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以为传统戏曲都是 “听不懂的咿咿呀呀”,那可真得试试昆曲。这门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艺术,就像一杯陈年老茶,初听可能觉得节奏慢,可一旦听进去,就会被那些婉转的唱腔、细腻的身段,还有藏在唱词里的故事勾住魂。很多年轻人第一次看昆曲,都是被朋友 “按头安利”,结果看完当场入坑,甚至开始主动找老剧目反复刷,这种 “反向种草” 的魔力,大概只有昆曲能做到。
就拿最经典的《牡丹亭》来说吧,杜丽娘为了一场梦里的爱情,竟然能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种浪漫到极致的剧情,放到现在看都特别戳人。而且昆曲里的唱词特别讲究,不是随便凑的大白话,而是像诗一样美。比如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短短两句,把少女的心事和对时光的感慨全说透了,就算不懂戏曲的人,听着也会觉得 “哇,这话也太有感觉了”。
除了唱词,昆曲的 “身段” 也特别有看头。演员一个抬手、一个转身,甚至一个眼神,都藏着门道。比如表现害羞,不是直接捂脸,而是用袖子轻轻遮一下嘴角,再微微低头,那种含蓄的美,比直白的表情更有韵味。还有水袖,演员甩起来的时候,时而像流水轻轻划过,时而像蝴蝶翩翩起舞,明明只是一块布,却能把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看得人忍不住拍手叫好。
可能有人会问,昆曲节奏这么慢,会不会看着看着就犯困啊?其实刚开始看的时候,确实需要一点耐心,毕竟它不像电视剧那样情节紧凑,每分钟都有新反转。但只要你静下心来,跟着唱腔慢慢走,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比如《游园惊梦》里,杜丽娘逛花园的那段,没有激烈的冲突,就是她看到花开、听到鸟鸣时的心情变化,可演员通过细腻的唱腔和身段,把那种少女的憧憬和淡淡的忧愁演得特别真实,让人忍不住跟着她的情绪走,根本不会觉得无聊。
而且现在的昆曲,也不是一直守着老传统不变,很多剧团都会做一些创新,让它更贴近年轻人的喜好。比如有的剧目会加入现代的灯光和舞美,让舞台效果更精致;有的会把昆曲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比如和流行音乐合作,或者改编成动画短片,用更有趣的方式让大家了解昆曲。不过这些创新都不会丢了昆曲的魂,该有的唱腔、身段还是原汁原味,只是换了种大家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就像给老古董穿了件新衣服,既好看又不失本色。
记得有次和朋友去看昆曲小剧场演出,台下坐了好多年轻人,还有人拿着手机拍照录像,看到精彩的地方,大家会像看演唱会一样鼓掌欢呼。演出结束后,还有演员出来和观众互动,解答大家关于昆曲的疑问,那种热闹的氛围,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戏曲 “严肃、高冷” 的印象。原来昆曲也可以这么 “接地气”,也能和年轻人玩到一起,这种感觉特别好。
其实不管是喜欢热闹还是喜欢安静,不管是喜欢古典还是喜欢新潮,昆曲里总有能打动你的地方。它可能没有流行音乐那么传唱度高,也没有电影那么视觉冲击强,但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你需要静下心来的时候,用婉转的唱腔和细腻的故事,陪你度过一段温柔的时光。如果你还没看过昆曲,不妨找个机会去剧场体验一下,说不定你也会像很多人一样,一脚踏进这个美妙的世界,从此爱上这门老艺术。
昆曲常见问答
- 问:第一次看昆曲,选什么剧目比较合适?
答:新手推荐从经典剧目入手,比如《牡丹亭》的《游园惊梦》选段,剧情简单易懂,唱腔和身段都很经典,能快速感受到昆曲的美;还有《西厢记》《长生殿》的经典片段也不错,故事性强,容易代入。
- 问:昆曲的唱词好多都听不懂,需要提前做功课吗?
答:不用特意花很多时间做功课,现在剧场演出一般都会打字幕,跟着字幕看就能明白剧情。如果想提前了解,也可以简单查一下剧目背景,不过就算不查,跟着演员的情绪和唱腔走,也能感受到大致的意思,反而更有沉浸式体验。
- 问:昆曲演员是不是从小就要开始学啊?
答:大部分昆曲演员都是从小学习的,因为昆曲的身段、唱腔都需要长期练习才能掌握,比如水袖功、唱腔的气息控制,都得靠日复一日的打磨。不过也有少数人是成年后因为热爱才开始学的,虽然难度大,但只要有兴趣和毅力,也能学好。
- 问:看昆曲演出需要穿得很正式吗?
答:完全不用,穿日常的衣服就可以。现在很多昆曲演出,尤其是小剧场演出,氛围都很轻松,大家穿着休闲装去看也很自在,重点是带着轻松的心情去感受,不用有太多顾虑。
- 问:除了去剧场,还有什么方式能了解昆曲?
答:除了线下演出,网上也有很多资源,比如各大视频平台上有昆曲剧团发布的经典剧目片段、演员教学视频;还有一些纪录片,比如《昆曲六百年》,能系统了解昆曲的历史和文化;另外,有些博物馆也会有昆曲相关的展览,展示戏服、道具这些,都能帮你更深入了解昆曲。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昆曲:这门让人越品越上头的老艺术 https://www.7ca.cn/zsbk/zt/6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