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退罗永浩,逼停自游家,坑惨威马,造车窗口期到底是什么_罗永浩自扇巴掌动图

2023-03-27 19:23:41

 

1.威马汽车广告演员

撰文/ 温 莎编辑/ 钱亚光设计/ 赵昊然再没有一个词汇让新造车的创始人们如此魂牵梦绕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据可查的文字史料显示,关于汽车行业窗口期的讨论,已经存在了至少6年时间在此过程中,造车的大门就像“狼来了”的故事,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2.威马汽车老总创业史

“窗口期”成为悬在每家新造车头顶上的达克摩斯之剑,领导们记在心里,挂在口上最新的一位领导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他在2023年2月22日再次重申华为不亲自造车时,难得正经了一回,“智能电动车的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未来两三年是窗口期,华为必须抓住这段时间。

3.威马汽车创始人团队

4.威马汽车幕后老板

余承东认为,“目前全球汽车行业在大洗牌,就像十几年前的手机行业一样未来很多汽车企业会进行大兼并、大调整,可能会死一大批”这样的论调在汽车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窗口期”的引申含义,是Deadline,窗口关闭了,游戏就结束了,一切就都晚了。

5.威马汽车广告男主

这条死线,也曾吓退“圈外人”2022年6月13日,在退网前的最后一次采访中,罗永浩毫不掩饰自己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欣赏,但基于现实思考,还是放弃了“我忙着还债的这三年,除了造车新势力那三家,很多超级重量级选手也都陆续进场了。

6.威马汽车 广告

我们综合估算了各种难度和时间窗口,觉得已经来不及了”罗永浩对Deadline的认知,大概和何小鹏相似2021年12月,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接受一档访谈节目采访时表示,2024年是这一轮造车风口的最后窗口期,在这之后竞争会进入白热化。

2024年这个时间节点,在汽车行业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新力量和传统力量的距离会越来越大,相应的窗口期会越来越宽”雷诺中国CEO,BeyonCa创始人苏伟铭同样认为,造车窗口还没有处于收紧阶段,他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25-2030年,也就是高端及豪华电动车最佳市场窗口期。

“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68%,高端乘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35.4%新能源和豪华车的交界的细分市场,可以说是一片蓝海,随之带来是一个每年百万量级的市场”苏伟铭表示企业的发展节奏,基于领导者对未来的发展预判,BeyonCa的首款产品将于2024年量产。

追根溯源,“窗口期”一词最早来源于医学领域,指病毒在感染人体后,通过对血液检查能够明确病毒标志物之前的这个时间段但其实,就算在这段时间内查出了病毒,最终也是无法治愈的然而,在汽车行业,窗口期成为生产力,助力企业们保持了争分夺秒的姿态,和时间赛跑,勇敢追梦。

长江、万向、前途、拜腾、奇点……第一批造车新势力的倒下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2023年前后,汽车市场弥漫着一股风雨欲来的味道,自游家因为资质问题宣布暂缓造车,小米汽车的产品犹抱琵琶半遮面,威马汽车的IPO之路则一拖再拖,还没量产的集度汽车正在努力蹭着ChatGPT的热点。

资质、上市、产品、市场……传说中的智能电动新汽车的“窗口期”到底是软件还是硬件?新造车“最后的入场券”发完了吗?剩下的品牌们还赶得上吗?

传统车企的大象转身成名要趁早,造车也要趁早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年,在那前后,关于窗口期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当时,科技、政策、资本和供应链的储备汇聚成强大势能,推动着传统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变革新造车坚信“窗口期”是传统车企大象转身之前,要在他们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迅速站稳脚跟。

2017年,1月14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参加某论坛时分享了他对于汽车行业的思考,“2020年造车新势力的窗口期将关闭,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将进入这一领域”“如果我们能通过这三年实现品牌升级,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就不会是外资品牌的天下,一定是中国品牌的天下。

电动车非常依赖本地服务,凡是依赖本地服务的产品,外资品牌是没有机会的所以这三年品牌升级,我们一定要坚决,要坚定,要着眼长远,不要去考虑短期的蝇头小利”现在回过头来看,蔚来汽车还是抓住了这三年的窗口期数据显示,蔚来2022年营收达到492.7亿元,同比增长36.3%,全年交付122486台,同比增长34%。

