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平时读小说、看诗歌,总免不了会琢磨作者到底想表达点啥。有时候明明是同一个故事,有人读出了甜甜的爱情,有人却看到了藏在字里行间的孤独,这事儿是不是特有意思?其实这就是文学阐释的魔力 —— 它不是给文章套上一个标准答案的紧箍咒,更像是一群人围坐在火炉边,拿着同一本书分享各自发现的小惊喜。就拿大家都熟悉的《小王子》来说吧,小朋友可能只觉得狐狸和玫瑰的故事很有趣,可成年读者却能从星球旅行里,读出关于成长、告别和孤独的那些小心思,你看,同一本书在不同人眼里,居然能开出不一样的花。
不过有人可能会问,那文学阐释是不是可以随便说?反正没有标准答案,我想怎么解读就怎么解读呗。其实还真不是这样。就像咱们吃火锅,虽然每个人蘸料的口味不一样,但总不能把辣椒当白糖放吧?文学阐释也有个 “度”,得基于文本本身的内容来发挥。比如《红楼梦》里黛玉葬花,你不能说她是因为嫌花占地方才埋了,毕竟书里明明白白写了她对落花的怜惜,还有她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要是脱离这些硬掰,那就不是阐释,而是瞎编啦。

说到这儿,我想起之前和朋友聊《孔乙己》的经历。朋友说孔乙己就是个好吃懒做的人,不值得同情。可我再读的时候,却注意到他教小伙计写 “茴” 字的认真,还有他买不起酒却依然要保持读书人脸面的窘迫。后来查资料才发现,原来鲁迅写这个人物,不只是想骂一个人的不争气,更想说说那个时代里,很多读书人被困在旧思想里的无奈。你看,有时候多琢磨琢磨细节,就能从故事里挖出更深的东西,这就像剥橘子,剥掉一层皮,才能尝到里面的甜汁。
还有些时候,文学阐释会因为咱们的经历不同而变得不一样。比如读朱自清的《背影》,小时候只觉得爸爸爬月台买橘子的样子很好笑,可长大后自己离开家,再看那段文字,突然就想起爸爸送自己去车站时,偷偷往行李箱里塞零食的样子,眼睛一下子就酸了。这就是文学的神奇之处,它像一面镜子,有时候照出的是故事里的人,有时候照出的却是我们自己。所以啊,不用怕自己的阐释和别人不一样,说不定你的经历,刚好能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小细节呢。
但也有人会犯迷糊,比如读诗歌的时候,总觉得每个字都藏着密码,非要抠着字眼找 “标准答案”。其实根本不用这么紧张。就像读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有人说 “床” 是睡觉的床,有人说其实是院子里的井栏,可不管怎么理解,那种夜里想家的感觉,大家不都能体会到吗?文学阐释重要的不是找到唯一的答案,而是享受琢磨的过程。就像咱们逛公园,有人喜欢看花,有人喜欢看树,还有人喜欢听鸟叫,虽然关注点不一样,但大家都能感受到公园的美好,这不就够了吗?
再说说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为啥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还有人愿意反复读、反复讨论?就是因为它们经得起不同角度的阐释。比如《西游记》,小朋友看的是孙悟空打妖怪的热闹,年轻人可能会觉得是师徒四人一起冒险的友情,而长辈们再读,可能会想到人生路上遇到的那些困难,还有坚持到底的不容易。一部好的作品,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每次打开,都能发现新的惊喜。而文学阐释,就是帮我们打开这个盒子的钥匙。
不过也要注意,不能为了追求特别,就硬给作品加一些奇怪的解读。比如有人说《灰姑娘》是在宣扬 “颜值即正义”,因为灰姑娘长得好看才被王子喜欢。可仔细想想,故事里的灰姑娘明明很善良,就算被继母欺负,也没放弃对生活的希望,王子喜欢她,不也是因为她的善良和真诚吗?要是非要忽略这些,硬往奇怪的方向扯,那就不是阐释,而是故意抬杠了。所以啊,阐释可以自由,但不能离谱,得贴着文本的 “脾气” 来。
还有个小技巧想跟大家分享,就是读作品的时候,多留意那些 “不起眼” 的细节。比如《骆驼祥子》里,祥子每次拉车时的动作,还有他衣服的变化,其实都在悄悄告诉我们他的心情和遭遇。刚开始祥子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拉车的时候腰杆挺得笔直,可后来经历了几次打击,他的衣服越来越破,拉车也越来越没力气。这些小细节就像线索,跟着它们走,就能更懂人物的心思。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的描写,都是作者埋下的小伏笔,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咱们平时和朋友聊文学的时候,也别总想着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比如有人觉得《简・爱》里的简・爱太倔强,有人却觉得她的倔强特别可爱。这时候不用争得面红耳赤,不如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说不定别人的想法,能让你突然明白:“哦,原来这个地方还能这么理解!” 就像拼图一样,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块不一样的拼片,凑在一起,才能看到更完整的画面。文学阐释本来就是一件热闹又开心的事,要是变成了吵架,那就没意思啦。
最后想跟大家说,文学阐释不是学者的专利,咱们普通人也能玩得很开心。不用怕自己读得少、懂得少,只要你愿意静下心来读故事,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就是最好的阐释。就像吃家常菜,妈妈做的菜不一定有多精致,但因为里面有妈妈的心意,所以我们吃得特别香。文学阐释也一样,不用追求多高深的理论,只要里面有你的真心和感受,就是最动人的解读。以后再读书的时候,不妨多停下来想想:这个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句话里藏着什么心情?说不定,你会爱上这种和故事 “聊天” 的感觉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聊聊文学阐释:像剥橘子一样品故事里的小秘密 https://www.7ca.cn/zsbk/zt/6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