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总说我上辈子是个粮仓管理员,不然怎么会看见打折商品就走不动道,恨不得把整个超市都搬回自己家。每次去逛超市,别人是拎着小篮子精挑细选,我是推着最大号的购物车在货架间 “扫荡”,薯片要按口味囤够三个月的量,卫生纸得堆到能挡住半个阳台,连酱油都得一次性买上五六瓶,仿佛下一秒超市就要关门大吉,再也买不到这些东西似的。
有一回,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搞酸奶买二送一活动,我刚下班路过就被那醒目的红色海报勾住了脚步。进店一看,货架上的酸奶还剩下不少,我二话不说就开始往购物篮里塞,原味、草莓味、蓝莓味,每种口味都不放过,最后硬生生抱了十二盒酸奶回家。到家刚把酸奶放进冰箱,就发现冰箱冷藏室已经被我之前囤的牛奶、果汁、速冻饺子占得满满当当,新买回来的酸奶根本塞不进去。没办法,我只能把酸奶分装到保鲜袋里,一部分放在客厅的阴凉处,一部分塞进卧室的小冰箱,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得惦记着客厅的酸奶会不会变质,那几天简直像个 “酸奶守护者”,神经紧绷得不行。

说起囤货闹出的笑话,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去年冬天,我听说即将迎来超强寒潮,吓得赶紧去超市囤货。光是速冻食品就买了十好几袋,饺子、汤圆、包子、丸子,塞满了整个冷冻层;蔬菜也买了一大筐,白菜、萝卜、土豆,都是耐储存的品种,堆在厨房角落像座小山;就连矿泉水都买了两箱,生怕寒潮导致停水。结果寒潮来的时候,气温确实降了不少,但家里水电一切正常,根本没到断水断粮的地步。那些囤的速冻食品,我吃了整整一个月才吃完,吃到最后看见饺子就想吐;白菜萝卜放久了也不新鲜,最后扔了不少,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老公对我的囤货行为一直很不理解,甚至还给我起了个 “囤货狂魔” 的外号。有一次他出差前,发现家里的洗发水还有大半瓶,就没准备带旅行装。结果他出差回来,发现我趁着电商大促,又买了五六瓶洗发水,家里的储物柜都快放不下了。他无奈地说:“咱们家这洗发水,就算以后一年不买,也够用了,你这是打算把洗发水当传家宝吗?” 我却振振有词地说:“大促的时候多囤点多划算啊,比平时便宜不少呢,万一以后涨价了怎么办?” 他被我怼得哑口无言,只能摇摇头叹气。
还有一次,我囤的东西差点引发了 “家庭危机”。那天我妈来家里做客,一进门就被客厅里堆的纸箱吓了一跳,问我这是买了多少东西。我得意地跟她炫耀,说自己趁着打折囤了好多日用品,有洗衣液、洗洁精、卫生纸,还有各种零食。我妈走到厨房一看,更是哭笑不得,原来我把囤的大米和面粉,直接堆在了厨房的地上,袋子没封好,还引来了几只小虫子。我妈一边帮我收拾,一边数落我:“你这孩子,囤货也得有个度啊,东西堆得乱七八糟,不仅占地方,还容易坏,这不是浪费钱吗?” 我听着我妈的数落,脸都红了,心里也觉得自己确实有点过分了。
虽然囤货闹了不少笑话,也浪费了一些钱,但我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每次看到打折商品,还是会忍不住多买一些,总觉得多囤点东西心里才踏实。就像上次,小区里的水果店搞活动,苹果三块钱一斤,比平时便宜了一半,我又买了一大袋回家。这次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没有买太多,只买了够吃半个月的量,而且回家后就把苹果放进了冰箱的保鲜层,还定期检查有没有坏果。我老公看到后,难得夸了我一句:“不错啊,终于学会理性囤货了,看来‘囤货狂魔’也有成长的时候。”
其实仔细想想,囤货之所以让人上瘾,可能是因为它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吧。就像小时候,妈妈总会在家里的柜子里塞满零食,不管什么时候想吃,都能找到,那种感觉特别温暖。现在自己长大了,也想通过囤货,给自己和家人营造一种踏实的感觉,虽然有时候方式不对,但这份心意是真的。而且偶尔看着家里满满当当的储物间,就像拥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 “小超市”,那种满足感,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不过我也知道,囤货还是要理性,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浪费。以后我会尽量控制自己,根据家里的实际需求囤货,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狂,争取做一个 “理性的囤货爱好者”,既享受囤货的快乐,又不造成浪费。毕竟生活需要仪式感,但更需要脚踏实地,合理规划,这样才能让日子过得更舒心、更自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囤货那些事儿:我的家里有座 “小超市” https://www.7ca.cn/zsbk/zt/61867.html