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的榫卯

老木匠的榫卯

李家坳的老木匠王德山有双特别的手。掌心布满深褐色老茧,指关节粗大得像老树根,可只要握住刨子,那些粗糙的纹路里就会渗出细润的光。他刨木头时总爱哼一段没词的调子,刨花在阳光里飞起来,像一群白蝴蝶绕着他的蓝布衫打转。

村西头的赵家要嫁闺女,托人捎话来请他打一套嫁妆。王德山放下手里的墨斗,从墙根拖出一捆樟木。木料是三年前赵家老汉送来的,他当时用斧背敲了敲,说要等木料里的性子都沉下去,打出来的柜子才不会走形。现在樟木表面泛着浅黄的光泽,凑近了能闻到淡淡的香,像藏着整个春天的阳光。

王德山做事不慌。每天天刚亮透,他就搬着小马扎坐在院子里,先眯着眼看会儿木料,再用墨斗在上面弹出细细的线。线要弹得直,他说这就像做人,走歪了一步,后面的榫卯就都对不上了。赵家闺女来过一次,站在门口看他凿卯眼,问能不能在衣柜门上雕朵桃花。王德山点点头,从抽屉里翻出一块边角料,刻了朵小小的桃花递过去,花瓣上还留着细细的木纹,像刚从枝头上摘下来的。

村里的人都爱找王德山做活。他收费不高,还总把多余的木料做成小玩意儿,比如给孩子的木马,给老人的拐杖。有一次,邻村的王婶来打菜板,看到他院子里晒着的玉米,说自家的玉米还没剥完。王德山听完,当天傍晚就扛着梯子去了王婶家,帮着剥了一整晚玉米。王婶要给他钱,他摆摆手说:“都是乡里乡亲,帮把手是应该的。”

王德山的院子里有棵老槐树,树龄比他还大。每到夏天,槐花开得满院都是,香味能飘到村东头。他常坐在槐树下磨刨刀,刀刃在月光下闪着冷光。有一回,村里的小孩二柱子来玩,不小心把他的墨斗弄洒了。二柱子吓得不敢说话,王德山却笑着说:“没事,墨汁洒了再调就是,别吓着孩子。” 他还从屋里拿出糖块,塞给二柱子,让他以后常来玩。

赵家的嫁妆打了一个多月。最后一天,王德山把所有的家具都擦得干干净净,再用细砂纸打磨一遍,直到表面光滑得能映出人影。赵家老汉来拉嫁妆时,摸着衣柜上的桃花雕纹,眼眶都红了。他说:“德山啊,你这手艺,真是没话说。” 王德山只是笑着,把一张写着 “百年好合” 的红纸贴在衣柜上。

秋收的时候,村里忙得热火朝天。王德山也放下了手里的活,帮着邻居们收割庄稼。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割稻子、捆稻草,动作麻利得很。傍晚时分,大家坐在田埂上休息,有人递给他一瓶水,他喝了一口,又递给旁边的年轻人。夕阳把稻田染成金黄色,风吹过,稻穗沙沙作响,像在唱一首丰收的歌。

冬天来得快,第一场雪下的时候,王德山的院子里积了厚厚的一层雪。他扫出一条小路,从门口通向槐树下。有天早上,他发现门口放着一篮子鸡蛋,篮子上还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谢谢德山叔”。他知道这是村里的人送的,心里暖烘烘的。他把鸡蛋分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自己只留了几个。

过年的时候,村里热闹非凡。王德山的屋里也来了不少人,有来给他拜年的,有来请他帮忙修家具的。他忙着给大家倒茶、递瓜子,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半夜的时候,人们都走了,他坐在炕上,看着窗外的烟花,想起了年轻时的日子。那时候,他刚跟着师傅学木匠,师傅告诉他,做木匠不仅要手艺好,还要心善。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记着师傅的话,把每一个顾客都当成亲人,把每一件活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开春的时候,王德山病了一场。村里的人都来看他,有人给他送药,有人给他熬粥。赵家闺女也来了,手里拿着一束刚摘的桃花,放在他的床头。王德山看着桃花,笑着说:“今年的桃花,开得真好看。” 病好之后,王德山又开始做活了。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每天早早地起床,坐在院子里刨木头,哼着没词的调子,刨花在阳光里飞起来,像一群白蝴蝶绕着他的蓝布衫打转。

李家坳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平淡却充满温情。王德山的手艺还在,他的善良也还在。村里的人都说,有王德山在,心里就踏实。而王德山也觉得,能在这个村里,做着自己喜欢的活,看着村里的人开开心心的,就是最幸福的事。他常说,木头有性子,人也有性子,只要用心去对待,就能把日子过得像榫卯一样,严丝合缝,稳稳当当。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老木匠的榫卯 https://www.7ca.cn/zsbk/zt/61469.html

上一篇 2025年10月19日 10:42:22
下一篇 2025年10月19日 10:46:54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