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如何选择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大学专业选择的原则十六字

2023-09-03 01:48:46

 

一、如何认识和选择专业

1.掌握专业基本内涵

实际上,选择专业就是在选择未来的职业,所以首先要弄清自己想选的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做什么的。

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仅从专业的名称上判断,还要进行深入的了解。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从课程(该专业的专业课)入手,研究判断其专业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1.1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1.2其精的专业基础课有哪些?1.3该专业所在学校的主要服务领域和行业背景是什么?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同高校的同考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例如,许多高校都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但由于学校的行业背景不同,其发展方向各有差异。如西北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力很强,因为它研究的材料与材天有关,既有金属材料,也有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则强在金属材料因为其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强在纺织材料上,因其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丝绸材料。再如土木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就包含道路桥梁、结构施工等方向。

2.了解专业实力水平

不同大学、不同专业之间,其办学实力和水平怎样来衡量和挑选呢?区分其高低、强弱的最明显标志是什么?或者通俗一点讲,怎样了解普通高校的优势专业?业内人士主要看的是专业的学科水平,我们则主要考察专业的历史、行业背景、实力与地位等。专业的实力如何评价?就看其是否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看是几级学科,如果是国家重点学科,则该专业在领域内一定很强。

教育部经过非常严格的评比,最终在每一类学科中确定排位最靠前的一两个专业,将其命名为“重点学科”,这是最权威的专业排行。重点学科的多少,直接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及培养学生的质量。从宏观上看,专业也可以用星级来表示:历史较长、特色鲜明(3星),有硕士点(3.5星),有博士点(4星),有省部级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或博士后流动站(4.5星),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星),有两院院士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星)。如能进入4星级专业,即使是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也不会耽误前程。

当然,有些大学的特色专业,特别是一些专科学校的特色专业,历史悠久,特点突出,业内评价非常高,就业率很高,也可视为4星甚至5星。评价专业和学校应该是同层次比较,同一类别、同一层面里最好的就是5星。

3.审视专业发展前景

第一,明确报考大学的初衷。就是该专业的就业和考研情况。上大学无非是准备就业或继续深造。202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达4183万,应届毕业生人数909万,比2020年增加35万,再创新高。如果不去关心所学专业与就业的关系,很快就会受到就业问题的困扰。一些专业“招生热、就业冷”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如选择这些专业,就要确保能进入该领域的一流院校学习。

考研是“大学里的高考”,考研率是大学教学水平、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立志考研的学生更要关心拟选专业的考研情况。因为在同一学校,因历史沿革、专业优势、学科实力等的差异,不同专业的考研率可能相差十几个甚至二三十个百分点。

第二,选择前景看好的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的行业也在发生着变化,有新生,有稳定,有起伏,也有淡出。例如英语曾经是非常专业化的职业,但是现在国民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把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来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才是最理想的选择。什么行业有发展前途,主要看国家发展的需求,所以要站在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看待专业。主要应该考虑这个行业有无长远的发展前途,要分析该领域里国家的需求背景,认清其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不能仅看该行业的当前状态。例如,为促进亚欧非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2015年我国政府开始实施“一带一路”构想,这被认为是我国今后对外开放的总纲领,这也催热了对一些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比如交通运输类、工程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等。又如,为迎合国家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以及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2018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有612个项目名列“新工科"项目名单,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等“新工科”专业持续受到热捧,相关行业人才未来就业前景广阔。再如,2020年1月公布的“强基计划”,旨在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主要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招生,这一政策也会带热相关专业。

第三,考虑职业生涯的状态。选专业实际上是选择职业。不同的职业差别很大,而且需要长期从事,这就不能不作长远考虑。从工作状态来看,职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经验积累为主,如工程师、教师、律师、医生、财会等,工作年限长,就会得心应手;另一类则需要不断学习,如设计人员(尤其是IT行业)等。如果选择后者,就注定职业生涯要在高强度、快节奏和大压力中度过,对此要做好思想准备。从工作稳定性来看,从事商业、艺术和自由职业(如律师、艺术工作者等)就主要看个人的能力水平和社会的发展状态了,比如部队的一些指挥岗位就涉及中途转岗的问题,而技术序列就基本没有这个问题。

第四,提高事业成功的概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职业生涯要在竞争中度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论在哪个领域里,只要走到了最前沿,都是极大的成功。进入了一个专业,就注定要在这个圈子里奋斗,和该领域里的人竞争,很大程度上这种竞争产生于同龄人之间。对考生来说,将来要与自己竞争的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同学,确切地说,是各大学里本专业的同学。那么,如果你能够成为本专业同学里的佼佼者,如果你能把这种状态长久地保持下去,就必将是成功者。也就是说,如果你进入了国内的一流专业,如果这个专业很有发展前途,你就有了出人头地的可能;如果你是以高分而不是踩线进去的,那么功成名就的概率就大得多。

