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喜欢户外的小伙伴,或者上学时被地理课上的地形图难住过的朋友,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等高线地形图这个 “宝藏工具”。可能有人一听到 “地形图” 三个字就头疼,觉得全是弯弯曲曲的线,看着就眼晕。但其实只要摸透了它的小规律,你会发现这东西比手机导航还靠谱,尤其是去爬山、露营的时候,能帮你避开不少坑。
先说说等高线地形图到底长啥样。你肯定见过那种画满一圈圈曲线的图纸,有的曲线挤得特别密,有的又分得很开,旁边还标着数字,比如 100 米、200 米之类的。这些曲线就是等高线,每一条线都代表着地面上同一个高度的点连起来的形状。打个比方,如果你拿着一把巨大的刀,沿着海拔 100 米的高度把山横着切一刀,切开的地方边缘线就是 100 米的等高线;再往上切一刀,就是 200 米的,以此类推。把这些 “切口线” 都画在平面图纸上,就成了咱们看到的等高线地形图。

是不是突然有点明白啦?接下来咱们再聊聊怎么通过这些线判断地形。最容易认的是山峰,一般等高线会形成一个闭合的圈,而且圈里面的数字比外面大,有些图纸还会在最中间画个小三角形,那就是山顶的位置。比如一个圈标着 300 米,里面的小圈标着 400 米,中间再画个三角,那这就是一座海拔 400 米的山。
然后是山谷和山脊,这俩特别容易搞混,咱们用个小技巧区分。山谷就像山的 “肚子”,是往山里面凹进去的地方,下雨的时候水会往这里流,所以等高线会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比如有一组等高线,从 100 米到 200 米再到 300 米,其中一段突然向 300 米的方向弯过去,那这个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谷。山脊则相反,是山的 “脊梁”,是凸出来的地方,等高线会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还是刚才那组等高线,如果一段向 100 米的方向弯,那就是山脊。记住 “凸高为谷,凸低为脊”,下次看图纸就不会懵了。
还有鞍部,听名字就知道像马鞍,一般在两座山之间,是两个山峰中间相对低洼的地方。在等高线图上,它会呈现出两个闭合的圈(也就是两个山峰),中间夹着一个像 “8” 字中间那样的区域,等高线在这里会有一段比较平缓的过渡,那就是鞍部。如果去爬山,想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走鞍部通常是最省力的路线,因为这里的坡度比较缓。
除了这些,还有陡崖,就是特别陡峭的悬崖,在等高线图上会用一组平行的短线表示,有时候还会加上锯齿状的符号,看起来就像悬崖的边缘。如果等高线特别密集的地方突然出现这种短线,那就要注意了,前方可能有危险的陡崖,爬山的时候一定要避开。
可能有人会问,这些弯弯曲曲的线除了看地形,还有啥实际用处啊?用处可大了去了!比如喜欢徒步露营的人,出发前看一眼等高线地形图,就能知道路线上有没有陡坡、有没有山谷溪流,提前规划好怎么走省力气,哪里适合扎帐篷。之前我跟朋友去郊外爬山,本来想抄近路,结果看了地形图发现那条路等高线特别密,说明坡度特别陡,后来改成走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果然轻松多了,还避开了一片容易积水的山谷。
还有喜欢骑行的朋友,尤其是骑山地车的,看地形图能知道路线上的坡度变化,提前判断哪里需要加速,哪里需要减速,避免突然遇到大陡坡骑不上去的尴尬。甚至有些城市规划的时候也会用到等高线地形图,比如建房子要避开地势太低的山谷(防止下雨积水),修公路要尽量绕开陡崖和密集的等高线区域(减少施工难度)。
不过刚开始看等高线地形图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抽象,不如卫星地图直观。其实只要多拿几张图纸练手,很快就能找到感觉。比如你可以找一张自己去过的山的地形图,对照着回忆当时看到的地形,比如哪里是山顶,哪里是山谷,慢慢就能把图纸和实际场景对应起来。也可以用手机上的一些地图 APP,很多 APP 都有等高线模式,你在户外的时候打开,对照着眼前的山看,一下子就能明白那些线代表什么了。
有时候大家可能会忽略等高线旁边的数字,也就是海拔高度,其实这个数字特别重要。比如同样是密集的等高线,在海拔 1000 米的地方和海拔 200 米的地方,虽然看起来都是陡坡,但实际的高度差不一样,爬起来的难度也不同。还有等高线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等高距,不同的图纸等高距可能不一样,有的是 10 米,有的是 50 米,等高距越小,图纸上的地形细节就越清楚,适合看小范围的区域;等高距越大,越适合看大范围的地形,比如整个山脉的走势。
另外,看地形图的时候还要注意方向,一般图纸都会有方向标,或者默认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结合方向和地形,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位置和前进方向。比如你知道自己现在在一座山的东边,想往西边的山谷走,对照地形图就能找到正确的路线,不会走偏。
现在是不是觉得等高线地形图没那么难了?其实它就像一本用线条写的 “山地说明书”,只要读懂了这些线条的语言,就能轻松了解一片土地的地形秘密。不管是户外探险,还是单纯的地理知识学习,掌握看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都会让你多一项实用的技能。
最后,咱们来解答几个大家常问的问题:
- 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地形越陡还是越缓?
答: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在同样的水平距离内,海拔高度变化越大,地形也就越陡;反之,等高线越稀疏,地形越缓。
- 如果等高线出现重叠,这代表什么地形?
答:等高线一般不会重叠,但如果出现重叠,通常代表陡崖。因为陡崖的坡度非常大,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会在这里重合在一起,不过图纸上通常会用专门的陡崖符号来标注,更方便识别。
- 看等高线地形图时,怎么判断哪里可能有河流?
答:河流一般会出现在山谷中,因为山谷是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方。所以只要找到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的区域(也就是山谷),这个区域就有可能有河流,尤其是在有降水的地区,山谷形成河流的概率更高。
- 不同颜色的等高线地形图,颜色代表什么意思?
答:很多彩色的等高线地形图会用不同颜色区分海拔范围,比如蓝色通常代表海洋或湖泊(海拔低于 0 米),绿色代表平原或低山(海拔较低),黄色、棕色代表中山或高山(海拔较高),白色可能代表雪山(海拔极高、有积雪的地方)。不同图纸的颜色标注可能会有差异,看的时候可以参考旁边的图例。
- 新手刚开始看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简单的练习方法吗?
答:新手可以先从简单的小范围地形图开始,比如公园、小山坡的地形图,对照着实际场景观察,比如找到图纸上的山顶,再到实地找到对应的山顶,慢慢建立图纸和实际地形的联系。也可以用手机 APP 的等高线模式,在日常散步时打开,边走边对照,熟悉等高线和周围地形的对应关系,很快就能上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来等高线地形图这么好玩!手把手教你看懂山地密码 https://www.7ca.cn/zsbk/zt/6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