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了一下新闻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披露的信息还很少,主要是出土的“滇国相印”封泥印证了《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的武帝元封二年,滇王投降后“置吏入朝”的真实性。国相是汉代中央政府派往地方诸侯国的行政长官,管理王国内部的行政事务,设立国相说明王国的政务由汉廷实控,而非一般的羁縻从属关系。
我们现在对古滇国物质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对晋宁石寨山墓地的发掘,其中第二次发掘的6号墓出土的“滇王之印”印证了《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赐滇王王印”的记载。这次发掘的湖泊所遗址,其位置就在石寨山大遗址的范围内,早在五十年代就已发现,但限于当时认识的不足,把遗址年代判断为新石器时代。到了2008年,云南考古所与国外高校合作对滇池盆地进行了三年的考古调查,发现了70多个滇文化和汉文化的遗址;2014年,云南考古所开始对石寨山大遗址进行发掘,19年以来发现了大量的封泥和木牍材料。
用容易理解的话来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掘的是滇王以及古滇国贵族的墓地,本次发掘的是古滇国范围内的生活遗址;
上世纪五十年代对晋宁石寨山墓地的发掘,发现了滇王金印、大量滇王和古滇国贵族随葬的精美文物,让我们认识到古滇国发达的青铜文明与物质文化面貌,但于古滇国的历史、古滇国与汉王朝的关系罕有印证;
这次对湖泊所遗址以及未来可期的石寨山大遗址的发掘,大概发现不了什么精美的文物,但让我们有机会可以深入古滇国的日常生活,了解古滇国从哪里诞生,到何时湮灭,探寻古滇国与汉王朝的关系,填补史籍未载的空白,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封泥与木牍这样直接的文字材料,可以为复原古滇国及后继益州郡的行政体制提供很大帮助。
不过,按目前考古发掘的惯例,我们想要看到发掘的完整材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新的材料首先要供给本单位与合作单位的学者、学生发文章,研究得差不多了才会对外公布。君不见海昏侯墓的文字材料发现至今已有七年了,目前还在“加固”阶段,只有北大与江西省所合编的一本《初论》面世。像简牍这样的重要文字材料,我看没有十年是发不出来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神秘消失的「古滇国」曾在《史记》中出现,最新考古成果「水面之下还有遗迹」,此发现有什么意义? https://www.7ca.cn/zsbk/zt/2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