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灵感,一点设计
曾经的皇家重地——故宫——历经朝代更替,如今以博物院的形式开放,使我们得以一览紫禁城红墙金瓦后的故事。

故宫中的房间多,门多,门槛也就多,高高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透露着严肃、代表着规矩,但也阻碍着一些行动不便的游客。

于是在 2002 年,故宫博物院经过研究,投资近百万元,开始建设无障碍通道。

建设无障碍设施是社会所需,但势必影响故宫的整体风貌。于是故宫在遵循确保古建安全、不影响周围景观的和谐观瞻、安装具有可逆性这三个基本原则下进行研究、设计,几易方案,终于得以实施。

改造后的故宫,得以用更加方便友好的姿态服务更多的游客。然而你以为这就是故宫的第一次实施无障碍化改造了?不对哦!
其实早在这之前,故宫中原有的一些门槛就已经被溥仪下令锯掉了。而其中原因,竟然是为了骑自行车方便,所以溥仪才是真 · 故宫无障碍化第一人~
这里提出一点概念,所有人都会有一些“障碍时刻”,包括一些情境性障碍(如开车时试图使用手机)、暂时性障碍(如腿部受伤后打着石膏)。所以溥仪坎门槛的举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可以称作无障碍化改造。

再来说说其他的无障碍设计。
对于公共空间来说,其功能理应服务于尽可能多的人,因此无障碍化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身边常见的例子有广场、公园、地铁、火车站、政府单位等公共区域,最常见的设施则是便于轮椅上下的坡道和电梯。



不只是行动障碍,对于视听障碍的友好设计,在互联网浪潮下也已普遍应用。这类设计多见于实物产品,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或一些网站、软件、游戏中,需要平面、产品、UI/UX 设计师们来思考与实施。
比如下面这款 SCEWO 自平衡轮椅,它可以帮助残疾人独立穿过障碍物,还能在楼梯上平稳安全地前行,被认为是轮椅技术领域一项突破性产品。


在使用广泛的安卓系统中,自带 Talkback 屏幕阅读器(当然苹果系统中也有读屏功能),可以帮助视觉障碍人士更好地使用电子设备。此类设计更多要仰仗产品功能设计师和技术开发者来实现。

更多的设计师则在色彩、符号、图案、纹理等方面下功夫。使用对视觉障碍人士友好的色彩、对比度来设计界面、按钮,使用突出的符号和明确的文字来进行辅助描述,使用声音、动效来给予用户反馈等等。


在设计软件中,可以使用 Photoshop 的色盲模式,或 Sketch 的一些插件来配合辅助,更方便地进行无障碍设计。
无论是建筑、景观,还是产品、动漫、视传……同学们在构建自己的作品集时,都可以考虑加入合适的无障碍设计理念,既给作品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也能够体现设计师的思考与能力。
为无障碍化多走一步,让设计更动人。
// 部分图片来自知乎 @夏冰莹,Google 无障碍设计师,见水印。
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design)是联合国组织在 1974 年提出的设计新主张,其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无障碍设计首先在城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进而扩展到工作、生活和娱乐。
每年 12 月 3 日是 “国际残疾人日”,2019 年的主题为 “无障碍的未来”。
一些灵感,一点设计
希望可以帮到你
#可颂设计留学##大连艺术留学##大连设计留学##大连作品集辅导##建筑设计作品集辅导##景观设计作品集辅导##室内设计作品集辅导##城市设计作品集辅导#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他砍掉门槛,为故宫无障碍化迈出了第一步 https://www.7ca.cn/zsbk/zt/20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