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2017 年 9 月 13 日发布的 iPhone X?_2017年苹果发布了哪些产品

2023-03-28 18:46:41

 

1.2017年发布了哪款iphone

关于iPhone X的分析文章跳转到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70701/answer/257376078以下的旧版回答不再更新了,想看最新版的戳上面的链接感谢很多人的邀请。

2.2017年苹果发布的手机是什么型号

去年我写的《如何评价 iPhone 7 和 iPhone 7 Plus?》收获了我有史以来的最多赞,很多人也都邀请我来写写今年的 iPhone X 实际上,我的文章在发布会结束两天就写好了,只是由于今年微信公众号 科技每日推送 找我约稿,文章要在公众号上首发,所以拖到现在才发出来。

3.2017年苹果发布了哪几款手机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科技每日推送:这才是现在最值得买的iPhone,可能没有之一,私人转载请使用知乎的分享链接,商业转载请联系科技每日推送以下为正文,重点部分已加粗外观 ID 部分特枯燥,赶时间的可以跳过。

4.2017年苹果出了哪些机型

文字可能有些干涩,小心食用一年一度的科技界春晚结束了今年的盛会,来到了乔布斯最大的遗作——apple park,苹果全新的飞船总部苹果终于不用到处租场地来开发布会了,因为有了全新的史蒂夫乔布斯剧院在今年的发布会上,最受关注的当然是 iPhone 十周年的革新之作——iPhone X。

5.2017年新出的苹果手机是哪一款?

去年,我在 iPhone 7的评价文章中,对今年的 iPhone 作出了几个预测其中,无线充电与OLED 屏幕成为现实,苹果也一如预期的在所有产品线上普及了DCI-P3广色域屏幕氧化锆陶瓷的手机外壳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回归到 iPhone 4时代的双面玻璃加不锈钢边框结构,也许还是因为成本的问题吧。

6.2017苹果发布哪款手机

接下来,和去年一样,我分几个部分来分析今年的 iPhone X:外观 ID 设计全新的交互逻辑Face ID芯片及性能屏幕电池与续航外观 ID设计作为 iPhone 十周年的革新之作,iPhone 真真正正的进行了一次革命。

7.17年苹果发布了什么产品

除了“X” 这个被中国人念作“叉”的罗马数字外,原本专属于 iPhone 的设计元素,正面的 home 键消失了整个手机的正面就只剩下了一个奇形怪状的屏幕,和一个“额头”所谓的“全面屏”概念,是小米去年在 Mix 上提出的,如今得到了苹果的认可,出现在了苹果官网上,这个没法洗地,小米确实领先一步。

8.2017年苹果出什么新机的价格是多少

自从 iPhone 5以来,每次只要苹果发布 iPhone,总能引来全世界的疯狂吐槽,作为一个果粉我洗地洗得真累……今年的 iPhone X,最大的槽点就是“额头”这个额头确实是难看,影响观感,但是它已经是最接近全面屏的一种形态了。

9.2017年9月苹果发布什么手机

工业设计总是一个妥协的过程,而苹果又是一家不喜欢妥协的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 iPhone 在设计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原因,也是每年都被捧为标杆,被一众厂家模仿的原因今年的 iPhone X 与去年一样,在细节上展现了苹果一贯的设计水准。

10.苹果2017年发布了哪些新手机

就从额头说起,这个额头的厚度与长度,是视觉上最完美的设计额头的大小,并不是由它背后的一堆传感器决定的,而是由外型的设计决定的额头的厚度与屏幕的圆角相对齐,而屏幕的圆角与机身外壳的圆角对齐机身外壳的圆角大小,是由人手握持时候的舒适度决定的。

假如额头变小,那对应的屏幕圆角也要变小,机身的四角就要变尖,那手机拿在手上的时候就会觉得地下的角很硌手同时,从美学比例上说,如果额头变细,那么手机的边框也要变细今年 iPhone X 的屏幕边框已经比以前的机型要窄了,如果更窄,在运用了全面屏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误触,同时手机也更容易碎屏。

