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老李的人,都说他是胡同里的 “宝藏大叔”。不是因为他家里藏了什么稀罕玩意儿,而是他在老北京灰瓦红门的胡同深处,开了家小得只能容下五张桌子的咖啡馆,硬生生把烟火气和咖啡豆的香气揉在了一起,成了街坊邻里最爱的歇脚地。
老李今年五十六岁,头发里掺了些银丝,却总爱扎个小辫子,穿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袖口永远沾着点咖啡粉 —— 用他的话说,这是 “职业勋章”。每天早上,他准会推着一辆旧自行车从胡同那头过来,车筐里装着刚从菜市场淘来的新鲜牛奶和小番茄,车把上还挂着给隔壁张奶奶带的油条。开门、擦桌子、磨豆子,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像是演了无数遍的老电影片段,熟悉又亲切。

说起开咖啡馆的缘由,老李总爱拍着吧台笑。以前他在国营工厂当维修工,手里拿着扳手拧螺丝,心里却总惦记着年轻时去上海出差喝到的那杯拿铁。“当时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好喝的东西?苦中带甜,跟咱胡同里的生活似的,有滋有味。” 后来工厂改制,老李没再找固定工作,反而揣着攒了多年的积蓄,跑到南方学了半年咖啡。回来时,街坊们都笑他 “老不正经”,一把年纪还折腾新鲜玩意儿,可他却不管不顾,把自家闲置的小院子改成了咖啡馆。
刚开始,店里没什么客人。老李也不急,每天照样把咖啡豆磨得香喷喷,还在门口摆了张小桌子,免费给路过的大爷大妈倒柠檬水。有次胡同里的小孩放学回来,趴在门口看他拉花,他顺手做了杯不含咖啡因的牛奶,上面画了个小兔子,逗得孩子直拍手。一来二去,大家都知道胡同里有个 “会做兔子咖啡” 的老李,店里的客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老李的咖啡馆没有花哨的装修,墙上挂着他自己拍的胡同照片,有春天的海棠花,有冬天的冰糖葫芦,还有街坊们坐在门口聊天的模样。吧台上总摆着几罐他腌的酸豆角,谁要是觉得咖啡太苦,他就夹一筷子酸豆角递过去,“解解腻,还开胃”。有回一个外地游客来喝咖啡,聊起自己想家,老李二话不说,从后厨端出一碗热乎乎的炸酱面,“咱胡同里的规矩,客人就是朋友,饿了就得管饭”。
去年夏天,胡同里下大雨,好多户人家的院子漏雨。老李关了店门,扛着梯子帮邻居们修屋顶,浑身淋得湿透也没抱怨。后来街坊们凑钱想请他吃饭,他却摆摆手,把大家都请到咖啡馆里,每人送了一杯自己特调的 “胡同冰咖”,里面加了点桂花蜜,喝起来有股子老北京的甜香。“都是街坊,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哪能要你们的钱?”
现在的老李,每天还是早早开门,晚上等最后一个客人走了才关门。有时候客人少,他就坐在门口的摇椅上,一边听收音机里的京剧,一边慢悠悠地擦咖啡杯。有人问他,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不歇一歇?他总是笑着说:“歇着干啥?看着大家喝着我做的咖啡,聊聊天,比在家待着有意思多了。再说,这咖啡馆就像我的孩子,得好好照顾着。”
有次我问老李,有没有想过把咖啡馆开得大一点,开到繁华的大街上。他摇摇头,指着窗外的胡同说:“你看这胡同里的砖,每一块都有年头了;你听这街坊们的声音,多亲切。要是挪到大街上,就没这股子味儿了。我开咖啡馆,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给大家留个能踏实坐着聊天的地方,给这胡同留点儿不一样的香气。”
每次离开老李的咖啡馆,都能闻到身后飘来的咖啡香,混着胡同里的烟火气,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不知道再过几年,老李的小辫子会不会更白一些,咖啡馆里的照片会不会再多几张,但我总觉得,只要这胡同还在,老李的咖啡馆就会一直开下去,把日子煮成一杯杯香浓的咖啡,温暖着每一个路过的人。
常见问答
- 老李的咖啡馆在哪个胡同呀?
目前老李的咖啡馆没挂正式的招牌,就藏在老北京东四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熟客都是凭着记忆找过去的,想去的话可以问问附近的街坊,大家基本都知道 “会做兔子咖啡的老李”。
- 老李的咖啡馆里除了咖啡,还有别的喝的吗?
当然有!除了各种口味的咖啡,老李还会做不含咖啡因的牛奶饮品,夏天有冰爽的柠檬水和桂花蜜水,冬天还有热乎乎的姜枣茶,都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喝着特别舒服。
- 去老李的咖啡馆需要提前预约吗?
不用预约哦!老李的咖啡馆小是小,但平时客人不会挤得满当当,随时去基本都能找到位置。不过周末下午人会多一点,想慢慢坐的话可以早点去。
- 老李会教别人做咖啡吗?
以前有街坊家的年轻人问过老李,他偶尔会在店里不忙的时候,教大家磨豆子、打奶泡,不过都是随便聊聊的那种,不算正式的教学。要是感兴趣,去喝咖啡的时候跟他唠唠,他说不定会给你露两手。
- 老李的咖啡馆晚上开到几点呀?
一般晚上八点左右就关门啦,不过有时候客人聊得热闹,老李也会多等一会儿。要是想去的话,建议傍晚之前去,既能喝到咖啡,还能看看胡同里的夕阳,特别有感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胡同里的咖啡师老李:把日子煮成香浓时光 https://www.7ca.cn/zsbk/zt/6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