也有没抓住的2018年3月,威马汽车创始人、CEO沈晖曾表示,“2020年-2021年传统汽车企业由于执行滞后,是留给造车新势力最好的窗口期”彼时,首款量产车EX5的试装车刚于温州工厂下线,威马汽车正准备大展拳脚,还没想过要“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窗口期设定的理由是,传统汽车企业既有钱又有人,他们目前只是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智能电动汽车研发生产体系,没有推出相关的产品, 在执行层面上不如互联网企业快一旦等他们回过神来推出产品,新造车公司就将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

在那时的造车新势力们看来,他们的对手是正值壮年的合资企业一旦这些背靠大树的品牌们吃完了燃油车最后的市场红利,开始全速新能源转型,就会异常强大,新能源汽车的大决战才真正拉开帷幕现实真的如此吗?已经2023年了,这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2月9日,广汽丰田宣布旗下bZ4X“厂家直降3万元限时购”活动,一时刷爆朋友圈此次优惠之后,原本19.98万元入门的纯电中型SUV,起步价进入16万元区间广汽丰田打响了合资纯电市场降价的第一枪,走自己的路,也将一汽丰田逼上绝路。

2月16日晚,一汽丰田经销商bZ4X的限时优惠海报震惊了汽车圈,海报上清晰显示一汽丰田bZ4X优惠6万元,并附送置换补贴、增购补贴等优惠政策一汽丰田直接在广丰的优惠上翻倍,将bZ4X的起售价拉到了13.98万元起,顶配也才22万元出头。

紧接着,东风日产也坐不住了,旗下首款纯电动SUV艾睿雅(配置|询价)ARIYA加入价格战,在政企补贴叠加下,全系限时优惠6万元这台车原本售价为28.54万-34.28万元的产品,瞬间变为22万元起步日系品牌集体大放血的背后,是合资品牌的困境。

2022年,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3%这样的水平,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在打酱油人们都听过潮水褪去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但却没有猜中裸泳的人

产品风头正劲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也曾回答过关于造车窗口期的问题2018年8月19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采访了王传福,后者在这场潘谈会中表示,新能源造车窗口期越来越短,新势力的路很艰难。

“一个车的产品周期是很漫长的,一个全新的平台开发至少要4年,车上有差不多1万个零部件,一个门的模具有30吨重,加工中心加工出来需要5-6个月,改一次又要5-6个月,整个周期相比很长”王传福认为,市场机会很少,可能最多就一次,如果这一次的产品周期、产品窗口没抓住,可能就会死掉。

由于产品周期很长,投资者也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去等待

无独有偶,2020年,理想汽车CEO李想也曾说过,任何一家新科技企业想要进入智能车领域,从组建团队到市场调研,到立项,到正式研发、到实验、到生产、到工厂制造再到交付,要想做出一款比较好的产品,比较理性地看需要3年时间。

他还补充,这样的研发时间之后还要加上1年的市场验证,基本上4年就过去了也许对小米汽车而言,窗口期是产品小米造车的进度条和李想的时间表很吻合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官宣造车,同年,整车工厂在北京经开区开始动工。

为了追赶失去的时光,雷军曾表示,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共计投入超30亿元,研发团队超2300人小米汽车初创阶段的投入,是其他汽车厂商的3倍进入2023年,小米汽车再次提速2月底,小米2023春季全球校园招聘中,补招50余个小米汽车岗位。

同时,小米汽车也开启公开社会招聘和内推,加速招募汽车人才加入从这一次的招聘岗位来看,小米汽车的人员招募不仅涉及研发,还拓展到生产、销售、品牌等各个领域2022年9月8日,已经把二分之一时间花在汽车上的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比小米提前10多年进入电动汽车行业。

“有些人认为我们已经错过了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窗口期,但我不同意比赛才刚刚开始,我认为小米有很多机会”雷军说这段话用的是英语,但“window”依旧精准的表达了窗口期的含义赶上了窗口期的小米十分自信,其目标是“争取15年-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

资金2019年4月,李想曾表示,“造车新势力的融资窗口期剩余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一年之内会有大批企业淘汰出局,90%的投资人会损失惨重因为走在前面的几家车企都没赚到钱,后面资金获取的难度将会更大”李想表示:资金窗口期只有一年,我们只有一次试错的机会。

