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宇宙暗处的 “洗衣剂粒子”:轴子的百年寻宝记

藏在宇宙暗处的 “洗衣剂粒子”:轴子的百年寻宝记

粒子物理学界藏着个古怪的 “通缉犯”,名字居然来自洗衣剂。它既可能是暗物质的真身,又能解开量子世界的对称性谜题,却几十年来始终不见踪影。这个神秘角色就是轴子,一个让科学家又爱又恨的假想粒子。它的存在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类对宇宙本质的理解能否再迈一步。

轴子的诞生纯属 “理论救场”。量子色动力学描述夸克和胶子的强相互作用时,出现了个棘手的强 CP 问题 —— 电荷和宇称联合操作的对称性本该被破坏,实际却几乎完美保持,偏差小于十亿分之一。1977 年,物理学家佩切伊和奎恩提出新理论修补漏洞,两年后维尔切克与温伯格发现,这个理论必须引入一种全新粒子。维尔切克觉得这种粒子 “清洁” 了理论中的矛盾,就借用某洗衣剂商标命名为 “轴子”(Axion),这个随性的名字就此伴随它走过四十多年。

藏在宇宙暗处的 “洗衣剂粒子”:轴子的百年寻宝记

别看名字接地气,轴子的本事可不小。它质量极小,仅为电子质量的十亿到千亿分之一,甚至可能小于 10 万分之一电子伏,轻到能以 “低温玻色子凝聚态” 充斥宇宙。更关键的是它极度 “孤僻”,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这既是它难以被探测的原因,也让它成为暗物质的最佳候选者之一。要知道暗物质占宇宙总质量的四分之一,是普通物质的 6 倍,却因为不发光不反光始终 “隐身”,轴子的特性刚好与之完美匹配。

这个 “孤僻粒子” 还藏着宇宙诞生的秘密。科学家发现,138 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本应产生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它们相遇就会湮灭,可如今宇宙却被物质主导。新研究认为轴子可能是幕后功臣:早期宇宙中的轴子场充满能量,其螺旋衰变过程通过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更多物质,最终让物质 “打败” 了反物质。更神奇的是,轴子还能在不同身份间切换 —— 质量极轻时可被视作暗能量,推动宇宙膨胀;特定条件下又能表现为暗物质,主导宇宙结构形成。

轴子的 “藏身术” 堪称顶级。它能轻松穿透地球这类天体,就像光线穿过玻璃一样毫无阻碍。不过物理学家还是找到些 “抓它” 的线索:轴子与强磁场作用时,可能转化为可探测的光子。美国的 “轴子暗物质实验”(ADMX)就利用这个原理,用超强磁场和微波腔搭建 “陷阱”,可惜至今未捕获确切信号。有趣的是,科学家发现轴子质量可能比 ADMX 搜寻的更大,国际轴子天文台等实验正瞄准这个方向继续探索。

中国科学家也在这场 “寻宝游戏” 中崭露头角。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李田军团队创新性地利用 Sudbury 中微子观测站(SNO)的旧数据,开辟了探测新路径。太阳内部的质子聚变过程可能产生能量约 5.5 MeV 的轴子,这类轴子进入 SNO 探测器后,会将氘核拆分成质子和中子,中子与氘核再作用产生的 6.25 MeV 光子能被仪器捕捉。借助这套方法,团队排除了轴子与核子间特定耦合常数的部分参数空间,给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强的实验限制,甚至填补了此前 SN1987A 超新星观测等实验的空白。

更意外的发现来自二维材料领域。近年有研究提示,轴子可能以 “准粒子” 形态在特殊二维材料中出现。通过调节材料中的载流子浓度和外电场强度,这种准粒子的振荡能被精确控制,甚至可能制成 “可编程” 的量子器件,为探测宇宙轴子提供新工具。这就像在实验室里造出了轴子的 “模拟替身”,让科学家得以间接研究它的特性。

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搜寻仍在继续。有人觉得轴子只是理论幻想,就像当年的 “以太” 一样终将被抛弃;也有人坚信它藏在宇宙的某个角落,等待人类掀开最后一层面纱。毕竟暗物质的谜题尚未解开,强 CP 问题的答案仍在迷雾中,轴子或许就是串联起微观粒子与宏观宇宙的关键钥匙。那些散落在宇宙中的 “洗衣剂粒子”,会不会正在某个星系的边缘,默默见证着宇宙的运转规律?

关于轴子的 5 个常见问答

  1. 轴子为什么叫 “洗衣剂粒子”?

1978 年物理学家维尔切克命名这种粒子时,觉得它能 “清洁” 量子色动力学中的理论矛盾,恰好与某洗衣剂商标的 “清洁” 寓意契合,于是借用其英文名 “Axion” 命名,中文译为 “轴子”。

  1. 轴子和暗物质是什么关系?

轴子是暗物质的主要候选者之一。它质量小、寿命长、几乎不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这些特性与暗物质 “隐身” 且主导宇宙结构的特点完全匹配,若其丰度足够,就能解释宇宙中暗物质的存在。

  1. 科学家怎么探测轴子?

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利用强磁场将轴子转化为光子(如 ADMX 实验);二是通过太阳聚变产生的轴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探测(如 SNO 实验);三是在二维材料中寻找轴子准粒子,间接研究其特性。

  1. 轴子有实际应用价值吗?

目前还处于理论和探测阶段,但若能证实存在,可能推动量子器件发展 —— 二维材料中的轴子准粒子可被电场调控,有望制成高精度量子传感器或可编程量子元件。

  1. 中国在轴子研究中有哪些突破?

中科院李田军团队利用 SNO 实验数据,首次对轴子与核子的特定耦合常数给出直接实验限制,排除了部分参数空间,取得该领域世界领先的探测成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藏在宇宙暗处的 “洗衣剂粒子”:轴子的百年寻宝记 https://www.7ca.cn/zsbk/zt/60736.html

上一篇 2025年10月18日 01:09:59
下一篇 2025年10月18日 01:13:48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