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误导青少年”?多名专家反驳-3万一5万长安
本报记者 倪兆中 北京报道
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后,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当前票房已超17亿元。与此同时,争议也随之而来。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发表声明,指责影片多处剧情与史实不符,极易误导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因此要求片方公开致歉。
声明发布后,迅速引发广泛议论。《中国经营报》记者据此致电制作公司及两位电影导演,未获得明确回应。多名文艺界专家则向记者表示,不能将文艺创作和历史真实等同,文艺创作有自身规律,不能将个体标准强加于所有创作者。
《长安三万里》海报
声明罗列四点不实之处
这份声明称,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影院公映后广受好评,票房可观,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普及历史知识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该影片中部分情节描述与真实历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与真实历史不符,极易误导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影响历史人物出生地、事发地的同胞感情。
为还原真实历史,维护历史人物真实性,隋唐史学会委托河南一律师事务所,指派多名律师组成的律师团队已向制片方发出律师函,要求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制片方、导演、编剧等发表纠错、致歉。
声明主要列举了影片的四处错误,分别为“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逢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一日三绝’发生在洛阳天宫寺,并非影片中描写的扬州”“救下了郭子仪的是李白,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高适”。
声明还称,其他不符之处不再一一描述。影片情节与历史不符一事在网络上引起骂战。“特别是洛阳与西安网友之间的骂战愈演愈烈,但该片制片方、导演……却对此不予置评,不予回应,放任不管……从道德、法律、文化层面讲,制片方、导演、编剧在收获荣誉和票房的同时,负有纠正错误、消除影响的义务。”
不过声明也表示,虽不能苛求制片方在此时对影片进行删改,但至少应发表声明,承认影片错误或失误,还原历史真相,向全国观众致歉,以平息各地网友骂战。
影片票房口碑高于预期
《长安三万里》的剧情并不复杂,讲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危在旦夕,在此关键之时,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影片以李白和高适的友情为主线,通过大唐诗人们互相交错的人生和创作轨迹,展现了一幅贯穿大唐盛极而衰三十多年的历史画卷。
影片上映后,获得票房口碑的双丰收。其豆瓣开分就达8.0,目前已上涨至8.3分。截至8月18日,票房达到17亿元,大幅超过预期,成为今年内地动画电影冠军。
这是追光动画的第八部作品,也是其“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追光动画以“白蛇”系列为起点的“新传说”和以“封神”系列为起点的“新神话”,此前都曾给观众带来别样视觉。
追光动画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动画电影。当初追光动画推出第一部电影《小门神》时,票房只有7000多万元,之后的《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也表现平平,直到2019年的《白蛇:缘起》票房达到4.68亿元,才首次实现盈利。
此次《长安三万里》的成功,则是追光动画新的里程碑,不仅为追光动画刷新业绩,也让更多观众进一步关注国漫。自上映之后,话题不断热度不减。不过在诸多赞扬声中,也有不少质疑,不少观众就指责剧情不符合史实。
此外,还有网友发现,《长安三万里》艺术设定集中未经授权使用“EXCA_包小汪不开班”的个人作品《伎乐天》。不过制片方核实此事属实后,随即与原作者达成协议,并公开道歉。
学会负责人称不为蹭热度
公开信息显示,发声明的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系洛阳市民政局批准的由洛阳市社科联主管的社团组织,成立于2015年,法定代表人王恺,注册资金3万元,证书有效期截止到2024年2月。
而公众号“隋唐史学会”的认证主体为个人,并非洛阳市隋唐史学会。该公众号于2016年6月发布了其揭牌仪式,文章称,2016年2月28日,洛阳市隋唐史学会暨中国武则天研究会洛阳分会成立并进行了揭牌仪式,会长王恺表示学会成立后,将组织洛阳市的广大隋唐史文化研究者、爱好者,积极进行洛阳隋唐史文化研究。
在公众号“隋唐史学会”上,确实有不少跟隋唐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章。在《长安三万里》上映后,该公众号也曾发表过多篇与唐朝诗人相关的文章,文章也提到过剧情与史实不符的情况,但并未过于指摘影片。
关于会长王恺,记者发现其头衔众多,在其参加的一次讲座上,他的身份介绍包括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会长、洛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洛阳市社科联委员、洛龙区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兼职教授、洛阳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等。
8月17日下午,记者致电王恺,其表示声明发表之后,影片方面已与其联系,当前正在沟通相关事宜。对于外界质疑其蹭热点的说法,他表示“我们只想还原真相,没有其他想法”。
多名专家不支持学会观点
关于影片引发的争议,目前片方暂未公开回应。8月17日,记者分别致电《长安三万里》的两位导演谢君伟和邹靖,两人均表示自己不适宜随意发表评论,外界需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记者也曾多次致电追光动画的相关人员,未获得明确回应。
应当如何把握历史真实与文艺创作之间的关系?全国政协委员、知名作家、编剧蒋胜男曾创作过多部历史类作品,她告诉记者,创作时肯定要尊重历史真实,但文艺作品也必然存在虚构的部分。
蒋胜男说,这部影片虽然叫《长安三万里》,但讲述的是整个盛唐的故事,没有必要过于纠结地域。一部文艺作品会讲述很多故事,为了浓缩在一个舞台上,把发生在其他地方的事情放在另外一处很常见,“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并不是文艺作品这么描述了就意味着这是历史真实。”
在蒋胜男看来,历史真实和文艺创作是两回事。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的表达,也应该对自我有更高的要求产出好作品。而每个个体对文艺作品也有自己的体验,不能将个体的体验强加给所有创作者。
知名编剧宋方金向记者表示,追求历史真实,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任务;文艺创作追求的是情感真实。在面对历史的时候,文艺创作应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宋方金说,把文艺等同于历史,将使文艺不文艺、历史不历史。实际上,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唐朝历史,也不是绝对真实的当时的历史。历史学家也无法还原绝对真实,文艺创作也担当不了这样的任务。因此要给文艺创作一个合理想象的叙述空间,否则就是画地为牢、自缚手脚。
有影视自媒体引述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的观点称,“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都不符合“科学”,担不担心青少年被误导?合理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权利。三国、水浒、红楼,哪个经得起这种刁难?
(编辑:郝成 校对:燕郁霞)
以上就是关于《《长安三万里》“误导青少年”?多名专家反驳-3万一5万长安》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76355.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