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全文: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进入技术性衰退阶段。现在,当地又迎来了史上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截至目前,新加坡感染登革热的病例已经超过20600例,给经济复苏进一步添加阻碍。
新加坡刚刚下了一场雨,这样多雨湿热的天气对于埃及伊蚊的繁衍和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这使得通过它传播的登革热也出现了暴发的势头,新加坡正在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在这里,它也已经成为与新冠肺炎疫情并重的社区威胁。
每年的5月份到9月份为 登革热高发期。一般不会致命,但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可导致死亡。 去年全年,新加坡总计出现20例登革热死亡病例,但截至上周,新加坡今年的登革热死亡病例已经达到19例。
据新加坡环境局官网数据,新加坡已经连续七周报告登革热感染病例超过1000例,且有不断上升态势。截至7月25日的一周内,新加坡报告登革热感染病例1793例,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单周数据,相当于2014年创下的原单周最高纪录数据的两倍还要多。
登革热已经困扰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多年,为什么今年的情况格外严重呢?
新加坡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梁浩楠说,主要原因就是,在四种登革热毒株中,今年最活跃的登革热3型已经有数十年没有在新加坡占据主导,面对病毒变异,民众缺乏免疫,感染基数大,传播快。此外,疫情期间的封锁隔离措施,也助长了蚊虫的繁衍生长和病毒的传播。
新加坡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专家 梁浩楠: 当所有人都被困在家,蚊子就有了机会,有了大量的虫卵和感染,这也使得医院床位变得紧张,因为很多感染登革热的患者都需要入院治疗,他们可能还需要输血,但是,疫情之下,很多人都不愿意献血,这样就形成了双重打击。
新加坡官员呼吁各界正视蚊虫滋生问题,当地环境局也表示在病毒阻断措施期间将会继续积极灭蚊。在连续两个季度GDP下滑之后,新加坡经济已经进入技术性衰退。登革热的暴发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也将给新加坡经济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来源:中国青年网/央视财经再来看一些相关资料或新闻报道:
新华社新加坡7月19日电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19日在网站发布公告,提醒在新中国公民做好新冠病毒防范的同时,加强对登革热病的防范。
公告说,近期新加坡登革热病例持续增加。根据新加坡环境局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今年新加坡登革热病例已超过17000例,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
使馆提醒在新中国公民:首先,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出行应尽量避开登革热病高发区。其次,在人员居住较密集区域应采取防蚊、灭蚊措施,并避免在蚊虫较多处逗留。第三,要切实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清除卫生死角,避免生活区积水滋生蚊虫,要特别留意花瓶、卫生间等处。第四,如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就医时须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
登革热是一种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鼻子或牙龈出血、皮疹等。如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可能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来源:新华网(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可能是统计口径或统计时长不一样的原因)
中国登革热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
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因感染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V)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人群普遍易感。DENV属RNA病毒,主要有四种血清型(DENV1-4),2007年在马来西亚有研究报道可能存在第五种。DF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肌肉或关节疼痛、皮疹等,严重的可导致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等。影响DF流行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蚊媒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及人员的流动性等。
一、中国登革热发病情况
我国最早于1873年报道有登革热发生,20世纪20-40年代,我国南方包括台湾地区发生登革热流行,此后数十年,我国几乎未发现登革热流行的足迹。1978年广东省佛山市发生新一轮的由DENV4引起的登革热暴发,之后不断有登革热疫情报告。2012-2014年,全国登革热疫情呈上升趋势,2015-2016年登革热病例数较2014年大幅减少,但2017年较前两年又有所上升,全国报告登革热病例5893例,发病率为0.4271/10万;主要分布在云南(2575例)、广东(1662例)和浙江(1229例),三个省的病例数占全国的92.41%。
广东登革热报告病例数一直排在全国前列。2014年,广东暴发登革热疫情,报告病例45189例,以DENV-1为主,该次疫情波及全省20个地级市,病例主要集中在广州市和佛山市,分别为37359例和3743例,其中死亡6例,疫情较严重。2017年,广东省共报告166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470例,输入病例192例,死亡2例;本地感染病例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地区。广西分别于1980和1986年出现过两次登革热大流行,两次疫情共报告病例1619例,其中2例死亡,之后鲜有病例报告。至2006年出现输入性病例后,登革热再次登陆广西,并在2014年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暴发疫情。福建于1999年、2004年、2007年和2008年发生过登革热暴发,之后一直有散发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出现,2014年亦出现过较大规模的暴发疫情。2016年,福建全年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976例,其中921例为本地病例。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接壤,边境口岸多,人员来往频繁,较易受到这些国家登革热疫情的影响。2013年,云南发生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报告病例1245例,主要由DENV-3病毒引起,之后每年均有本地病例报告。