而纵观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是理想,包括蔚来、小鹏、威马在内的所有新造车势力,都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窗口期可能转瞬即逝以“抠厂”为名的理想,最先考虑到了钱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资本寒冬确实很快到来了。

有媒体统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整车车企融资超40笔,融资总金额超800亿元2021年,共发生239笔融资,披露融资总金额达3639亿元对比可见,一级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投资热情在快速消退

更加重要的是,上市变得越来遇难2022年9月29日,零跑汽车正式在港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41港元/股,是继小鹏、理想、蔚来之后第四家登陆港股的造车新势力几家欢喜几家愁,那时的威马汽车一定是十分羡慕的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11轮融资,2020年完成了号称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100亿人民币融资,威马汽车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融资能力毋庸置疑。

然而,从最初寻求海外上市,到申请科创板IPO,再到去年5月向港交所递表,威马已经多次碰壁没能上岸的威马,接连遭遇资金压力,已有崩盘先兆近日,有关威马的坏消息一件接着一件,先后被爆出降、全员停薪留职、欠薪搬离总部等各种传闻,更有威马员工在线讨薪。

与之伴随的是经销商关店、零部件断供,以及车辆产品等各种问题对威马来说,窗口期是上市融资,过了机会就没了对于现在的威马而言,似乎只有上市这一条路了,如果不能上市融资,威马只能借新债还旧债为了自救,威马迅速启动借壳上市。

今年1月,威马与香港上市公司Apollo出行达成协议,要用反向收购的方式,将威马打包进上市公司体系里,曲线救国按照理想的方式,威马获得了Apollo出行的“壳”,有资格在资本市场发行股份融资Apollo出行公告称,拟额外向不少于6名对象定向增发股份,募集资金净额约为35.26亿港元,其中有大约7亿港元用来给威马还债。

然而,有了钱就能解决威马的问题吗?

资质2023年一开年,人们惊觉,新造车的窗口期也许早就关上了2018年,李一男创办牛创新能源,2022年10月8日,首款自游家NV(配置|询价)亮相谁也没想到的是,高调发布新车仅过60天,自游家就发布《致NV用户的一封信》:“由于我们自身的原因,NV在短期内无法交付,已经下订单的用户将在48小时内得到全额退款”。

起步够早,李一男也表示过“不差钱”,但没想到的是,自游家倒在了资质这一环。

形象点比喻,造车资质就像准生证一样,跨界而来的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曾表示,刚开始造车甚至不知道汽车生产和销售需要准入资质,以为造出来到中汽中心检测合格了就可以卖,之后用6年时间才搞定了牌照2020年底,零跑汽车以5.1亿元收购了福建新福达汽车,正式拿到造车资质。

和零跑一样选择重金收购的新造车不在少数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威马汽车11.8亿元收购大连黄海和中顺汽车;2018年,理想汽车以6.5亿元收购力帆旗下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2018年,电咖以10亿元收购了西虎 ;2019年,雷丁以14.6亿元收购川汽野马;同年,爱驰入股江铃控股,增资入股约17,47亿元。

另一种解决准生证的方式是代工蔚来则选择牵手江淮,通过代工实现蔚来ES8(配置|询价)等车型的生产不久前,有媒体曝光了一辆尚无牌照的自游家NV现身奇瑞商用车总部的照片,有传闻称自游家正在与奇瑞接触,希望达成新的合作尽快推进新车重新上市,不排除自游家已与奇瑞方面达成代工的可能。

2月9日,一张微博截图在汽车行业疯传,其中一条提到,“国内生产资质已经不允许销售了,只能注销”“以后不会再有新造车公司了”换言之,新造车的窗口期已经关闭了此后,汽车商业评论迅速从多个相关渠道求证了截图内容,得到的答复多为“假的”。

然而,造车资质收紧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年关于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言论一直存在2月17日的媒体交流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对于“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表态苗圩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厂家目前确实很多,但10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竞争当中一定会优胜劣汰他指出,可以参考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注册制改革,由审批制改为注册制,“中央政府只审查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把好这一关”业内人士的呼吁,被外界解读为一种积极的声音。

和自游家面临相同问题的,还有小米和集度,他们要如何扫清造车入场的最后障碍,很快就会有答案了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违规转载必究


以上就是关于《吓退罗永浩,逼停自游家,坑惨威马,造车窗口期到底是什么_罗永浩自扇巴掌动图》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8864.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