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粉红:一个时代的记忆-小红小粉 蚂蚁回家动画 棒棒糖
很多人把小粉红当做贬义词,大概就是“思想被洗脑”、“年轻幼稚,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年轻不知社会复杂”,但更多人把小粉红当褒义词,他们爱国、有激情、敢于和“抹黑中国”行为做斗争,他们就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有思想、有激情,勇气、敢于说不。
小粉红当然引起很多人反感,特别是一些公知,他们觉得自己作为大学教授,培养出来这么多小粉红,不是他们“理想”的学生,感到悲哀。
武汉作家方方以及大学教授梁艳萍对小粉红是深恶痛绝的,因为当初狙击她们的就是她眼中的小粉红,“极左”、“左派余孽”。
但更多民众对小粉红是赞同的,因为他们已经忍受不了那些身居高位、拿着国家优渥的薪酬,利用自己身份发表对国家不满、对历史仇恨,对侵略者美化,跪舔西方势力的言行,公知们曾经来势汹汹,在知识讲坛上呼风唤雨,无人能阻止他们的声势,因为反对的人很多不懂互联网,无法在网上发声,这些“老粉红”就成了网上“沉默一族”。这种现象改变,应该是直到小粉红出现。
小粉红出现不是偶然的,从2008年开始,在西藏3.14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南方冰冻雨雪、在强烈的危机面前,年轻人激情迸发,他们把国家荣誉和个人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主权和领土完整视为自己生命线,敢于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爱国情感、敢于和“公知”做斗争。
小粉红是富有文化自信的一代,对西方所谓范本不以为然,为国家的伟大成就而自豪,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哪怕是知名教授,只要这些人传播负能量,他们总是冲上去揭掉他们的假面具,把真实情况暴露与大众目光之下,让这些过去自鸣得意的公知,个个面面相觑,灰头土脸。
出国青年更爱国,留学生由于较长时期的国外生活,对西方国家社会的认识从想象层面进入经验层面,意识到“西方神话”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在2008年涉及中国的各种国际政治风波中走上前台,例如在欧洲保护中国奥运火炬传递选手、反对CNN等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国等。
这些爱国青年到国外,他们依然爱国热情高涨,对于港独、台独、藏独等他们都挺身而出,发出来自中国青年的声音。
在英国曼彻斯特,一群港独分子正在闹事,好在国际上败坏中国形象,一位身穿红衣的青年,在港独聚会中播放《义勇军进行曲》,面对港独分子的辱骂,他也十分淡定,警察把他带走,他依然有自信的微笑。
在加拿大,当年轻人得知加拿大四所知名大学内的 “藏独学生社团”联合在一起,请窜访加拿大的“藏独”头目之一来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进行了一场宣扬“藏独”的演讲,年轻人立刻行动了起来,在活动当天于“藏独”分子发表演讲的礼堂外举行了一场揭露“藏独”真面目的活动,不仅冲淡了“藏独”的排场,更气得“藏独”分子丑态毕露。
澳大利亚墨尔本州立图书馆前。乱港分子聚集于此。中国留学生冒着雨自发赶来,把乱港分子团团围住,高唱国歌,举起手机、平板,屏幕上的国旗点亮了雨夜!
小粉红的壮举还有“帝吧出征”,所谓“帝吧出征,寸草不生”,他们不仅给台独上一课,也给香港暴徒和外网激进分子上一课!
有人给小粉红下的定义是,本质上爱国、积极向上、爱国情怀朴素而感性,但有些行为可能太“率性”。
俱往矣,好汉不提当年勇。
现在网上的小粉红为什么普遍少了很多?有人总结:
1、我们的小粉红已经大学毕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现实的 困难让他们无法再“激情昂扬”,他们现实了,也就没有过去不切实际的热情了。
2、疫情防控层层加码,让小粉红看到我们基层官员并不是他们在大学中想象的现实样子,大学时代当然美好,现实却总是有很多“灰色”,你说基层居委会有错?他们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加班加点,他们也很委屈。
3、基层官员在重大事情面前,反应僵化,动作很慢,让年轻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的热情被现实吞噬了。
4、现实总是现实,现实对年轻人并不十分“宽容”,近期看到年轻人冒着风险燃放烟花爆竹,结果被警察扭送上警车。
有人暗自窃喜:中国小粉红,终于“消失”,终于走进“历史”。
其实大多数人不这样看,小粉红的思想没有错,年轻时候形成的理念,往往会影响一生,他们可能到老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爱这个国家,对于诋毁国家的人,他们不管对方有多高地位,做出过多少“大业绩”,或者对方是红几代,只要他们看清对方真实目的,过去的小粉红依然会冲过去,怼他们到颜面尽失。
小粉红没有消失,只是他们要接受社会历练,他们将来办事会牢靠,但他们爱国的初心不会改变。
相信未来我们的小粉红会变成社会中坚,有他们支撑,我们社会发展会健康、更自信、更有梦想。
以上就是关于《小粉红:一个时代的记忆-小红小粉 蚂蚁回家动画 棒棒糖》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73374.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