2018年1-6月中国登革热发病数为254例,2017年中国登革热发病数为5893例,死亡人数为2人。2014年,中国的登革热发病数超过4.6万例,是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一年。而病例几乎都集中在广东,全省病例数已超过历史病例数的总和。
二、中国登革热流行特征
1、在中国,有研究显示登革热在不同的职业中病例分布亦不相同,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人群主要为20~50岁,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广东省的一项研究表明2014年该地区登革热病例主要集中在20~60岁人群,且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目前全球各国对于登革热人群分布的研究较少,这种地区间的差异性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病毒在当地是否已形成本地的循环,人群是否已多次感染从而有抵抗力,另一方面可能与地理位置、气候、社会环境等差异或是各种因素兼而有之。
2、 我国系非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国家,疫情主要是由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但随着国内以及我国与东南亚、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人员流动性日益增强,登革热呈现出从低纬度的东南沿海向高纬度的中部地区扩散的趋势。如2013年河南省许昌市发生的由东南亚归国人员导致的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疫情;自2013年以来,四川省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一直在增加。2017年我国山东报告了登革热暴发疫情。
3、登革热的发生受温度、湿度等影响,因此全球登革热疫情亦具有一定的时间聚集性。我国登革热全年均有输入性病例报告,但本地病例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8~10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一般占全年病例数的60%以上,此外7~10月亦是输入性病例发生的高峰时期。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发生在广东省地区,1~5月以境外输入病例为主,80%以上来源于东南亚;6~12月主要为本地病例,且显示出首例病例发病时间推前以及本年末例病例与次年首例病例发病时间间隔缩短的趋势。
4、登革热的发生还呈现一定周期性,其周期性受人口、蚊媒、人体内抗体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其周期性,有研究认为可分为两种,一是1~4年的短期循环,即以某一型别DENV的暴发为开端,病例数渐渐增多再减少;二是8~10年的长期循环,即不同型别DENV间的交叉免疫。周期性实际上体现了由不同型别病毒变换所导致的登革热疫情暴发。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发生情况(2019年我国登革热疫情,信息可能不完备)
2019年2月5日,山东省莒县疾控中心春节期间成功排除一起疑似登革热疫情。
2019年9月7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截至9月6日12时重庆市发生登革热疫情。,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53例,均为轻症。
2019年9月5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通报,近期,樟树市、新干县先后发生了登革热疫情。截至9月5日12时,两地累计报告登革热诊断病例641例。
2019年9月13日晚7点,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第二次登革热疫情通报称,2019年9月,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发生登革热疫情。9月5日至9月13日8时,全省共报告病例105例。
流行特点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严重时可致死。
2019年东南亚多地登革热病例高发,老挝、越南等国均出现较严重的登革热疫情。
疫情防范
一、密切关注相关预警信息和新闻报道;
二、切实提高安全卫生意识,避免在生活区产生积水而滋生伊蚊;
三、尽量减少前往登革热高发区域;
四、出行时携带驱蚊灭蚊药品,避免被蚊虫叮咬;
五、如出现相关感染症状(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鼻子或牙龈出血、皮疹等)应立即就医。
来源:百度百科_2019年登革热疫情看了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都发现了,应对登革热疫情,灭蚊可谓至关重要。其实,我国还有一种高科技灭蚊法:
当前(2019/8/14),广东进入登革热本地流行季节,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日前刊载了中山大学教授奚志勇及其团队的一项应用型研究成果,释放经过“绝育”处理的蚊类“间谍”,“以蚊治蚊”,几乎根除该区域内,能在人群中散播登革热、疟疾等疾病的白纹伊蚊。

:
加了射线技术以后,我们可以达到(蚊虫)种群的根除,我们建立的蚊株质量是最高的,抗病效果最强,能够达到100%的绝育。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
现在广东主要是白纹伊蚊,登革热、寨卡这两个都明确证明是白纹伊蚊引起的传染病,雄蚊和雌蚊交配时就不能够发育,产卵了,就等于断子绝孙了,这种技术要是发展起来的话,它从根本上消除能够危害登革热或者寨卡病毒的雏株。
2015年,奚志勇在广州黄埔区建立“蚊子生产车间”大规模生产“间谍”雄蚊,占地3500平米的工厂,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产能最大的蚊子生产基地。
4年前,广州市率先开启试验,两年时间内,实验岛上的野生蚊子种群几乎被清除。
来源:广东新闻联播/广东台记者袁媛 见习记者 王雅楠报道最后,最重要的信息再发一遍:
登革热是一种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鼻子或牙龈出血、皮疹等。如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可能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疫情防范
一、密切关注相关预警信息和新闻报道;
二、切实提高安全卫生意识,避免在生活区产生积水而滋生伊蚊;
三、尽量减少前往登革热高发区域;
四、出行时携带驱蚊灭蚊药品,避免被蚊虫叮咬;
五、如出现相关感染症状(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鼻子或牙龈出血、皮疹等)应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新加坡暴发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登革热有多可怕?在新冠病毒防疫期间应如何预防? https://www.7ca.cn/zsbk/zt/18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