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沙漠里见到沙垄的时候,我差点以为自己走进了被放大千万倍的沙滩。那些连绵起伏的沙丘不像普通沙丘那样杂乱,反而像有人用巨大的梳子仔细梳理过,一道接着一道,沿着同一个方向延伸,远远望去就像凝固的波浪,温柔又有力量。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这就是沙漠里特有的地貌 —— 沙垄,听起来有点严肃,但亲身站在它面前时,只会觉得神奇又治愈。
很多人可能会把沙垄和普通沙丘搞混,其实两者差别还挺明显的。普通沙丘大多是孤零零的,形状也不规则,有时候像个小土堆,有时候又歪歪扭扭;但沙垄不一样,它特别 “讲究秩序”,几乎都是沿着盛行风的方向排列,一道挨着一道,间距也差不多,就像沙漠里铺展开的巨型五线谱,只不过音符换成了柔软的沙子。而且沙垄的规模往往很大,短的可能几百米,长的能延伸到几公里,站在一道沙垄的顶端往两边看,能看到无数道 “沙波浪” 跟着自己脚下的这道一起延伸,那种开阔感,在城市里根本找不到。
我第一次爬沙垄的时候闹了个笑话。本来以为沙子软软的,爬起来会很轻松,结果刚踩上去,脚就陷进了沙子里,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劲,好不容易爬了一半,一阵风吹来,脸上、头发里全是沙子,眼镜都被糊住了。后来当地的向导告诉我,沙垄的形成全靠风,常年吹着同一个方向的风,把沙子一点点往前推,时间久了就堆成了这种长条状的垄岗,所以沙垄的走向和风向几乎是一致的,要是在沙漠里迷了路,看看沙垄的方向,再结合太阳的位置,大概就能判断出方位了,没想到这看起来软软的沙垄,还是沙漠里的 “天然指南针”。
沙垄的表面也藏着不少小细节,要是仔细看,能发现沙子上有特别细的纹路,就像有人用指尖轻轻划过一样。这些纹路其实是风吹过沙子时留下的痕迹,风大的时候,纹路会变得粗一些、深一些;风小的时候,纹路就特别细腻,甚至能看到沙子颗粒的轮廓。有时候在沙垄的背风面,还能看到小小的沙窝,这些沙窝是风吹到沙垄顶端时,气流发生变化形成的,偶尔会有小虫子或者蜥蜴在里面躲太阳,要是运气好,还能看到它们快速爬过沙子的痕迹,给这片看起来安静的沙垄添了不少生气。
不同地方的沙垄,样子也不太一样。我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见过沙垄,那里的沙垄特别高,有的能有几十米,站在下面往上看,感觉就像面对一座小小的沙山,而且因为沙漠里的沙子特别细,颜色是那种淡淡的金黄色,在阳光下会泛着微光,尤其是早上或者傍晚的时候,阳光斜着照在沙垄上,一半亮一半暗,明暗交错的线条特别好看,随便拍一张照片都像电影里的场景。后来在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又见到了不一样的沙垄,那里的沙垄相对矮一些,间距也更宽,而且因为靠近黄河,偶尔能在沙垄之间看到零星的植被,比如沙蒿、沙棘之类的小灌木,绿色的植物点缀在金黄色的沙垄之间,看起来特别有层次感。
走在沙垄上的时候,还能听到特别有意思的声音,有时候脚踩在沙子上,会发出 “沙沙” 的轻响,要是用力跺一下脚,甚至能听到轻微的 “嗡嗡” 声。向导说这是因为沙子之间摩擦产生的声音,只有干燥的细沙才会有这种现象,而且不是所有沙垄都能听到,得是沙子颗粒大小均匀、含水量特别低的地方才会有,所以能听到这种 “沙漠之声”,也算是一种小幸运。我当时特意在沙垄上走了好远,一会儿轻轻走,一会儿用力踩,听着沙子发出的不同声音,感觉就像在和沙垄互动,特别好玩。
不过沙垄也不是一直都保持着同一个样子,风稍微大一点,就会改变它的形状。有时候前一天看到的沙垄,第二天再去看,顶端的沙子可能被风吹走了一点,或者背风面的沙窝变了形状,就像沙垄每天都在悄悄 “换衣服” 一样。但不管怎么变,它那种长条状的基本形态不会变,还是会沿着风向整齐地排列着,就像一群守规矩的 “沙漠卫士”,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岁月在沙漠里流淌。
很多人觉得沙漠里的沙垄只是一堆沙子,没什么特别的,但亲身接触过之后才发现,它其实特别有魅力。它不像高山那样雄伟,也不像河流那样奔腾,而是用一种温柔又坚定的姿态,在沙漠里展现着自己的美。有时候坐在沙垄的顶端,看着远处的沙垄一道接着一道,延伸到天尽头,心里会特别平静,所有的烦心事好像都被沙子埋住了,只剩下眼前的开阔和安静。
要是以后有机会去沙漠,一定要去看看沙垄,不用特意做什么,就光着脚在沙子上走一走,感受一下沙子的温度,看看阳光下的沙纹,听听沙子发出的声音,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被这个沙漠里的 “波浪魔法师” 给治愈到。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有这样一片安静又纯粹的地方,让我们放慢脚步,感受自然的力量,真的是一件特别难得的事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沙漠里的 “波浪魔法师”—— 聊聊超治愈的沙垄 https://www.7ca.cn/zsbk/zt/59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