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踩在结实的地面上,你会不会突然好奇 —— 这脚下的地球,到底是实心的大土球,还是像夹心饼干一样分层?其实早在几百年前,科学家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了。那时候没有卫星,也没有能钻到地心的机器,只能靠地震波这种 “看不见的探针” 慢慢摸索。现在咱们已经能大致画出地球内部的 “结构图”,但越往深研究,越觉得这颗蓝色星球的 “内心” 比想象中复杂多了。
先从咱们最熟悉的表层说起吧。咱们每天踩的、盖房子的、种庄稼的地方,叫做地壳。这层就像地球的 “皮肤”,但厚度特别不均匀。在陆地下面,地壳能厚到几十公里,比如青藏高原下面的地壳,比平原地区厚一倍还多;可到了海洋里,地壳一下子就变薄了,最薄的地方只有几公里,跟陆地上的地壳比起来,就像一张薄纸。而且地壳的成分也不一样,陆地上的地壳主要是花岗岩,密度比较小;海洋地壳则是玄武岩,密度更大一些。咱们平时看到的火山喷发,很多时候就是地壳下面的岩浆突破这层 “皮肤” 冒出来的。
地壳下面紧接着的是地幔,这一层可比地壳厚多了,足足有 2900 公里,差不多占了地球体积的 84%,相当于地球的 “肌肉层”。地幔又能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有一层比较坚硬的岩石,和地壳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而岩石圈下面的上地幔部分,温度特别高,岩石处于一种半熔化的状态,叫做软流层。咱们平时说的板块运动,其实就是岩石圈在软流层上慢慢 “漂移” 形成的,比如喜马拉雅山,就是因为两个板块不断挤压,才慢慢长高的。
再往下走,就到了地球真正的 “核心”—— 地核。地核的半径大约有 3480 公里,比整个月球还要大,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就像地球的 “心脏”。地核也分两层,外层叫做外核,内层叫做内核。外核的温度特别高,能达到 4000 到 6000 摄氏度,在这么高的温度下,铁和镍都变成了液态,而且还在不断流动;而内核虽然温度更高,甚至能超过 6000 摄氏度,但因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 相当于地表大气压的 300 多万倍,所以反而保持着固态。有趣的是,外核液态金属的流动,还会产生地球的磁场,正是这个磁场保护着咱们,挡住了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不然地球上的生命早就没法生存了。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没人真的去过地核,这些结论都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最关键的 “证据” 就是地震波。当地球发生地震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地震波:纵波和横波。纵波能在固体和液体里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里传播。科学家发现,当地震波传到地下大约 2900 公里的地方,横波突然消失了,这就说明从这里开始,下面的物质是液态的,也就是外核;而到了地下 5150 公里左右,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变快,这又说明里面的物质变成了固态,也就是内核。除了地震波,科学家还会通过研究陨石 —— 因为有些陨石被认为是太阳系早期行星破碎后的碎片,成分和地球内部相似 —— 来推测地核的成分,比如陨石里铁和镍的比例,就和咱们推测的地核成分很接近。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就是地球内部各圈层的温度差异。从地表往下,每深入 100 米,温度大约会升高 3 摄氏度,到了地壳和地幔的交界处,温度能达到 1000 摄氏度左右;进入地幔后,温度一路飙升,上地幔顶部大约 1200 摄氏度,到了下地幔底部,温度能达到 3700 摄氏度;而到了地核,温度更是突破了 6000 摄氏度,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 —— 太阳表面温度大约是 5500 摄氏度,没想到咱们脚下的地核,居然比太阳表面还 “热”。不过虽然温度这么高,内核却因为压力太大而保持固态,这种情况在地球上的实验室里很难模拟,只能通过超级计算机来计算和推测。
咱们平时感觉不到地球内部的活动,但其实地幔里的物质一直在缓慢流动。上地幔的软流层就像一锅正在慢慢熬的粥,虽然流动速度特别慢,每年只有几厘米到十几厘米,比蜗牛爬得还慢,但日积月累下来,就能带动岩石圈的板块运动,引发地震、火山喷发,还能形成山脉、海沟这些地形。比如太平洋周围的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就是因为几个板块在这里相互碰撞、挤压,才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和地震,所以这里也被叫做 “火环”。
可能有人会觉得,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没什么用,反正也摸不着、碰不到。但其实这些研究对咱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比如通过了解地壳的结构,能帮助咱们找到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矿产资源 —— 很多资源都藏在特定的地壳岩层里;研究地幔的流动规律,能让咱们更准确地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而了解地核的磁场变化,还能帮助改进指南针、卫星通信这些技术,甚至能预测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
还有一个小冷知识:地球的内核其实一直在 “自转”,而且自转的速度比地球表面快。科学家通过观测地震波发现,内核的自转速度每年比地球表面快大约 0.3 到 0.5 度,也就是说,大约 700 到 1200 年,内核就会比地球多转一圈。至于为什么内核会转得更快,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的答案,有人认为是外核液态金属流动产生的摩擦力带动的,也有人认为是地球形成时留下的 “初始动力”,这个问题还在等着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咱们生活在地球表面,就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 “蛋壳” 上,而地球的 “内心” 却藏着这么多神奇的秘密。从薄薄的地壳到炽热的地核,每一层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让地球成为了一颗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虽然现在咱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已经比以前多了很多,但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开,比如地幔里具体的物质成分、内核的准确温度、外核流动的具体规律等等。也许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咱们能发明出更先进的探测技术,比如能深入地幔的探测器,到时候就能亲眼看看地球 “内心” 的真实样子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扒一扒地球的 “内心戏”:原来我们脚下藏着这么多秘密 https://www.7ca.cn/zsbk/zt/6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