另外,在 iPhone 进入大屏时代之后,圆滑的设计就成了改善手感的关键点曾经正面的2.5D 玻璃与铝合金后壳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弧过渡如今,正反面都是2.5D 玻璃,正反面的手感趋于统一玻璃与金属之间的过渡,大多数厂家都只能做到平滑,而圆滑的过渡,三星一直到 S8 上才勉强及格,消除了玻璃与金属之间的“台阶”,但是还是无法将金属与玻璃的弧度做到完美,S8上手的时候依然会觉得边框太细,有点“割手”。

这次在 iPhone 8与 iPhone X 上,苹果为了实现无线充电,将背壳改回了玻璃,但是因为大屏的手机必须靠圆滑的外型来改善手感,所以回归 iPhone 4 的设计肯定是不行的因此这次苹果直接把正面的玻璃弧度复制到了背面,不仅解决了手感问题,同时让手机从四周观看的时候天生对称,不再需要“白带”来模拟对称的效果了。

而原来“白带”兼具的天线功能,也回归了 iPhone 4时代的设计

iPhone X 由于全面屏的加入,手机上真正做到了完全的圆滑以往,无论手机再怎么圆滑,屏幕还是方的如今,全面屏紧贴着机身的轮廓,消除了所有的尖角包括额头部分,iPhone X 的额头并不是简单粗暴的一个圆角矩形,而是由两种不同曲率的圆角组成的,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额头的突兀感。

完全圆滑的屏幕带来的好处除了更酷和充分利用空间增大屏幕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是突出屏幕中的内容去年的时候我提出过一个观点:苹果在用“设计”这件事,来提高对手的竞争门槛苹果可以在设计的细节上做手脚,让抄得不认真的人直接变成四不像,也可以直接利用设计来提高生产门槛,让你抄走了设计也造不出来。

今年的额头就是这样的设计先不说额头的大小比例以及复杂的弧线过渡,单单是这个奇葩的屏幕形状,就没人敢做这个“额头”加上圆角屏幕的设计 ID ,将会和10年前的 Home键一样,将成为新一代iPhone 的标志,提供了极大的辨识度,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 iPhone。

而完全圆滑的屏幕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 UI 的设计,因此 UI 以及交互逻辑的设计,就变成了全面屏能否成功的关键全面屏下的交互逻辑由于iPhone X 用上了全面屏,所以 Home 键就只能说再见了。

对于iOS 的交互来说,没了 Home 键将是灾难性的,因为十年来,iPhone 的正面都只有这一个按钮,这个按钮被赋予了太多功能和意义甚至于我画个这样的东西你也知道这是 iPhone

没了 Home键以后,iOS 的整套交互逻辑都要改变。按下 Home键退出这个操作习惯已经伴随了大家十年,如何改变是个大问题。如果在下面放个虚拟的 Home键,像这样

那跟就跟安卓一样了,全面屏的意义就大打折扣费了老鼻子劲儿用上全面屏,然后你在下面显示出一个下巴来???苹果选择了向上滑动的形式,做了一个虚拟 home 条向上滑动退出这个动作其实我们已经在很多软件里用过了,比如今日头条,看图片的时候,上滑就能退出。

而配合退出动画,一边上滑,画面一边缩小,营造出了一种很自然的操作体验而这个设计,最大的问题是跟原来的控制中心冲突了从下向上滑这个操作原本是属于控制中心的,现在被 Home键抢走了,于是控制中心就要另寻出路。

好在,iPhone X 的额头边有两个角,右边显示手机信号、WiFi 信号和电量,左边显示时间照着右侧的图表往下拉,就进入控制中心,能够设置网络、WiFi 等等,照着左边的时间往下拉,就能看到一个更大的时间,以及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通知。

这样一来,整体的操作逻辑更加连贯、直观,也解决了控制中心没地方放的问题其实,iOS 11 把控制中心改成一堆方块的设计也是在为 iPhone X 的下拉手势准备旧版的控制中心是一个悬浮在下半部分屏幕之上的一个大卡片,如果简单的把这个大卡片搬到上面去,那跟额头之间的关系就很尴尬了,感觉像是额头跟卡片相互顶着。

