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学时的课程表,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语文、数学这些必学科目,或是英语、物理这类常规副科。但其实很多学校里藏着一批特别的 “宝藏课程”,它们不像统考科目那样有统一教材,却能精准戳中同学们的兴趣点 —— 这就是校本课程。别觉得这是个听起来很严肃的词,实际上它可能是让你在陶艺室捏一下午泥巴,也可能是跟着老师在校园里认植物,甚至是组队设计校园文创产品,完全是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 “量身定制” 的快乐时光。
我还记得邻居家小孩小宇去年刚上初中时,每天放学都念叨着周三的校本课。一开始我以为是什么额外的补习课,后来才知道,他们学校有个 “校园农场” 项目,每个班级都分到一小块菜地,校本课上大家要轮流浇水、施肥,观察蔬菜从种子到结果的全过程。小宇以前连葱和蒜苗都分不清,现在不仅能准确说出十几种蔬菜的生长周期,还学会了用自己种的小番茄做沙拉,连挑食的毛病都改了不少。这种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的形式,可比课本上的图片生动多了,难怪孩子们会这么着迷。

其实校本课的花样远不止种地这一种,不同学校总能玩出不一样的特色。比如我老家那边有所小学,因为附近有个非遗剪纸传承人,学校就专门请他来当校外辅导员,开设了 “剪纸艺术” 校本课。一开始很多家长担心会影响学习,结果一学期下来,孩子们不仅剪出了能当校园装饰的窗花,还把数学里的对称图形、语文里的古诗意境都融入了剪纸作品,反而促进了主科学习。还有些城市里的学校,会利用周边的博物馆、科技馆资源,让校本课变成 “行走的课堂”,学生们不再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而是亲手操作实验、近距离观察文物,这种体验感是课本永远给不了的。
可能有人会问,校本课不就是 “玩” 吗?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学校在设计校本课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同时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资源优势。比如有的中学以 “科技创新” 为特色,就会开设机器人编程、3D 打印这类校本课;有的学校靠近海边,就会开发海洋生物观察、潮汐规律探究等课程。这些课程看似和考试无关,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我认识一位中学老师,她带的校本课是 “校园广播站”,学生们要自己写稿、录音、剪辑,还要负责日常运营。有个原本很内向的学生,通过一次次主持广播,不仅变得开朗自信,还锻炼出了优秀的表达能力,后来在全市的演讲比赛中拿了奖。这就是校本课的魔力,它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不一样的闪光点。
不过校本课的开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小难题。比如有的学校因为场地有限,像陶艺、烘焙这类需要专门教室的课程,只能限制报名人数,很多没选上的同学会觉得可惜;还有些农村学校,虽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缺乏专业的老师,只能靠班主任兼任,课程内容难免会简单一些。但这些问题并没有让学校放弃校本课,反而促使大家想办法解决。比如资源紧张的学校会采用 “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不同课程;农村学校会邀请当地的手艺人、种植能手来当志愿者老师,把本土的传统文化和生产经验变成宝贵的课程资源。
说到选校本课,那可真是学生们最期待又最 “纠结” 的时候。有的同学会跟着好朋友一起选,想在课程中互相陪伴;有的同学会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比如平时很文静的学生偏偏选了戏剧表演课,想突破自己;还有的同学会结合自己的未来规划,比如想当医生的学生,会优先选择生物实验类的校本课。我表妹上高中时,就因为选了 “校园心理剧” 校本课,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心理学,后来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坚定地选择了心理学专业。现在回想起来,她说那门校本课就像一盏灯,让她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校本课带给学生的影响,往往会超出校园的范围。有个学校开设了 “社区服务” 校本课,学生们会定期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帮社区清理垃圾、为邻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个学生在日记里写:“以前觉得帮助别人是大人的事,直到校本课上陪张奶奶聊天,听她讲过去的故事,才发现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这种责任感和同理心的培养,比任何知识点都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还有些学生通过校本课培养的兴趣爱好,变成了伴随一生的特长,比如有的学生因为校本课接触了书法,后来成为了书法爱好者;有的学生在航模校本课上表现出色,长大后从事了航空相关的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校本课,不仅是学生和家长,教育部门也在大力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因为大家逐渐意识到,教育不应该只有统一的标准,更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校本课就像校园里的 “调味剂”,让原本单调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它又像一把 “钥匙”,能打开学生们探索世界的大门。或许未来,校本课会成为更多学校的 “标配”,但无论如何,那些在校本课上收获的快乐、学到的技能、结识的朋友,都会成为学生们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你上学时有没有上过特别难忘的校本课?或者你觉得学校还应该开设哪些有趣的校本课呢?
校本课常见问答
- 问:校本课是每个学校都必须开设的吗?
答:不是所有学校都有统一要求,但现在很多学校都会根据自身情况开设校本课,尤其是近年来教育部门更鼓励学校发展特色课程,所以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加入了校本课的行列。
- 问: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想上的校本课吗?
答:大部分学校都会让学生自主选择校本课,但会根据课程容量、学生年龄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有的课程会限制人数,没选上的学生可能需要选择其他课程,或者等下一轮再选。
- 问:校本课会占用正常的学习时间吗?
答:一般不会,校本课通常安排在下午放学后、周末或者课程表中的 “特色课程时间”,不会挤占语文、数学等主科的教学时间,反而能作为学习之余的调剂。
- 问:上校本课需要额外交费用吗?
答:大部分学校的校本课都是免费的,学校会承担课程所需的材料、师资等费用。只有少数需要特殊器材或校外资源的课程,可能会收取少量成本费,但都会提前告知家长并获得同意。
- 问:如果选了校本课之后觉得不喜欢,可以换吗?
答:不同学校的规定不一样,有的学校允许在课程开始后的 1-2 周内更换课程,有的则需要等到下一学期。如果觉得不喜欢,建议先和老师沟通,看看是否有调整的可能,或者尝试适应一段时间,也许会发现课程的乐趣。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校园里的 “隐藏款” 课程!原来校本课能这么好玩 https://www.7ca.cn/zsbk/zt/6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