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形式桎梏:警惕日常工作中的 “空壳化” 倾向

在各类组织运行与事务推进过程中,一种注重表面流程、轻视实际成效的现象正悄然蔓延,这便是常被提及的形式主义。此类现象并非仅存在于特定领域,而是渗透在企业管理、校园事务、社区服务等多个日常场景中,以看似规范的流程掩盖实质工作的缺失,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却难见实际价值。从企业内部频繁召开却无决策产出的会议,到校园里为应付检查而临时编造的活动记录,再到社区服务中摆拍留痕却未解决居民实际需求的志愿活动,形式主义以多样的面貌存在,逐渐成为阻碍高效运转的隐形障碍。

形式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于将 “流程合规” 凌驾于 “结果导向” 之上,形成一种 “为了做而做” 的工作惯性。某企业曾推出一项员工培训计划,要求每月组织四次线下课程,每次培训时长不得少于两小时,且必须留存签到表、现场照片与培训笔记。然而,培训内容多为重复的基础理论,与员工实际工作需求脱节,部分部门为完成指标,甚至让员工在工作时间轮流签到,实际参与培训的人员寥寥无几。最终,该计划实施半年后,员工技能水平未获明显提升,反而因频繁中断工作引发不满。类似案例在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暴露出形式主义对资源的浪费 —— 本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资金与人力,被投入到无意义的流程执行中,导致真正需要关注的核心事务被搁置。

形式主义场景示意图:画面左侧是堆积如山的文件与签到表,右侧是无人处理的实际问题清单,中间有“流程优先”的标识牌阻挡视线

深入剖析形式主义的成因,可发现其与考核机制、责任认知及工作习惯密切相关。部分组织在设定考核指标时,过度强调 “可量化”“可追溯” 的表面数据,如会议次数、文件数量、活动场次等,却未建立与实际成效挂钩的评价标准。这种考核导向下,基层工作人员为避免问责,不得不将精力集中在完成 “显性指标” 上,形成 “为考核而工作” 的恶性循环。同时,一些管理者缺乏对事务本质的深入理解,将 “按流程办事” 等同于 “负责任”,忽视对工作实效的跟踪与调整,导致形式主义在组织内部逐渐固化。此外,长期形成的 “重痕迹、轻实绩” 工作习惯,也让部分人员陷入路径依赖,不愿主动打破形式桎梏,进而使形式主义成为一种默认的工作模式。

形式主义的危害不仅体现在资源浪费上,更会侵蚀组织的公信力与内部凝聚力。在社区服务中,若工作人员仅为拍照留痕而开展 “走过场” 的便民活动,未真正解决居民关心的养老、医疗、环境等问题,会逐渐失去居民的信任,导致后续真实的服务需求也难以得到有效响应。在企业内部,频繁且无意义的流程要求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当员工发现自身努力仅用于满足形式要求而非创造实际价值时,便会产生敷衍心态,进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与企业竞争力。更严重的是,形式主义会助长弄虚作假的风气,部分人员为应付检查,编造虚假数据、伪造工作记录,这种行为一旦蔓延,将破坏组织内部的诚信体系,引发更严重的管理危机。

破解形式主义需从考核机制改革、责任认知重塑与工作习惯转变三方面协同发力。首先,应建立 “实效导向” 的考核体系,减少对表面流程与数据的过度依赖,将工作成果、服务对象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实际指标纳入考核核心。例如,企业在评估培训计划时,可重点关注员工技能提升后的工作效率变化、项目成果改善情况,而非仅统计培训场次与签到人数;社区在考核服务工作时,可通过入户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居民对服务实效的真实反馈,以此作为评价依据。其次,管理者需强化 “责任本质是解决问题” 的认知,在推动工作时,不仅要关注流程合规性,更要跟踪工作进展与实际效果,定期开展实效复盘,及时调整偏离目标的工作方式,避免因过度强调流程而忽视核心任务。最后,应通过案例教育、经验分享等方式,引导工作人员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鼓励主动打破路径依赖,培养 “重实绩、轻形式” 的工作习惯,例如在团队内部推广 “问题导向” 的工作方法,要求每项工作均明确核心目标与预期成果,避免无意义的流程冗余。

除制度与认知层面的调整,破解形式主义还需鼓励基层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组织可建立容错机制,允许工作人员在遵循核心原则的前提下,灵活调整工作方式,探索更高效的问题解决路径,而非严格限制在固定流程中。例如,某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传统的 “集中宣传活动” 参与度低、效果有限后,提出改为 “上门精准讲解” 的服务模式,通过前期调研居民需求,针对性开展政策宣传与帮扶,最终获得居民广泛认可。这种基于实际需求的创新尝试,既减少了形式化的活动流程,又提升了服务实效,值得推广借鉴。同时,组织应搭建沟通反馈渠道,鼓励工作人员及时反映工作中遇到的形式主义问题,对合理的改进建议予以采纳并给予奖励,形成 “人人抵制形式主义、主动追求实效” 的良好氛围。

形式主义并非难以破解的顽疾,关键在于能否打破 “流程优先” 的思维定式,回归 “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的工作本质。无论是企业、校园还是社区组织,只有将实效作为衡量工作的核心标准,将资源真正投入到有意义的事务中,才能摆脱形式主义的桎梏,实现高效运转与可持续发展。每一位参与者都应意识到,摒弃形式主义不仅是对资源的节约,更是对自身工作价值的尊重 —— 当工作不再被表面流程束缚,才能真正发挥其解决问题、服务需求的核心作用,为组织与社会创造切实的价值。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破除形式桎梏:警惕日常工作中的 “空壳化” 倾向 https://www.7ca.cn/zsbk/zt/61712.html

上一篇 2025年10月19日 22:29:05
下一篇 2025年10月19日 22:34:32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