而改成一堆方块之后,控制中心把整个屏幕都做磨砂处理,在屏幕中放进去一些方块,整个页面看起来就自然了很多而控制中心模块化之后,自然也就带来了自定义的功能

上文提到,屏幕的四个角做成圆角很酷炫,但是会给 UI 设计带来很大的麻烦况且,iPhone X 上还不止有四周的圆角,还有一块被额头占用的屏幕整个屏幕的显示区域是个头上长角的奇怪形状从发布会上的演示视频来看,苹果的做法简单粗暴,在头上的两个角里分别显示时间和信号、电量,其他的部分完全没有优化。

系统渲染的时候就是渲染一个2436×1125的矩形,圆角以外的部分和额头的部分直接就是不显示也就是说,看视频的时候视频被额头吃掉一块,打王者荣耀的时候看不见金币……不得不说,这届的苹果 UI 设计师水平不行啊。

于是乎,我就简单设计了一个方案:

上面的两个角和下面的圆角范围之内都直接显示黑色,借助 OLED 的不发光特性,与外壳融为一体中间的部分依然为矩形,用来播放视频和照片苹果完全可以给开发者提供两种UI,由开发者决定是保留上下黑边,应用的显示区域保持矩形,还是由开发者来自行对圆角进行优化,充分利用屏幕空间。

就像现在的顶部通知栏一样,背景色可以随着 APP 自由改变不过,苹果官方提供给开发者的设计规范却建议不要用黑色来隐藏上下的圆角,这就有些奇怪了苹果希望所有的应用都把按钮和主体内容都显示在中心的矩形内,然后用背景图去填满四个圆角。

现在距离 iPhone X 上市还有一个半月,相信很多应用的 UI 设计师都已经开始努力研究怎么适配这个圆角了希望开发者们能够冲破苹果设计规范的束缚,针对圆角的部分开发出更加完美的交互Face ID苹果经典的Home键在2014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指纹识别。

经过多年的软硬件升级之后,苹果带领着所有厂家,教会了全世界人民如何在掏出手机的同时利用指纹来解锁手机在指纹解锁已经深入人心,并且随着手机支付融入生活的今天,苹果又搞出了个幺蛾子——脸部识别大多数人都认为脸部识别是因为没了 Home键,苹果又搞不成整合在屏幕中的指纹识别。

其实,Face ID 不仅是技术上的巨大飞跃,更是带来了用户体验上的巨大提升Face ID 的技术来源于今年年初苹果收购的以色列公司 RealFace(真的脸?)它是利用一个专门的投影器,在脸上投射出三万多个红外线的光点,然后再利用一个红外镜头来拍摄这些光点。

当红外光点以规则的矩形排列投射出,遇到起伏不平的表面,形状就会发生改变,我们只要观察图形的改变,就能获得表面的3D 图像。

就像这样,手上的线条都发生了变形,我们依靠这些变形的线条就能还原手上的轮廓这里有个很关键的点,就是投影仪和摄像头一定要有足够的距离,它们之间一定要呈现出一个角度,也就是所谓的相位差这个技术,我们称之为结构光测量

,可以实现对一个物体表面的3D成像这个技术的意义不仅仅是脸部识别,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来对物体进行3D建模想象一下,以后拿着手机,对着某个手办扫描一下,回家就能用3D打印机印出来……而这项技术,也是在为未来更加强大的 AR 做铺垫。

而如今,苹果拿出来的功能,除了解锁以外,还有一个是会动的表情这个功能挺好玩,只希望微信能发送,不然就……可能手机坏了都没机会用……脸部的3D成像配合iOS 11的机器学习,能够让 iPhone 更加的智能。

如今,iPhone X 已经实现了“注视感知”,当你看手机的时候不会锁屏,铃声音量自动降低也许,以后的 Siri 能读懂你的表情,知道你的喜怒哀乐,而 Siri 本身,也可能会有一张会动的脸如今的脸部识别,就像 iPhone 6S 上的3D Touch,当时可能没多少用途,但是第二年的新版 iOS 就会把更多的功能给补上。

技术的进步一定要为用户体验服务,不能提升用户体验的新技术都不应该出现在手机上虽然大家都在吐槽 Face ID,但是 Face ID 是真真正正能提升用户体验的原本,我们在拿出手机的时候,需要使用指纹来解锁。

