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产物,博物馆参观游览兼具艺术观赏、历史溯源、科学研究、教育推广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的前沿阵地与有效载体。
具体到每一座城市,衣食住行,景物产形,各方面都有自身特色与相应的文化,想要细致而别致的展示自家风采,大而全的省市博物馆反而无法精准独到。
于是,在近几年文旅爆发之际,小而精的小众城市特色博物馆应运而生,且走得风生水起,催生出一种新的旅游风潮:博物馆旅游。


浙江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

江苏苏州:砖雕博物馆

深圳钢琴博物馆

青岛贝壳博物馆

洛阳老雒阳饮食文化博物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博物馆4826座,占世界博物馆总量的8%左右,根据2012-2016年全国博物馆名录统计,5年间博物馆数量增长了24.8%。在博物馆的类型方面,除普通的历史、综合、艺术、自然博物馆外,还有生态、数字综合、社区博物馆等各种类型。
在此欣欣向荣之态下,为民间私人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扶贫当中的价值和作用的挖掘等等,都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遇与发展空间,并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共建共享环境氛围。
确立特色,让城市文化“精”起来。
服务为准的行业中,细分化市场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方向,博物馆也不例外。当大而全的博物馆事无巨细的呈现了历史、情怀、人文、乡土等等方方面面的同时,却也有着不可避免的一笔带过。有人喜欢听故事,有人向往接地气,杭州的一把团扇如何演变?江南的科举考场究竟如何?老北京的街头巷尾的吆喝如何传承?
在高大上的陈列室里看不到的风情,也许恰巧就是你想要深入了解,并细细讲述给孩子们听的那一段。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演变,而确立出的小众博物馆,所谋求的也恰是这一份精准。
用一天去走马观花一个城市,还是用半天去细细观察城市的某一层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后者却的确有市场需求的滋养。

关注非遗,让传统文化“动”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道“流动”的文化风景线,是文博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受到资金等方面的影响,面临传承人后继无人、非遗文化濒临灭绝等问题,这就需要博物馆联合文化艺术部门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园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活动,尤其要注重加强与贫困地区联合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等公益行动,联合当地政府打造一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让作为文博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动起来、散播开来、传承下去。

联合科技,让陈列“活”起来。
在当前的信息化科技时代,应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充分融入博物馆标识系统、解说系统、保护与开发当中,丰富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服务管理、开发利用方式,让博物馆能“说话”、会“说话”,说“文化话”、说“旅游话”,说“通俗易懂的话”,让古老文物在新时代融合新鲜血液,焕发新的生命力,让冰冷的、静态的博物馆藏品“活起来”。
打造有温度、有情怀,并且创意感十足、穿越感极强、科技化融入、人性化彰显、互动性充盈的现代化博物馆,从而调动观众口味、激发观众兴趣、延长观众游览时间、增强观众体验黏性。

深度体验,让游客观众“嗨”起来。
在体验经济时代,博物馆需要牢牢抓住游客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用激光、虚拟现实技术等抓住观众的“眼球”,用地方小吃、特色美食等打开观众的“味蕾”,用花香、泥土、海水等味道展示“自然气息”,用唱片、磁带、老式录音机等物件还原“历史留声”,用剪纸、雕刻等形式触摸历史的“印记”,从而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感官体验。
同时,通过节事节庆活动(文博旅游节、文创集市大会)、知识闯关体验活动(文字游戏大闯关、科普知识大比拼)、现场创意活动(彩陶绘画体验、书法临摹体验、用积木搭建自己心中的楼阁),以及博物馆“寻宝之旅”“跟着博物馆去旅行”等夏令营活动和科普研学活动设计,打造令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新亮点、新产品,为游客制造兴奋点、新惊喜,从而让游客观众“嗨”起来。

开放夜场,让文博场馆“亮”起来。
当前,大多数博物馆一般遵循“朝九晚五、周一闭馆”的对外接待开放制度,而当前的市场需求是观众的夜间生活逐渐丰富,追求夜间的文化休闲体验和消费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就需要博物馆探索尝试开放夜场,在博物馆外围展馆建筑科学配置夜间景观灯,通过“夜间激光秀(灯光秀)”“博物馆奇妙夜”“博物馆狂欢夜”“民俗歌舞展”等形式多样的夜间活动,让夜间漆黑的博物馆“亮”起来、“靓”起来,为游客观众打造别致体验的夜间“视听盛宴”。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详细出处已无从考证,特此声明,尊重一切原创,若有侵权请联系说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九项措施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https://www.7ca.cn/zsbk/zt/2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