能够撬动5500亿美元的芯片市场,以及1.5万亿美元的电子信息市场,甚至40万亿美元的应用市场。
而华大九天副总经理郭继旺甚至认为,“没有EDA就没有IC!”
仅从经济上来看,设计14nm芯片的成本是2亿美元,设计7nm芯片的成本是6亿美元,当然是借助EDA工具。如果不使用EDA,其设计成本将直接攀升至1200亿美元。
但实际上,没有EDA工具,28nm逻辑芯片、存储芯片根本就设计不出来,没有设计,就谈不上制造、封装,使用更是无从说起。
于是,2008年成立“核高基重大专项”之后,EDA重新被提上日程,并在近十年积极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EDA的国产化率提高了10%,而且部分领域突破了5nm、3nm,还涌现出了华大九天、概伦电子这类优秀的企业。
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企业的不断研发下,追上“EDA三巨头”是迟早的事。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人才是关键
EDA虽然是高精尖的产业,但全球从业人员只有4.5万,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EDA这三家公司中,其中新思科技就高达1.3万人,是华大九天的30倍还多。
巨大的人才差距是我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学以致用,最大的发挥出潜能是我国科技企业需要学习的。
大胆尝试创新
要想超越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唯有创新,用新事物打败对手。
如果还停留在之前的技术中,我们永远追不上对手。因为生态、资源、人才都被其垄断了,我们怎么玩?
所以,国内芯片设计企业要支持国产EDA,给予它们创新、试错的机会,才有可能打造出“超越”的产品。
研发投入不足
科技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是持续性投入。
海外领先的EDA公司研发投入占到营收的35%甚至40%,正是这种高投入才保证了技术领先和市场份额。
2022年华大九天研发投入1.8亿,而新思科技研发投入接近100亿,如此巨大的差距,活该新思科技当老大。
写到最后EDA在全球芯片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70%以上市场被“海外三巨头”把控,国产EDA厂商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与之仍然差距巨大。
未来,我们更应当重视人才的培养,研发的投入,决不能再抱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想法。我们应当自主研发,主动“反击”。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
以上就是关于《国产芯片迎来好消息,EDA工具取得新进展,“中国芯”开始反击了(芯片eda龙头上市公司)》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64661.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