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信安。
昨夜整理书橱时,指尖触到一个素白信封,牛皮纸边缘已泛出浅褐的霉斑,像被时光浸软的枯叶。信封上没有邮票,只在右下角用铅笔淡淡画着一株梧桐,枝桠间悬着半轮月亮 —— 那是你从前最爱的标记。忽然想起,我们竟有三年未曾通过书信了,如今连电话里的声音,都像蒙着一层细纱,模糊了彼此近来的模样。
记得从前同住的那条巷弄,青石板路总在雨后泛着微光,墙根下的青苔顺着砖缝蔓延,像谁悄悄铺开的绿绸。每到盛夏傍晚,你总爱搬一把竹椅坐在院门口,手里摇着蒲扇,看巷口的夕阳把云朵染成橘红。我则趴在石桌上写稿,笔尖划过信纸的沙沙声,混着你哼的老调子,成了那段日子最安稳的背景音。有次我写到深夜,你端来一碗温好的桂花酒,酒液里浮着几粒金黄的花瓣,你说这是外婆教你酿的,喝了能解乏。那天我们就坐在昏黄的灯下,就着半碟茴香豆,把那瓶酒喝得见了底,连月亮都醉得躲进了云层里。
后来你说要去南方,说那里有大片的木棉,能开出像火焰一样的花。我去车站送你时,你背着一个旧帆布包,包里装着我给你写的几封信,还有一小罐桂花蜜。你说等来年木棉花开了,就寄照片给我,可直到现在,我也没收到那张照片。或许是路途太远,信件在途中迷了路,又或许是你太忙,忘了曾经的约定。但我不怪你,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就像巷口的梧桐,每年都会长出新的枝叶,却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模样。
前几日路过我们从前常去的那家书店,发现它已经改成了一家咖啡馆。橱窗里摆着精致的蛋糕,香气从玻璃门里飘出来,让人忍不住驻足。我走进去点了一杯拿铁,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的行人来来往往。忽然想起从前我们总在周末来这里看书,你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你身上,把你的头发染成金色。我则在书架前穿梭,寻找喜欢的书,偶尔抬头,能看到你认真阅读的模样,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那时的时光好像很慢,慢到我们可以一整天都泡在书店里,不用考虑未来,不用担忧现在,只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
如今我也搬离了那条巷弄,住进了一个新的小区。小区里有很多年轻的夫妇,还有活泼的孩子,每天都能听到他们的笑声。我在阳台上种了几盆花,有月季、茉莉,还有你喜欢的木槿。每当花开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你,想起我们从前一起在院子里种花的日子。你总说我种花太粗心,浇水太多,把花浇死了,可你还是会耐心地教我怎么照顾它们。现在我终于学会了种花,可你却不在我身边,不能和我一起欣赏花开的美景。
昨晚下了一场小雨,清晨起来,空气里满是泥土的清香。我走到阳台上,看到木槿花上挂着水珠,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我忽然想给你写这封信,把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都告诉你,告诉你巷弄的变化,告诉你书店的消失,告诉你我种的花开花了。我不知道这封信你能不能收到,也不知道你现在过得好不好,但我还是想写下来,就像从前一样,把我的心事都告诉你。
或许有一天,你会在某个午后,收到这封来自旧年巷尾的信,拆开信封,看到里面的文字,想起我们曾经的时光。那时你会不会也像我一样,嘴角泛起浅浅的笑意,心里涌起一股温暖的感觉?
期待着你的消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你的旧友
[日期]
常见问答
- 文中多次提到的 “桂花” 有什么特殊含义?
文中的 “桂花” 是两人往昔情谊的重要载体,从桂花酒、桂花蜜到对桂花相关场景的回忆,桂花象征着那段宁静美好的旧时光,也寄托着作者对友人的思念,每次提及桂花,都是对两人共同记忆的唤醒。
- 作者为什么选择书信体来创作这篇散文?
书信体能够营造出一种私密、亲切的交流氛围,仿佛作者正在与友人面对面倾诉,更容易传递出细腻、真挚的情感。同时,书信的形式也契合文中对往昔书信往来时光的怀念,让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具代入感。
- 文中提到书店改成咖啡馆,这一变化有什么用意?
书店改成咖啡馆的变化,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与文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就像巷口的梧桐再也回不到最初模样” 的感慨相呼应,通过具体场景的改变,凸显出对旧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变化的淡淡怅惘。
- 结尾 “期待着你的消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是否显得过于平淡?
这样的结尾并不平淡,反而符合全文文艺、诗意的风格。它没有刻意追求强烈的情感爆发,而是以一种温和、绵长的期待收尾,就像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一样,不浓烈却持久,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也让书信的交流感延续下去。
- 文中没有具体写友人离开后的经历,这样处理合适吗?
合适。文章的核心是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往昔时光的回忆,重点在于作者自身的情感和经历。不写友人离开后的经历,既保留了友人在作者记忆中的美好形象,也让思念更具聚焦性,避免因过多展开友人经历而分散文章的情感主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寄往旧年巷尾的信 https://www.7ca.cn/zsbk/zt/6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