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巷口的戏棚里见到越剧,是外婆牵着我的手。那时我才六岁,穿著粉色的小棉袄,挤在人群缝隙里,看台上的女子水袖一甩,清亮的唱腔就像春日里的溪流,顺着青砖地淌进每个人的心里。她演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祝英台,一身素白的衣裙,转身时裙裾扫过台板,竟让我忘了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桂花糕。外婆说,这戏里唱的是人心最软的地方,等我长大了就懂。如今外婆已不在,可每当听到越剧的调子,总觉得她还坐在我身边,轻轻拍着我的手背。
越剧就像江南的雨,细腻里藏着千般滋味。不像京剧那样锣鼓喧天,也不似秦腔那般高亢激昂,它的美是慢慢渗进骨子里的。记得有次在剧场看《红楼梦》,黛玉葬花那一段,演员低眉垂泪,手中的花锄轻轻点在地上,一句 “花谢花飞飞满天” 刚出口,台下就有老人掏出了手帕。我坐在后排,看着舞台上飘起的花瓣,忽然想起外婆曾说,黛玉葬的不只是花,是这世间所有留不住的美好。那一刻,越剧不再是遥远的戏文,而是成了每个人心里都有的那点遗憾与温柔。

后来我离开家乡,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每当感到疲惫,就会找出手机里存着的越剧选段。《西厢记》里崔莺莺与张生的缠绵,《白蛇传》里白素贞对爱情的执着,《祥林嫂》里小人物的悲苦,每一段都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抚平我心里的褶皱。有次加班到深夜,耳机里循环着《碧玉簪》中 “手心手背都是肉” 的唱段,忽然就想起小时候外婆煮的红糖粥,眼眶一下子就湿了。原来越剧早已不是简单的戏曲,它成了我与故乡、与童年、与外婆之间最珍贵的纽带。
去年秋天,我特意回了趟家乡,去看了一场线下的越剧演出。戏台还是当年的老戏台,只是多了些现代化的灯光设备。台下的观众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还有被父母抱着的孩子。当演员唱起《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 “十八相送”,我身边的小姑娘指着台上问妈妈:“那个哥哥为什么要送姐姐走呀?” 妈妈轻声回答:“因为他们舍不得分开呀。”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越剧之所以能流传这么多年,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唱腔优美、表演细腻,更因为它唱的都是最朴素的人情世故,是每个人都能懂的悲欢离合。
演出结束后,我走到后台,看到演员们正在卸妆。一位演祝英台的女演员卸去妆发后,看起来和普通的邻家姐姐没什么两样,可刚才在台上,她的一个眼神、一个转身,都让人心碎。我问她为什么喜欢越剧,她笑着说:“每次穿上戏服,站上戏台,就觉得自己能变成另一个人,能把那些美好的故事、真挚的情感传递给更多人。看到台下观众为戏里的人物哭、为戏里的人物笑,我就觉得特别有意义。” 她说得很平淡,可我却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热爱与坚守。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人对传统戏曲不了解,甚至觉得它老气、过时。可只有真正接触过越剧的人,才会明白它的魅力。它不是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是活在生活里的情感载体。它能让你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慢下来,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细腻情感;它能让你在陌生的环境里找到归属感,因为它唱的都是人类共通的悲欢。就像外婆当年说的,这戏里唱的是人心最软的地方,无论过多少年,这份柔软都不会变。
现在,我也开始学着唱越剧,虽然唱得不好,可每次开口,都觉得离外婆更近了一些,离故乡更近了一些。水袖轻扬,唱腔婉转,那些熟悉的戏文里,藏着的是一代代人的回忆与深情。或许有一天,我也会像外婆当年牵着我那样,牵着自己的孩子走进戏棚,告诉 TA:你听,这戏里唱的,都是我们心里最珍贵的东西。
关于越剧的 5 个常见问答
- 问:越剧的唱腔有什么特点?
答:越剧的唱腔以细腻婉转著称,音调优美柔和,注重情感的表达,就像江南的流水一样温润。它常用 “尺调腔”“弦下调” 等基本腔调,不同的剧目和角色会根据情感需求调整唱腔的节奏和音色,比如表现悲伤时会放缓节奏、降低音调,表现喜悦时则会更轻快明亮。
- 问:越剧里为什么很多角色都是女演员扮演男性?
答:这是越剧的一个传统特色,早期越剧以女子戏班为主,女演员扮演男性角色(称为 “女小生”)时,会将女性的细腻与男性的俊朗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比如经典的梁山伯、张生等角色,很多都是由女小生演绎,她们的表演既有着男性的挺拔,又不失温柔的气质,让角色更具感染力。
- 问:想要了解越剧,从哪些经典剧目入手比较好?
答:如果是新手,推荐从最具代表性的 “四大经典” 开始,分别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白蛇传》。这四部剧目的故事家喻户晓,唱腔和表演都非常经典,能让人快速感受到越剧的魅力。另外,《碧玉簪》《祥林嫂》等剧目也很适合入门,它们的剧情贴近生活,情感表达真挚。
- 问:现在年轻人喜欢越剧的多吗?
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越剧了。现在很多越剧团体都会创新表演形式,比如将越剧与现代音乐、舞台技术结合,推出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剧目;还有些短视频平台上,会有演员分享越剧的片段、化妆过程等,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越剧的美。很多年轻人还会特意去剧场看演出,甚至学习唱越剧,越剧正在慢慢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 问:普通人想要学唱越剧,应该从哪里开始?
答:首先可以多听经典的越剧选段,熟悉越剧的唱腔和节奏,比如先学《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 “十八相送”、《红楼梦》里的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等简单又经典的片段。然后可以跟着视频学习基本的发音和身段,刚开始不用追求完美,重点是感受越剧的情感。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参加当地的越剧兴趣班,和其他爱好者一起学习,这样会更有动力,也能得到专业的指导。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水袖轻扬处,皆是故人心 —— 我与越剧的半生缘 https://www.7ca.cn/zsbk/zt/6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