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9月27日原发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栏目
“马克龙的欧盟改革演讲比密特朗以来的任何法国政治家都要好”,法国总统的言说还未结束,英国卫报记者Jon Henley就在推特上下了如此论断。同样的,法国记者Luc De Barochez也持此观点。
这不是个别人的意见。在欧洲的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看来,马克龙9月26日晚上在法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索邦大学面对着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进行的欧盟改革演讲,是乐观、大胆、积极而不空洞的。在欧盟已经花了过去十年中的所有精力来谋求生存下去的时候,FT和politico.eu的评论都认为,是时候让欧盟开始重新有一些建设性的东西了——这正是总统的方案希望实现的。
·欧盟改革:竞选时的承诺
“今天让我们来谈谈欧洲。有些人会说,哦,又是欧洲”
这不是马克龙第一次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捍卫欧盟的立场。长期以来,即便是支持欧盟的各国政治家,由于担心触怒疑欧选民,都不愿意在竞选中过多提及欧盟。马克龙是主流候选人中第一个这样做的。他的竞选集会上舞动着的不仅是法国国旗,还有欧盟十二星旗。他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乐观的法国,也是一个乐观的欧盟。
年轻的总统擅长用符号来刻画自己的竞选的形象和主题。在4月份的一次竞选中,马克龙和欧洲绿党党团主席科恩-本迪特共同登台,后者既拥有法德两国的血统,还是一名坚定的欧洲联邦主义者。时值勒庞一改惯例在自己的演讲中撤掉了作为背景的欧盟旗,于是马克龙在舞台上举起了那面蓝色的旗帜,宣称:“我们属于欧洲,我们要捍卫欧洲的价值观……勒庞女士,你放弃了它,但我们要举起欧盟旗,我们会捍卫欧盟。”
同样坚定而不留余地,同样充满着符号和象征意味,马克龙不顾德国大选后默克尔地位削弱的变局,坚持在选后两天按照原计划开始了这次演讲。他的开场白简洁、直观、有力:“我们要谈论欧洲。有些人会说,又是欧洲?——他们最好能习惯这一点。”
欧洲一体化是欧共体成立以来半个世纪的理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几乎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纪。可随之而来的是东扩带来的不平衡、欧盟宪法公投在法国和荷兰的失败,以及强行以《里斯本条约》取代原定宪法酿成了严重的“民主赤字”问题。接下来是横跨欧洲的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欧盟似乎摇摇欲坠——英国脱欧被许多人视为给欧洲敲响了丧钟。
然后人们来到了2017年。荷兰阻止了PVV,法国阻止了FN,德国阻止了AFD。亲欧的总统在法国上任,而梅政府的“硬脱欧”“强大而稳定的政府”成为了一个笑话。欧洲的失业率在下降,GDP增长在加速(尽管在2016年才欧元区经济才回升到2008年前的水平),央行则给出了乐观的预测,但所有人都明白,极右势力的退潮只是暂时。它们仅仅是被击退,却并未被瓦解,而欧盟需要一个崭新的方案。
马克龙的竞选纲领就包括一个更加一体化、更加民主、更加灵活、也更加有保护作用的欧洲。忙于国内竞选的马克龙并没有急于放出改革的细节,但深知欧盟不能继续浪费机会的默克尔却一反曾经对欧盟改革的态度,在马克龙当选后首次访德时对可能的改革计划张开了双臂。德国大选对马克龙不是一个乐观的结果,默克尔的弱势使得反对欧元区共同财政预算或共同财长改革的自民党在组阁谈判中话语权加强,而一贯支持马克龙欧盟改革思路的社民党因为其历史最差的成绩排斥了再一次“大联盟”政府。
即便如此,马克龙依然坚持了在这一天发表演说。有分析人士认为,马克龙准备通过这一演讲来影响德国组阁中各个党派的影响,向德国政局施加压力。有内部消息指出,默克尔曾经在发表演讲前特地向巴黎去了电话,告诫马克龙,这个方案不要过于疯狂。
默克尔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个细化竞选承诺的方案演说大胆、乐观、有可操作性、雄心勃勃——但绝不疯狂。
·马克龙的欧盟前瞻
欧盟长期以来被以民主赤字、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分离、官僚决策的低效、缺乏有效的共同政策等理由诟病。马克龙在索邦大学提出的,并不是一个应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庞大的、可以循序渐进完成的规划表。正如politico的高级评论员Pierre Briancon所言,人们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En Marche:马克龙的欧洲蓝图 https://www.7ca.cn/zsbk/zt/26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