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与风格演化③

在中国电影诞生至今的百年间,喜剧电影一直都如此受宠吗?不同时代的喜剧电影都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在本月的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 research)行业专栏中,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究中国喜剧电影的前世今生,并根据特定时代分析影片的风格演化。

在往前文章中,我们回顾了本土喜剧电影的诞生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喜剧电影的创作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喜剧电影,本期我们将走进九十年代喜剧电影的世界,这可谓是一个神仙打架的黄金年代。

以冯小刚、黄建新为代表的“黑色幽默”

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系列延续八十年代思想萌芽、试图更深刻的观察和反思社会变革的电影作品也应运而生。

其中,黄建新导演的《站直啰!别趴下》《埋伏》《谁说我不在乎》等影片极具代表性,也让彼时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冯巩成功展现出电影镜头前的表演天赋。从影片角度来看,这三部电影都讲述了看似荒诞的生活小事,其间穿插着喜剧式的人物、语言和巧合,但故事背后,又都贯穿着导演更深刻的社会思考。

行业研究|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与风格演化③

比如《站直啰!别趴下》,隐喻金钱、权力和文化的三个化身互相角力碰撞,俨然一则欲言又止的社会寓言。再比如电影《埋伏》,两个普通卑微的保卫科干事,为配合警察破案而恪尽职守地执行着超出自己职责的任务,最终却一个病死一个因险些被遗忘而饿毙于阁楼之上,这两位一位叫恭顺,一位叫民主,这样的名字当然也符合时代特色,但很难说是否蕴含着某种隐喻。但无论如何,这些作品无疑都是经典的,时至今日观看依然可以带给我们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深沉的幽默感。

另一方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九十年代观众们用脚投票,把喜剧带入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阶段。各种新探索、新成功层出不穷应接不暇。比如开辟贺岁档的冯氏喜剧,冯小刚早期的喜剧作品如《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是对王朔风格在喜剧领域内的高度还原。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极其擅长用语言制造喜剧效果,给观众带来了更直接更密集的喜剧享受。在某种程度上,冯氏喜剧的幽默表达迎合了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在开放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更多思想冲击后的人们日益强烈的表达欲。

在冯小刚的过往作品中,几乎每一部都能留下击中时代笑点、经久不衰流传多年的“台词梗”,比如《甲方乙方》中,“打死我也不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不见不散》中,“你身上还是什么是真的啊?”“我又看见了,这就是爱情的力量!”《没完没了》中,“我不舍得。路易,十三的。”冯小刚擅长幽默对白,但其电影作品中却并非只有搞笑对白,贯穿其中的对新旧冲突的解构、对金钱态度的思考、对严肃人生的戏谑、对人性矛盾的揶揄,再加上脑回路超前的一点点荒诞,成为了其电影作品辛辣爽口的重要配方。这样的冯氏喜剧风格在2000年初的《大腕》和《手机》两部作品中达到了顶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行业研究|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与风格演化③ https://www.7ca.cn/zsbk/zt/26359.html

上一篇 2024年5月30日 06:34:52
下一篇 2024年5月30日 07:05:08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