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行李时特意扔了闹钟,总觉得去古村就该跟着太阳的节奏走。从杭州坐高铁到丽水,再转中巴往山里钻,车窗外的风景渐渐从高楼变成连绵的青山,最后钻进一条飘着白雾的盘山公路,松阳的第一个古村 —— 杨家堂,就藏在路的尽头。
村口那棵几百年的香樟树是最好的路标,枝桠伸得老长,像只大手轻轻揽住整个村子。沿着碎石路往上走,连片的黄泥房层层叠叠堆在山坡上,墙面上爬满了绿藤,偶尔有几扇木窗敞开着,能看见里面挂着的玉米串和红辣椒,风一吹就晃悠悠地响。路上碰到挎着竹篮的老奶奶,篮子里装着刚采的野菊花,她笑着往我手里塞了一把,说泡水喝能败火,指尖还带着泥土的温度。

找好提前订的民宿,老板是个留着长头发的本地人,姓陈,大家都叫他老陈。民宿是用自家老房子改的,保留了木梁和土灶,院子里摆着几张竹椅,中间架着个炭火盆,晚上能烤红薯。放下行李时老陈正蹲在院子里炒茶,铁锅里的茶叶翻滚着,冒出一股清甜的香气。他说这是今年的明前茶,早上刚从后山采的,让我等会儿尝尝。
下午跟着老陈去后山采茶,山路上满是青苔,走起来得小心翼翼。茶树长得不高,叶子嫩得能掐出水来,老陈教我只采最顶端的一芽两叶,说这样的茶叶泡出来才香。我学得慢,采了半天也没装满半个竹篓,手还被茶树的细枝划了道小口子。老陈看见,从口袋里掏出片叶子揉烂了敷在我手上,说这是止血的草药,山里人都用这个。阳光穿过茶树的缝隙洒下来,落在身上暖洋洋的,远处传来几声鸡鸣,衬得山里更安静了。
傍晚回到村子,家家户户都开始做饭,烟囱里冒出的炊烟裹着饭菜香,在村子上空慢慢散开。我坐在民宿的院子里,看着老陈用土灶炒菜,锅里的腊肉滋滋作响,旁边的锅里炖着本地的笋干,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不一会儿,菜就端上了桌:腊肉炒笋干、清蒸溪鱼、凉拌野菜,还有一碗土鸡汤,都是山里的味道。老陈拿出自己酿的米酒,倒了两杯,说这酒度数不高,喝着暖身子。我尝了一口,米酒甜甜的,带着点粮食的香气,喝下去胃里暖暖的。
吃完饭,天已经黑透了,村子里没什么路灯,只有家家户户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星星点点的。老陈搬了张竹椅坐在院子里,跟我聊起村子的事。他说杨家堂有三百多年历史了,以前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这几年搞乡村旅游,不少人又回来开民宿、种茶叶。他指着不远处的一栋黄泥房说,那是他小时候住的地方,后来翻新成了民宿,现在他儿子也在村里帮忙,一家人守着这老房子,挺好的。天上的星星特别亮,密密麻麻的,能清楚地看见银河,风里带着山草和泥土的味道,偶尔能听见远处山上传来的虫鸣。
第二天早上是被鸟叫声吵醒的,推开窗户,看见山里飘着薄雾,远处的青山像被裹在一层纱里,隐隐约约的。老陈已经做好了早饭,粥是用山泉水煮的,就着咸菜和自家做的豆腐乳,简单却很爽口。吃完早饭,决定去村里转一转,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路过一户人家,门开着,里面有位老爷爷正在编竹篮,竹条在他手里翻飞着,不一会儿就编出了个雏形。我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老爷爷抬头看见我,笑着招手让我进去坐,还给我倒了杯茶,说这是他孙女从城里寄回来的花茶。
走到村子最高处的观景台,能看见整个杨家堂的全貌,连片的黄泥房在阳光下泛着暖黄色的光,青石板路像丝带一样绕着村子,远处的稻田绿油油的,偶尔有农民在田里劳作。风一吹,稻田里翻起一层层绿浪,带着稻花的清香。有几个游客拿着相机在拍照,小声地议论着这里的风景,生怕打扰了村子的安静。我找了块石头坐下,晒着太阳,看着眼前的景色,觉得时间好像慢了下来,之前在城里的焦虑和忙碌,好像都被这山里的风吹走了。
中午在村里的一家小饭馆吃饭,老板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以前在杭州做电商,去年回来开了这家饭馆。他推荐我点了一道紫苏炒溪鱼,鱼是早上从村里的小溪里捞的,新鲜得很,裹着面粉炸过之后再用紫苏炒,外酥里嫩,带着紫苏的香味。还有一道炒南瓜叶,是老板自己种的,脆嫩爽口,吃起来有股清甜味。吃饭的时候,进来几个背着画板的学生,说要在这里写生,老板热情地给他们找了靠窗的位置,说从这里能看见最好的风景。
下午去了离杨家堂不远的平田村,那里有个云上平田民宿,听说设计得很有特色。沿着山路走过去,路上能看见成片的竹海,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像在唱歌。平田村比杨家堂小一些,房子也更分散,不少老房子都被改造成了民宿和咖啡馆,保留了老建筑的外观,里面却很现代,有大大的落地窗和舒服的沙发。在一家咖啡馆里坐了一会儿,点了杯拿铁,咖啡杯是用粗陶做的,上面画着村里的风景。透过落地窗,能看见外面的竹海,阳光洒在竹海上,像撒了一层金粉。
傍晚准备回杨家堂时,碰到了一群在村里写生的学生,他们围着一幅画讨论着,画里是平田村的竹海和老房子,色彩鲜艳,充满了生机。一个学生说,他们是美术学院的,来这里写生已经一个星期了,觉得这里的风景特别美,随便一处都是一幅画。我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突然觉得,古村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建筑和风景,更在于它能让人静下心来,发现生活里的小美好。
回到杨家堂时,天已经快黑了,老陈正在院子里烤红薯,炭火盆里的红薯冒着热气,香味扑鼻。他递给我一个刚烤好的红薯,烫手得很,我捧着红薯,剥开皮,咬了一口,又甜又糯,满是小时候的味道。老陈说,明天要带我去村里的老祠堂看看,那里有几百年的木雕,很值得一看。我点了点头,心里想着,明天又能在村里晃荡一天,真好。
住了三天,离开松阳那天,老陈特意给我装了一包明前茶和一罐他自己做的笋干,说让我带回去尝尝。坐上去丽水的中巴车,回头看杨家堂,村子渐渐变小,最后藏进了青山里。车上,我拿出老陈给的茶叶,泡了一杯,茶香袅袅,嘴里满是清甜的味道。想起在村里的日子,没有闹钟,没有催促,每天跟着太阳起床,跟着炊烟吃饭,和村里的人聊天,看山里的风景,那样的日子,简单又惬意。
现在偶尔想起松阳,脑海里还是那连片的黄泥房、青石板路上的青苔、老陈院子里的炭火盆,还有那杯清甜的明前茶。不知道下次再去的时候,村里会不会有什么变化,老陈的米酒是不是还那么甜,采茶的老奶奶是不是还会往我手里塞野菊花。或许,我该找个时间再回去看看,再在村里晃荡几天,把时间重新泡在青石板与茶香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在松阳古村晃荡的日子:把时间泡在青石板与茶香里 https://www.7ca.cn/zsbk/zt/6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