二、专业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1.什么是大类招生

按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合并起来招生,考生被录取后,按大类培养,不确定具体的学习专业,统一学习基础课程,一两年之后,再根据学校制定的专业分流原则,选择进入大类中的某个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大类招生,使学生选择专业更理智。学生刚入校时,对专业的了解和选择相对盲目,学生未必清楚专业真正的发展前景,也未必真正明了自己对这个专业是否感兴趣。实行大类招生后,学生经过一至两年的学习,对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未来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更加理性地选择。另外,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仍然处于打基础的时期,实行按大类招生后,学生在前一两年会学习大类下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会使大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专业继续学习就会更科学、更合理,也会促进学生今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按大类招生后,大二或大三时如何将学生分流到相关专业,不同的学校做法不尽相同,但大多高校都是按照入学后的一至两年的学习成绩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剩余学生则分流到其他专业。其结果必然导致“冷门专业”越来越冷,加剧“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如财经类高校,在按学科大类招生后进行专业分流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热衷于填写金融学、投资学等少数优势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与设施等都与“蜂拥而至”的学生不相匹配,教学质量难免“偷工减料”。与此同时,另外一些如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等“冷门专业”则备受冷落。鉴于以上原因,有的高校在试行了一段时间的大类招生后,又改回到原来的按专业名称招生模式。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以高校本年度的《招生章程》和《招生计划》为准。

2.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和专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所有的本科专业都可以划归到12个学科门类中;12个学科门类下又划分出92个专业大类;92个专业大类里再分出700多个具体的专业。例如,在文学门类里,有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3个专业大类;在新闻传播学类里,包含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5个基础专业。如果将来想当一名记者或编辑,填报专业志愿时,传统的填写方法是填写具体的专业名称,而按大类招生时,直接填写“新闻传播学类”即可。入学一定时间后,再根据自己的趣和高校制定的专业分流原则,选择在该类的某一个具体专业中继续学习。

3.什么是专业方向

专业名称只是对一个专业的高度概括,想要知道相同名称的专业有什么区别,就要看具体的专业方向。即使是同一所院校的同一个专业,不同的方向,其培养方向和就业方向也是不同的,例如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分车用发动机和空调制冷两个方向;不同院校的相同专业,其培养方向和特色也各有不同,例如同样是车辆工程专业,有的学校侧重车辆本身,有的学校侧重轨道交通,有的四年制有的五年制,从未来发展和继续深造的角度来看,这些都应在选择时区别对待。

报考大类招生的高校时,也应注意,即使是相同的招生大类,各学校所包含的专业方向往往也是不同的。例如工商管理类,厦门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5个专业方向;兰州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包含管理科学(基地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6个专业方向。所以,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弄清楚大类包含的专业方向,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否包含在某大类之中。

另外,一些院校的大类,最后分专业时是按照学生成绩和分数来定的,如果入校后成绩不佳,将来也有可能被分到大类中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所以,在填报志愿前了解一下专业方向是很有必要的。

要了解专业方向,可通过院校网站浏览相关资讯,进行比较。另外,专业录取及特殊要求一般都包含在院校的《招生章程》中。除根据个人体检结果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限报专业外,还要参考所报院校《招生章程》,弄清专业录取条件和特殊要求,避开限报专业。

4.报考大类招生专业要注意的问题

实行大类招生的院校,应具有相对齐全的学科和高质量的基础课程,考生填报大类招生院校时,最好选择综合性大学或学科种类比较多的行业类大学。大类招生需要合理的教学计划、多门次的教学方案、雄厚的基础学科课程的教学师资等,因此,考生在选择学科比较单一而又实行大类招生的院校时,如师范类院校、医学类院校、语言类院校等,一定要多加留意。

院校在推行大类招生时的多数做法是,一些专业归为大类招生,一些仍以单个专业招生,而大类相当于一个专业,具有其相应的专业代码。考生要仔细阅读拟报院校的招生计划,弄清其中哪些专业按大类招生,哪些专业仍单独招生,没包含在大类中的专业需要单独填报。

另外,进入大学后,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时间和原则不同。即使是同一所院校,不同大类的专业分流的时间也不同。比如北京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两年后实行专业分流,而机械类则在一年半后实行专业分流。大类招生划分专业的原则一般是个人志愿结合在校表现,这些都要留意。

5.怎样看待“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人们常说的“冷门”和“热门”是相对而言的,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招生计划是不一致的。有些招生量小的专业往往报考人数甚多,出现激烈竞争的局面,录取分攀高;而有些招生量很大的专业却生源不足,录取最低分就是控制分数线。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与社会对行业的认知不同,反映到招生中就产生了“热门”与“冷门”的现象。如高等院校招生中就出现过财经热、法律热、计算机热、信息热等,但是没有哪个专业能一热到底。“热门”不一定永远热,“冷门”也不一定永远冷。招生热的专业就业不一定热,如法律;一些急需人才的专业,如石油工程、边防管理学等专业,由于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较窄,其招生人数并不多,可因其培养的是社会急需人才,就业率就很高,因此仍不失为“热门专业”。

有时候专业的冷热也反映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上。上世纪80年代初,几乎所有大学都设置了计算机专业;IT 产业热时,又一窝蜂兴办信息、通讯专业;后来大学追求综合性,又都纷纷上法律、金融、经济、管理等专业。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据统计,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是人工智能,共有95所高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也有53所高校新增。此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器人工程等专业也异常火爆。有增就有撤,被撤销最多的专业,撤销高校数量达到33所。专业的增撤,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业的“冷热”,但是在选择专业时,不仅要考虑“冷热”,更要关注这些专业是否是该校的传统专业、特色专业或优势专业。

从录取的角度来看,由于“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相对较高,如果在志愿填报中只追求“热门”,就如同孤注一掷,一损俱损。在谈到“热门专业”问题时,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大前提,也可说是本末倒置,那就是这个所谓的“热门”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理想选择。只有在明确这一点后,才可以探讨“热门”的问题。

我想要的人生+我理想的大学=我的大学志愿

了解更多(点赞+关注)


以上就是关于《大学专业如何选择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大学专业选择的原则十六字》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73483.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