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老家的菜市场里,总能听见此起彼伏的熟悉腔调。王阿姨扯着嗓子喊 “要茼蒿不?刚从地里拔的,嫩得能掐出水!”,李叔蹲在鱼摊前跟老板讨价还价 “这鲫鱼再少五毛呗,上次买还没这么贵哩”,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话语,像一把钥匙,瞬间就能打开记忆里关于家乡的匣子。方言这东西很奇妙,它不像普通话那样规整统一,却带着每个地方独有的温度,哪怕只是简单几个字,都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
去年国庆回外婆家,刚到村口就被隔壁张奶奶拉住唠嗑。她攥着我的手说 “丫头咋才回来?前阵子还跟你外婆念叨,说你小时候总爱跟在我家狗蛋后面跑,一摔跟头就哭着喊‘婆,我疼’”。听着她嘴里熟悉的方言,那些模糊的童年片段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 夏天在院子里吃西瓜,外婆用方言讲老掉牙的故事;过年时跟着舅舅去贴春联,他教我用方言说 “恭喜发财”;就连上学路上被石头绊倒,哭着喊的也是带着方言腔调的 “妈妈”。原来方言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把成长里的点点滴滴都串联了起来,成了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印记。
出门在外的时候,方言更像是一种 “暗号”。有次在外地旅游,肚子饿了随便找了家小饭馆,点完菜正等着,就听见老板跟后厨用家乡话喊 “多放两勺辣椒,少搁点盐”。我下意识接了句 “能不能再加点酸豆角?”,老板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 “原来是老乡啊!没问题,今天这酸豆角给你多加些,自家腌的,味道正”。那天的饭菜吃得格外香,不仅仅是因为味道合口,更因为一句方言带来的亲切感,让陌生的城市突然有了一丝熟悉的暖意。
不过现在身边说方言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每次回老家,看到小孩子们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偶尔冒出几句方言还带着 “洋腔”,心里总有点说不出的滋味。有次跟小侄女聊天,问她会不会说家乡的童谣,她摇摇头说 “老师说要讲标准普通话,方言说多了会影响学习”。其实我倒觉得,方言跟普通话并不冲突,就像家里的老照片和新相册,各有各的意义。普通话能让我们走得更远,跟更多人交流,而方言能让我们记得从哪里来,记得那些独属于家乡的故事。
记得外婆以前总说 “方言是根,忘了方言就忘了祖宗”。那时候还不太懂这句话的意思,直到后来在外地听到有人说家乡话,眼眶突然发热,才明白外婆说的 “根” 是什么。方言里藏着家乡的风俗,藏着祖辈的智慧,藏着我们成长的痕迹。就像奶奶煮菜时总爱说 “按老方子来,味道才对”,方言也是这样,它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方子”,里面装着最地道的家乡味。
有时候跟朋友聊起方言,有人会说 “现在都全球化了,方言没用了”,可我觉得,正是因为全球化,方言才更需要被记得。就像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才显得热闹好看,如果只剩下一种花,多单调啊。方言也是一样,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温柔婉转,有的豪爽直白,有的幽默风趣,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财富,要是丢了,多可惜。
上次回老家,特意跟外婆学了几句家乡的老话,还录了音。现在偶尔想家的时候,就拿出来听听,外婆的声音带着方言特有的腔调,一下子就能把我拉回那个有蝉鸣、有槐花香的小院子。其实不用刻意去 “保护” 方言,只要我们愿意多说、多听、多跟身边人分享,它就不会消失。就像院子里的老槐树,只要有人浇水、有人打理,就会一直枝繁叶茂。
下次回老家,你要不要也试着跟家里人用方言聊聊天?或许你会发现,那些平时没注意的细节里,藏着你从未发现的温暖。毕竟,那可是我们最亲切的 “乡音密码” 啊,怎么能轻易忘了呢?
常见问答
- 问:平时在外地,很少有机会说方言,担心自己会忘了怎么办?
答:可以偶尔跟家里人用方言视频聊天,或者听听家乡的方言歌曲、戏曲,也可以把常用的方言词语记下来,有空的时候翻一翻,慢慢就不会忘了。
- 问:孩子现在上学要讲普通话,还需要教他说方言吗?
答:当然可以教呀。普通话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交流,而方言能让孩子了解家乡的文化,两者并不矛盾。平时在家可以跟孩子说方言,让他在轻松的环境里接触和学习。
- 问:有些方言的词语很难用文字写出来,担心没办法传承下去,该怎么办?
答:其实不用非要用文字写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比如教孩子说方言童谣、讲方言故事,也可以用录音、录像的方式把方言记录下来,这样就算没有文字,也能把方言传下去。
- 问:在公共场合说方言,会不会让人觉得不礼貌或者奇怪?
答:不会呀。只要不是在需要统一使用普通话的正式场合,比如课堂、会议,在公共场合说方言是很正常的。而且很多人听到不同的方言,还会觉得很有趣,说不定还能因此认识老乡呢。
- 问:觉得自己说的方言不标准,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该怎么克服?
答:其实没有 “标准” 的方言,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就算说得不那么 “地道” 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敢于开口,多跟说方言的人交流,慢慢就会越来越熟练,也不会不好意思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 “乡音密码” https://www.7ca.cn/zsbk/zt/6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