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河南周口沈丘县马拉松运动协会会长鲁某发病离世,终年54岁。就在去世当天,他仍然早起“照常跑了22.2公里”。运动性猝死可以避免吗?猝死和高温炎热有关吗?夏天应该如何安全运动?

早晨长跑下午去世
“早晨5点跑步,早上7点20分做好了早饭,中午11点20分做好了午饭,吃完饭午休,突然话都说不出来,送医院,但连抢救都来不及,心梗去世了……”鲁某生前好友、跑友王志(化名)称,早起长跑是鲁某多年的习惯,去世当天,他仍然早起跑步,“照常跑了22.2公里”。
“跑22公里大概需要1小时40分钟。”河南跑友郭展(化名)说,他和鲁某2018年因马拉松相识,今年5月,二人共同参加过兰州马拉松赛,当地不少跑友也是受到鲁某的感召才开始参加跑步运动。
王志为鲁某的去世感到遗憾:“他才五十多岁。”郭展也为鲁某感到惋惜,他说鲁某生前“对跑步非常沉浸”。
猝死是可以避免的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副教授郭黎表示,长期科学合理的长跑训练能使心脏体积增大、收缩力量增强、心力储备提高,提高心脏功能,使人体整体机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跑,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禁止参加)、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心肌炎或有心律失常者等人群参加长跑运动应谨慎。
在河南一家医院任职的毛洪涛做过近20场马拉松比赛的急救者,他提到,在一些长跑比赛如马拉松赛前,赛事组委会会要求所有参赛者提供近一年内二甲以上医疗机构做出的体检报告,确认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够适应于长跑运动才可报名参赛。
毛洪涛也曾看到过一些跑友在比赛中出现意外,最严重的是猝死。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基础疾病,这种意外完全可以避免:“第一,不熬夜;第二,赛前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第三,按照自己训练频率配速;第四,赛前两小时进餐,以碳水化合物食品为重,跑前半小时喝半瓶功能饮料,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高温高湿也是诱因
“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短时间内发生的非预期性死亡。”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马国斌介绍,运动猝死并不罕见。
猝死的根本原因在于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在剧烈运动时被诱发或加重,表现为心脏骤停、呼吸衰竭,或者脑血管意外等。对于一些人,特别是存在心血管疾病隐患的个体,高强度、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就可能增加运动损伤风险,甚至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此外,环境因素(高温高湿的夏日)、个人状态(如疲劳、脱水)、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缺乏锻炼后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熬夜、亚健康等)都可能增加运动性猝死的风险。
猝死和高温炎热有关吗?“夏天,特别是连续高温时,剧烈的运动会加大心脏负荷。”马国斌表示,因此,大热天运动要排查自己是否属于高风险人群,比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病史;是否未经系统训练或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是否体质较弱、营养不良、过度肥胖或存在其他慢性疾病;是否长期服用某些可能影响心脏功能的药物;是否长期熬夜、吸烟饮酒、过度疲劳、作息不规律。
如果属于此类人群,应该提高警惕,避免剧烈或者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
不要“逼停”你的心脏
警惕运动性猝死并非拒绝运动,而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适当的运动。
医生表示,平时要重视体检,重视“普通小感冒”,切莫带病运动。
运动前一定要注意热身,循序渐进,要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避免盲目追求高强度或长时间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
此外,夏天要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时进行运动。在户外运动时,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穿透气、吸汗的衣服,不要穿紧身运动服,如果湿气排不出去,不仅容易中暑,还会对心脏造成很大的压力。
运动后不要立马降温,如大量喝冷饮、冲凉,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血管、肌肉等迅速收缩,刺激神经功能紊乱,增加心脏负担,还有可能会“逼停”心脏。
抓住黄金抢救4分钟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如果发现他人晕厥,记住以下这些关键的急救步骤:
判断患者是否还有意识,当呼唤得不到回答时,确认是否有呼吸和脉搏。
如果没有反应,立即寻求帮助,拨打120并找人取最近的AED。
若患者无意识,呼吸、脉搏消失,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若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按照AED操作流程进行自动除颤。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猝”不及防!50多岁男子早上长跑22公里,下午突然离世…-每天早上晨跑20分钟算是锻炼身体吗 https://www.7ca.cn/zsbk/zt/3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