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报融媒记者 王春霞 通讯员 胡玉婕
2024年全球登革热疫情高发,美洲、东南亚登革热疫情较去年同期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印尼目前已确认登革热病例62000余例,死亡病例475例,约为去年同期3倍。世卫组织、国家卫健委等纷纷发布预警信息。5月8日,平顶山市疾控中心官微发布提醒:随着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蚊子多了起来。远离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
据市疾控中心寄生虫防制与病媒生物监测科负责人罗学东介绍,登革热是当今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例登革热病例发生。5月至11月是登革热传播流行季。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所以不被伊蚊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我国人群普遍易感。
近年来,受东南亚等高发地区输入病例的影响,我国多地出现登革热,发生范围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它们都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俗称“花蚊子”。日出前后和日落前是白纹伊蚊叮咬高峰时段,它们的幼虫喜好洁净的水,树洞、石穴、积水轮胎,废弃的碗、盒,存积水的瓶瓶罐罐等都是它们的孳生地;埃及伊蚊与人类更为“亲近”,家中的饮用贮水缸、水培植物、花盆托、腌菜坛、饮水机等都能见到它们幼虫的身影。
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那么出现发热、皮疹、头痛、肌痛、出血等症状时,需要考虑患上登革热的可能,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主动向大夫说明旅行史,以尽快得到诊治,并采取防蚊隔离,防止进一步扩散。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也没有治疗登革热的抗病毒特效药,及时就医,早诊断、早对症治疗可减少疾病加重的风险。
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措施。伊蚊喜欢在人类家中和附近栖息。为了减少其孳生,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清除孳生场所: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严密加盖,每5-7天换水一次或放养食蚊鱼;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或放养食蚊的鱼类等;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轮胎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或打孔处理,防止积水;对于其他不能清除的积水,例如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集水井等,可采取投放长效灭蚊幼剂措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市疾控中心提醒:远离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 https://www.7ca.cn/zsbk/zt/1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