而现在,你已经不需要解锁这个动作了因为在你拿起手机看屏幕的那一刻,手机就已经完成了解锁因为你的 iPhone 知道现在是谁拿起了你的手机你只需要拿起手机,就能直接开始操作如果不是本人,连锁屏页面上的推送都不会显示出内容。

网上那些段子里所谓的“看看这件衣服好不好看……支付成功”也不可能发生,因为在你点下付款按钮的时候,不会像指纹识别一样跳出那个窗口,而是在后台就自动完成了脸部识别你的 iPhone 一直都知道是谁在用这台 iPhone,是不是本人的操作它很清楚,所以付款的时候只要点下确认按钮,就可以直接付款了。

而相反,如果不是本人在使用,点下付款按钮的时候就会跳出“付款失败”,不会有时间让你把手伸过去扫机主的脸有这么一句话,真正的科技,是让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以前的指纹识别,是让你在按下 Home键点亮屏幕的时候悄悄的完成解锁。

后来,因为指纹识别太快了,以至于想看一下时间都被迫解锁于是,苹果就改了交互逻辑,拿起手机就亮屏,让你能看时间,看推送,按下 Home键才能进入桌面再后来,移动支付普及了,一个原本不应该被察觉到的动作变成了一个必须要刻意去做的动作。

如今,Face ID 重新让这个过程回归到了不被察觉的状态芯片及性能今年的芯片叫 A11 bionic,在此吐槽一下官网的翻译

苹果的芯片性能不用怀疑,妥妥的第一,而且领先至少半年去年的 A10 Fusion 直到前段时间才被骁龙835超越如今,苹果芯片的看点都不在性能上了今年的看点是:自家的 GPU,神经网络系统,第二代性能控制器。

今年年初,苹果宣布放弃了Imagenation Tech 的 GPU,改用自家研发的这个新闻让 IMG Tech 的股价跌了70%……从成品来看,30%的性能提升实在是小,苹果学谁不好,学起了Intel。

挤牙膏不过,毕竟是最新的10纳米工艺,要是只提升30%的性能,那真该把工程师毙了新的工艺使得同样性能下,功耗只有一半了,这是应该的,苹果做到这一点只能算及格CPU 部分的提升就更加惨不忍睹了两个大核提升了25%,而四个小核只比以前的两个提升了70%???算了,看在更省电的份上给个59分吧。

以往,都是功耗不变,性能翻倍现在是性能提升一点,功耗降低可能苹果觉得无敌太寂寞,想等等对手……为了更好的省电,苹果带来了第二代的性能控制器这家伙是用来控制大小核切换的升级之后的效果就是,大小核切换更快了,更频繁了。

能用小核就用小核,小核搞不定了,让大核来一下,完事了马上把大核关了这样一来,省了电,也控制了发热而 A11 bionic 的这个名字,真正凸显了重点——神经网络引擎今年6月的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推出了 AR和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业界一片惊呼,苹果竟然悄悄的就把机器学习做出成品拿出来了。

如今,A11芯片里加入了神经网络引擎,从硬件上更好的支持机器学习,来更好的实现 AR 以及 AI目前我们已经能看到苹果利用机器学习来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人像拍照了明年的 iOS 12,我们应该就能看到苹果在机器学习方面更加深入的应用了。

现在,大幕才刚刚拉开,智能手机,将会变得真正的“智能”屏 幕上面讲了那么多围绕屏幕展开的交互,我们再来看看这块屏幕本身屏幕一直都是我最看重的硬件,因为一块屏幕能够给使用带来的改变实在是太多了尽管之前苹果用液晶屏怼了三星8年,但是到头来还是要用上三星的 OLED ,以至于苹果都不好意思介绍 OLED 的好处。

官网上,还写了一句“这是首款达到 iPhone 设计标准的 OLED 屏幕”,意思是说三星以前用的 AMOLED 屏幕都是残次品么……OLED 屏幕的优点显而易见:拥有近乎完美的黑色显示效果很多媒体提到的色域宽广,高饱和度的优点在苹果这里都没用,因为苹果追求的是色彩还原的准确。

