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提到写作就头大,总觉得得端着架子、咬文嚼字才算正经写东西。但我最近发现,真正让人愿意读下去的文字,往往都带着点 “烟火气”—— 不用刻意追求华丽辞藻,哪怕是记录早餐摊的豆浆油条,只要写得真切,就能让人眼前一亮。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那些不那么 “学院派” 的写作方法,说不定能帮你打破对 “写作” 的刻板印象。
先说说素材积累这事儿吧,别总想着要去什么名山大川找灵感,生活里的小细节才是宝藏。前几天我在地铁站看到一个老奶奶,手里攥着给孙子织到一半的毛衣,针脚歪歪扭扭,但她一边等车一边对着阳光比划,嘴角还带着笑。当时我随手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了一句 “阳光下的毛线针,比任何首饰都亮”,后来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时,这段素材直接成了全文的点睛之笔。很多人觉得素材要 “高大上”,其实不然,便利店店员递东西时指尖的温度、下雨天路边小猫缩在伞下的模样,甚至是晚上加班时外卖盒上的油渍,这些细碎的瞬间,只要留心记下来,都是能让文字变生动的好材料。记素材也不用讲究格式,手机备忘录、笔记本、甚至是餐巾纸背面,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用管句子通不通顺,重点是把当下的感受留住 —— 毕竟那些一闪而过的情绪,才是最打动人的东西。

(注:此处为示例图片链接,实际使用时可替换为真实生活场景图片)
再聊聊怎么把这些零散的素材串起来。很多人写完一段就卡住,总觉得 “逻辑不对”“衔接不上”,其实没必要这么紧绷。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 “夏天记忆” 的文章,一开始只记了几个片段:外婆家老风扇的嗡嗡声、吃西瓜时滴在手腕上的汁水、傍晚和小伙伴在巷子里追萤火虫。这些片段看起来没什么关联,但我试着用 “夏天的味道” 作为线索,把风扇声和外婆切西瓜的动作连在一起,再把西瓜汁的甜和萤火虫的光放在同一段里,最后读起来反而像一串连贯的珠子。有时候写作就像搭积木,不用先画好完整的图纸,先把喜欢的积木块(素材)摆出来,再试着找它们之间的小联系 —— 可能是同一种颜色,可能是相似的感觉,慢慢就能搭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如果实在卡壳,也可以试着 “跳着写”,先写最有感觉的段落,比如先写结尾再写开头,或者先写中间最精彩的部分,反正文字是可以修改的,不用一开始就追求完美。
还有个小技巧想分享,就是 “用五感写细节”。很多人写东西容易干巴巴,比如写 “今天天气很好”,就只是这五个字,读者完全没感觉。但如果试着加入感官描写:“今天的阳光晒在胳膊上暖暖的,风里带着楼下桂花树的香味,连路过的小狗都放慢了脚步,舌头吐得长长的,好像在尝风的味道”,这样一来,画面感就出来了。我之前帮朋友修改过一篇旅行日记,他原本写 “海边很美”,后来我让他试着回忆当时的感受:沙子踩在脚下是什么感觉?海浪声听起来像什么?海风刮在脸上有没有味道?他改完后写成:“沙子从脚趾缝里漏下去,软软的像棉花;海浪拍着礁石,声音比家里的白噪音机还舒服;海风刮过来的时候,带着点咸咸的味道,好像刚吃了一口海苔”。你看,这样的文字是不是比 “海边很美” 更让人有代入感?其实每个人都有五感,只要写作时多想想 “当时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文字自然会变得鲜活起来。
另外,别害怕 “写得不好”,很多人不敢动笔,就是怕自己写得 “不对”“不好看”。但其实没有绝对 “好” 的文字,只有 “真诚” 和 “不真诚” 的区别。我刚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写得很幼稚,比如写 “妈妈做的面条很好吃”,只会写 “面条很筋道,汤很鲜”。后来我试着把当时的小情绪加进去:“妈妈煮的面条总是煮得软一点,她说我小时候咬不动硬面条;汤里会放一勺她自己做的肉酱,每次我都能把汤喝得干干净净,她总笑着说我‘喝汤比吃面积极’”。虽然这些话很普通,但有朋友告诉我,读的时候想起了自己妈妈做的饭。所以你看,真诚的文字比华丽的辞藻更有力量。如果觉得自己写得不好,也可以试着 “写给自己看”,不用在意别人的评价,就像写日记一样,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哪怕句子不通顺、有错别字也没关系。慢慢写得多了,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会表达,就像刚开始学骑车会摔跤,骑多了自然就稳了。
还有个小习惯想推荐给大家,就是 “定期复盘修改”。不是说写完就不能动了,好的文字往往是改出来的,但修改也不用太复杂。我通常会在写完一篇文章后,隔一天再看,这时候思路会更清晰,很容易发现哪里写得啰嗦,哪里没说清楚。比如之前写一篇关于读书的短文,一开始写 “我喜欢在晚上读书,因为晚上很安静,能让人静下心来”,后来隔了一天再看,觉得 “很安静”“能静下心来” 有点重复,就改成 “我喜欢在晚上读书,台灯的光刚好罩住书页,连窗外的车声都变得很远,好像整个世界都在等我翻下一页”。修改的时候不用大刀阔斧,有时候只是把 “很好” 换成 “像刚烤好的面包一样暖”,把 “很开心” 换成 “嘴角忍不住往上翘,连走路都想蹦着走”,文字的味道就不一样了。如果觉得自己改不出来,也可以把文章读给朋友听,有时候别人一句话就能点醒你 —— 比如朋友可能会说 “这里我没明白你想表达什么”,或者 “这段写得特别好,我好像也经历过”,这些反馈都是修改的好方向。
最后想跟大家说,写作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它更像一种 “和自己对话” 的方式。不用追求成为作家,也不用在意写得好不好,只要你愿意把心里的想法、看到的风景、感受到的情绪用文字记下来,就是最好的写作。可能刚开始会觉得难,但就像每天坚持喝一杯水一样,每天写一点,哪怕只是几句话,慢慢就会发现,写作已经变成了生活里一件很自然的事。你有没有试过用文字记录过什么特别的瞬间?或者有没有自己的小写作技巧?如果有的话,不妨试着写下来,说不定下次再看的时候,会发现原来自己这么会表达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把生活碎片变成文字:聊聊那些不枯燥的写作小技巧 https://www.7ca.cn/zsbk/zt/6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