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抽屉里躺着三个厚厚的笔记本,封面被岁月磨得有些毛边,翻开每一页都能看到不同颜色的笔迹,有的是匆匆记下的短句,有的是细致描绘的场景,还有的是突然闪现的想法碎片。这些本子是我五年来积累写作素材的见证,每当提起笔感到无从下手时,它们就像一座藏满宝藏的小山,总能让我从中找到继续创作的灵感。
记得第一次有意识地积累素材,是在大学的写作课上。当时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 “城市角落” 的散文作业,我盯着电脑屏幕坐了一下午,脑子里只有 “小巷”“老店铺” 这样模糊的词汇,根本写不出具体的内容。眼看交作业的时间越来越近,我索性放下电脑,揣着一个小本子走出宿舍,决定去学校附近的老街逛一逛。
老街上的时光好像比别处走得慢些,我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杂货店门口择菜,竹篮里的青菜还带着清晨的露水,她的手指在菜叶间灵活穿梭,偶尔抬头和路过的邻居笑着打招呼,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暖意。我赶紧掏出本子,把这个画面记了下来,还特意写下老奶奶围裙上沾着的碎花图案,以及她说话时带着的轻微乡音。继续往前走,发现一家修鞋铺,老师傅正戴着老花镜缝补一只皮鞋,缝纫机发出 “哒哒哒” 的声响,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在地上投下小小的光斑。那天下午,我记满了整整三页纸,回去后打开电脑,那些文字好像自己顺着指尖流了出来,原本头疼的作业,竟然成了我当时最满意的一篇作品。
从那以后,积累素材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习惯。我不再只用笔记本,手机里的备忘录、相册,甚至是随手拿到的便利贴,都成了素材的 “收纳盒”。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突然,前面路口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一位骑电动车的阿姨不小心蹭到了路边的自行车,自行车倒在地上,车筐里的苹果滚了一地。阿姨连忙停下车,有些慌乱地想去捡苹果,这时旁边几个路人不约而同地弯下腰,有的帮着扶自行车,有的帮忙捡苹果,还有人从包里拿出塑料袋,把散落的苹果一个个装进去。短短几分钟,地上的苹果都回到了车筐里,阿姨连声道谢,路人笑着摆摆手说 “没事”,然后各自走开,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我赶紧拿出手机,在备忘录里写下这个瞬间,还附上了当时阳光的颜色、路人说话的语气,甚至是苹果滚落时发出的轻轻的 “咕噜” 声。后来写一篇关于 “温暖” 的短文时,这个素材成了文章里最打动人的段落,有读者留言说,看到那段文字,仿佛自己也站在那个路口,感受到了陌生人之间的善意。
积累素材不仅让我的写作有了更多内容,也让我学会了更细致地观察生活。以前走在路上,我总是匆匆忙忙,很少注意身边的人和事;现在,我会留意路边花坛里新开的一朵小花,会倾听菜市场里商贩们充满烟火气的叫卖声,会观察咖啡馆里不同人的神态 —— 那个对着电脑皱眉思考的年轻人,可能正在为一个重要的项目努力;那个和朋友笑着聊天的老奶奶,眼角的皱纹里或许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有一次去公园散步,我看到一位老爷爷坐在长椅上,手里拿着一支画笔,正在画不远处的湖面。他的动作很慢,时不时停下来眯着眼睛看看湖面,然后再低下头继续画。我悄悄走过去,发现他画纸上的湖面并不是写实的样子,而是用了很多柔和的颜色,像是把夕阳下的湖水和清晨的雾气都融在了一起。我忍不住和他聊了起来,老爷爷说,他退休后开始学画画,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只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画下来。“我画的不是湖,是我心里觉得好看的样子。” 他笑着说。那天,我把老爷爷的话和他画画的样子记了下来,后来在写一篇关于 “热爱” 的文章时,这段素材让文章有了更真实的温度。
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一些小困扰。有时候素材记了很多,但是等到要用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还有的时候,记下来的素材只是零散的片段,不知道该怎么把它们串联起来。后来我慢慢摸索出了一些方法,比如给素材分类。我把笔记本分成了 “人物”“场景”“情感”“对话” 几个部分,每次记下新的素材,就按照类别整理进去。比如遇到有趣的人物故事,就放在 “人物” 部分,还会在旁边标注上人物的特点、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听到有意思的对话,就记在 “对话” 部分,注明对话的场景和说话人的语气。这样一来,等到写作需要的时候,我就能很快找到对应的素材。还有的时候,我会把零散的素材进行扩展,比如看到一句很有感觉的话,就试着围绕这句话想象一个小故事;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场景,就试着补充一些细节,比如当时的天气、周围的声音、人物的心理活动。慢慢的,那些零散的素材就变成了一个个完整的小片段,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有一次,我要写一篇关于 “故乡” 的文章,一开始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我翻开素材本,在 “场景” 分类里看到了以前记下的故乡的老房子:“外婆家的老房子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着一棵桂花树,每年秋天,桂花落得满地都是,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中全是甜甜的香味。房子的木门是暗红色的,上面有一个铜制的门环,每次敲门,‘咚咚’的声音能传到隔壁。” 看到这段文字,我一下子想起了很多关于故乡的回忆,比如秋天和外婆一起在院子里捡桂花,冬天在火塘边听外婆讲故事,夏天和小伙伴在门口的老槐树下捉迷藏。那些原本模糊的记忆,因为这段素材变得清晰起来,我顺着这些回忆写下去,很快就完成了那篇文章,而且文章里充满了真实的情感,让我自己读的时候都忍不住想起故乡的点点滴滴。
积累素材的过程,就像是在为写作收集一颗颗小小的珍珠,这些珍珠可能看起来不起眼,有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场景,有的只是一句普通的对话,有的只是一个瞬间的感受,但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就能变成一串美丽的项链。而且在收集珍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慢慢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值得记录的美好,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藏着最真实、最动人的故事。有时候我会翻看以前记下的素材,看着那些熟悉的文字,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场景,感受到了当时的心情。那些素材不仅是我写作的宝藏,也是我生活的纪念,记录着我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感受到的温暖。
现在,我依然保持着积累素材的习惯,无论是在热闹的街头,还是在安静的午后,只要遇到让我心动的瞬间,我都会忍不住把它记下来。我知道,这些素材会一直陪伴着我的写作之路,也会让我一直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不知道未来还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人和事,还会记下哪些温暖的素材,但我期待着,期待着用这些素材写出更多打动人心的文字,也期待着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继续发现生活的美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笔尖下的宝藏:我的写作素材积累之旅 https://www.7ca.cn/zsbk/zt/6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