只要苹果DCI-P3色域标准内的色彩都能准确显示就行了,多出来的饱和度和色域没用曾经 OLED 的各种缺陷,例如:亮度不足,偏色,分辨率不高等等,都已经被一一解决去年我说过,苹果在 Apple Watch 上试验超高亮度的 OLED 屏幕能否达到要求,今年,我们就看到了结果:iPhone X 的屏幕亮度与 iPhone 7一样,625尼特。

我猜,出来因为寿命和功耗的原因,手机对屏幕亮度的需求没有手表那么高手表这东西大多数时候都只是瞄一眼,强光之下要有足够的亮度让用户在瞄一下的时候就能看清而用户视线停留在手机屏幕上的时间就多了,降低一点亮度换取更长的寿命是合算的。

今年 OLED 屏幕带来的高对比度,高分辨率,DCI-P3的高色域,再加上 true tone 技术,不仅仅是为了屏幕好看,更重要的是为 AR 而准备更加精准的色彩表现,与环境相适应的色温,加上全面屏带来的超大视界,iPhone X 将带来非常优异的 AR 体验。

电池与续航去年的 iPhone 7 凭借省电的小核,增加了两小时的续航。今年,凭借10纳米工艺和第二代性能控制器,又提升了两小时的续航。话说过去这一年,我上课滑一整天的手机都不用移动电源……

(这个......是不是有人要下岗?)去年,iPhone 7 加入了半吊子的快充,快了那么一点,但充电5分钟还是不敢拔了打电话的今年,真正的快充来了:半小时50%,好像还是欠了点火候不过考虑到快充时的机身发热,控制一下功率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有那么多人插着电源打王者荣耀。

重点吐槽的是:快充要另买充电头和充电线!库克你这抢钱抢的过分了啊不过考虑到我手上的 iPad Pro也支持快充,买套快充给两部机子用好像还能接受当然,如果换新 MacBook 就更好了,电脑的充电头直接可以用,买根 type-c 的 lighting 线用来接电脑也是必须的。

果然还是苹果一家亲今年,无线充电一如预期的出现了虽然这行的鼻祖 Lumia 920早就千古了……很多人吐槽,说无线充电的时候拿起来玩一下就停止充电了,都不能边充边玩其实,无线充电不是这么用的无线充电的意义在于,让你不用再去考虑充电这件事。

回家,手机随手往充电板上一扔,就开始充电了到办公室,随手一放,就开始充电了不用在去找线,不用去关心等会儿开会手机电量够不够平时手机该怎么用就怎么用,放下手机就能充电,而且,还不需要专门的充电线了如果这样你还觉得不好用,不方便,不放心电池寿命,那么,你可以选择在上下班的时候在车上充电。

每次到车上,只要把手机放到车上专门设计的手机槽里,就会开始充电同时,手机就自动启动了驾驶模式,车载系统就接管了手机的推送下车,拿着充好电的手机就走了每天上下班两趟,堵个车啥的,手机的电也能充不少了无线充电可以让你不用去找线,不用给手机插上线,只需放下手机,就能充电,减少了两个动作,让充电这件事不在需要被记住。

总 结有句话每年都要说一次:iPhone 依旧是世界上综合使用体验最好的智能手机今年的 iPhone X 不是苹果的正常迭代,而更像是提前一年把产品拿出来了如今的苹果,面临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大,而 iPhone X 就是苹果展现未来手机进化方向的一个产品

这是一部带有试验性质的手机,是一部面向未来的手机由 iPhone 开启的智能手机时代,在这里转型向了更加宽广的未来十年前,iPhone 带来的,是一个兼具打电话的功能的掌上移动终端经过十年的发展,手机已经不再是一个移动电话。

它已经进入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我经常打趣,我的 iPhone 是长在我手上的未来的手机,将是一个智能设备,是一个承载体,它将是生活中几乎所有东西的连接点“手机在手,天下有我”这句话不是戏言从 iPhone X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AI 的影子,能够瞥到未来。

正文7254字,比去年少了点,但是补上了图。希望去年的真爱们今年还是真爱o(* ̄3 ̄)o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评价 2017 年 9 月 13 日发布的 iPhone X?_2017年苹果发布了哪些产品》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9181.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