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粉红参战记-小粉jio

2023-09-02 07:16:17

 

《绿皮书》拿奖之后的第四年,彼得·法雷里交出了自己的新作《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员》。

整日混迹在纽约街头酒吧的杰基,在一群酒友的撺掇下,夸下海口,要带着纽约产的啤酒,坐飞机去越南前线探望正在参展的朋友们,鼓励他们坚定信心、为国争光。

彼时一大半的美国民众都早已加入了对越南战争的声讨中,反战之声充斥着酒吧外的几乎每个街道。

但杰基和他的酒友们,尤其是那位曾经亲身参与过战争的老兵,坚信如今这代年轻人的反战运动是愚昧的。

同胞既然于前线浴血奋战,那就该尽力报道正面新闻,鼓舞士气,确保战争胜利。

但当杰基真的到达越南之后,他发现一切都远不是他们在酒吧里高谈阔论时所以为的那样豪情万丈、光鲜亮丽。

战争拉远了看,也许能看到国家荣誉、天下大势、看到军人的尊严、看到男儿的气概。

但战争拉近了来看,则只有无穷无尽的、随处可见的、难以想象的死亡。

被子弹与炮火击毙、被毒气熏死、被疾病折磨死……

或者,更荒诞一点的,也有被美军特务抓到的“疑似越共士兵”,不管他招供了什么,结局都只会是被美军军官一不小心就“失手”扔下直升机。

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力,所以在美国的战争片中,越战电影早已是内卷重灾区了。

《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野战排》《猎鹿人》《生于七月四日》……

科波拉借这题材拍人性的虚无与荒诞、拍精神世界的崩塌与现代文明的脆弱。

(《全金属外壳》剧照)

库布里克借此隐喻战争和国家机器对个体意志的碾压,顺带为后续的战争片导演们做一次教科书级战争片氛围营造示范。

奥利弗·斯通更是用整整三部曲的体量为越战的历史厚重性与残酷性立传。

但这两年,越战电影式微,上一部越战片还是斯派克·李在2020年拍摄的《誓血五人组》,且和《啤酒运送员》类似,两部电影都是温情喜剧风格,也都有想要努力带新观众重新认识越战历史的意味。

要知道,越南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79年,美国男子年满18岁可参军,如今最年轻的越战亲历者,恐怕也得有五六十岁了。

法雷里本片的优点是,他借着越战历史,内核其实讲的是如今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危机。

《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员》不是在讲历史有多值得反思,它实则是在关注一个在今天可能更紧要,也更基础的问题:

反思历史的前提是了解历史,但如今所有人似乎都对历史、对发生在另一个国度的世界局势有着充分的发言权和表达欲,但真正了解历史真相,了解事实本身的人则越来越少。

纽约街头的酒吧就像是几个中年男人之间的微信群,窗外街头上的反战运动则可以类比为微博超话广场。

毕竟互联网喷子、键盘侠和那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坐在酒吧里高谈阔论,或在大街上奔走呼号的人一样,其实都不是事件的亲历者,但却比亲历者更觉得自己有发言权。

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假爱国的小粉红,这些现象之所以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愈演愈烈,无非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被技术催眠,误以为自己早已身在事件的第一线。

而那些如杰基一般,真的愿意听取键盘侠“你行你上”式发言,二话不说就前往战场的人则在如今越来越少。

我们恐怕只有亲自经历,才能知道其实在越南,纽约产的啤酒并不是足以引发士兵思乡情怀的稀缺品。有良心的媒体不愿意粉饰太平,也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想要打击前线士兵的自信心。

本片的缺点则在于,本片的温情喜剧风格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种对于舆论真实性的反思力度。

在本片中,杰基毫发无伤地从越南战场退离。作为一个旁观者,他既享受到了送啤酒旅途中老友重聚的温情,但也体会到了越南战争的惨不忍睹。

于是他回国,和酒吧里的老友们温情重聚,又前去慰问死去战友的遗孀。

但影片却并显然并不回答你,杰基需要如何改变身边这帮老兄弟对越战的看法,他们哀悼友人的去世,但并未在影片末尾表露对于越战的反感。

彼得·法雷里选择了用一张多年以后的老友合照作为故事的结尾,跨过数十年后,照片中的这帮老兄弟脸上依旧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但在这被省略的数十年中,多的是越南战争对美国本土社会造成的次生性创伤。

(《生于7月4日》剧照)

如果你搭配着奥利弗·斯通的《生于7月4日》来看本片的话,你会再度发现表面上的温情脆弱不堪,阿汤哥饰演的越战老兵哪怕在带着荣誉退役之后,也不得不坐着轮椅四处维权,苟延残喘。

是的,历史远比电影更爱老调重弹,而且也更不温情。


以上就是关于《美国小粉红参战记-小粉jio》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73342.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